□文|李程
《資本論》選讀是經濟學專業的專業課,主要教授馬克思的《資本論》著作中的內容,是政治經濟學課程的深化和擴展。長期以來,這門課的專業性比較強,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結合《資本論》原著中的篇章進行講解,而馬克思的經濟學理論相對比較深奧,講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而且由于課程理論性比較強,學生普遍覺得比較枯燥,增加了講好這門課的難度。
同時,隨著時代發展,經濟社會的很多問題都是馬克思那個時代沒有遇到過的,有很新的經濟現象不斷出現,使得很多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持懷疑態度,覺得很多理論已經過時。在當前西方主流經濟學在課堂上占主導的情況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博大精深之處值得進一步挖掘,《資本論》的生命力值得進一步彰顯。
對此,應該探索如何在新時期講好《資本論》選讀這門課,使得這門課能夠與時俱進,賦予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新的生命力。
《資本論》選讀課程的講授過程中,不僅應該從專業角度剖析馬克思經濟理論的精髓,并與時代相結合,形成對現實問題的解釋,而且應該從學生的成長角度出發,站在提升學生政治素養的高度來組織這門課的教學。這就需要將《資本論》選讀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在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積極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體系,形成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具體來說,《資本論》選讀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結合:
在《資本論》選讀課程中講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程思政的教育中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富強是一個重要范疇。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論述了資本如何積累,如何實現擴大再生產,這是國家富強的基礎。在教學中,應該對學生講解如何從馬克思的論述中,找到促進中國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的策略。
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來講解《資本論》?!熬V要”中提出了新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因此,在《資本論》選讀課程中,也要結合新的發展理念來進行講解。比如,針對價值理論中的價值量與生產力成反比的規律,可以說明創新有利于生產率提高,有利于企業獲得更多利潤,有利于經濟發展。
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這在《資本論》選讀中應該予以分析。《資本論》中講到各部類應該按照比例進行生產,這實質上是一種高質量的發展方式。這部分可以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對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認識進行分析。2013年黨中央認為,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2014年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明確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論是一致的,在平均利潤率下降的條件下,只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適應新時期經濟發展的要求。
結合《資本論》中的經濟危機理論,講解我國化解重大風險的必要性。“綱要”中認為,在我國這樣一個經濟和人口規模巨大的國家,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并不容易,必須跨越非常規的我國經濟發展現階段特有的關口,特別是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其中,重大風險和經濟危機是直接相關的。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風險,主要表現為“三大失衡”,即實體經濟結構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實體經濟失衡、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這個問題,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進行了深刻的論述,對借貸資本積累和現實資本的關系進行深入的分析,這對我們研究當前的經濟金融風險是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的。
在課程中講好市場和政府的關系問題?!熬V要”認為,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資本論》中雖然沒有直接論述市場和政府的關系,但是馬克思在經濟危機的論述中,已經包含了二者關系的研究。正是由于市場的無序和資本家追求利潤的驅動下,導致生產過剩、商品過剩和資本過剩,出現了經濟過剩的現象,醞釀了經濟危機。因此,應該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結合當前的供給側改革,講授《資本論》選讀中的內容。“綱要”中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在全面分析國內經濟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培育增長新動力、形成先發新優勢、實現創新引領發展的必然要求。要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主線。”供給側改革在《資本論》中有很多體現,比如第一卷中的資本積累理論,研究了資本過剩和供求失衡的原因;第二卷的再生產理論,研究了消費資料生產和生產資料生產的協調比例問題;第三卷的分配理論中,研究了剩余價值如何在產業資本家、借貸資本家和農業資本家之間分配,這有助于我們分析當前的分配問題,如何協調勞資關系,以及金融體系、農業體系的供給側改革。
針對當前數字貨幣的發展,講解《資本論》中的貨幣理論。馬克思的貨幣理論是博大精深的,對貨幣的起源、本質和演變過程有著精彩的論述,在講解這個部分的時候,可以結合當前的數字貨幣和數字金融發展進行分析。人類社會的貨幣發展自馬克思的時代開始,經歷了從鑄幣到紙幣,再到電子貨幣的演變過程,而當前,中央提出發展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構想,表明數字貨幣是未來中國貨幣的一個發展方向。在講解馬克思貨幣理論的時候,可以對數字貨幣是貨幣的一個發展方向的問題展開討論,相對于給出學生確定的判斷而言,這部分的講解更多的是對針對問題本身進行研討,答案不一定唯一,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觀點,主要是運用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想來分析,鍛煉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資本論》選讀課程上,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講解。馬克思的經濟學思想和哲學思想是高度一致的?!顿Y本論》的寫作過程是馬克思研究方法的高度體現,《資本論》的邏輯性相當強,每一章之間都有著邏輯關系,三卷本每一卷之間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經濟學知識的講授過程中,必須體現出馬克思的哲學思想,體現出馬克思的分析方法,體現出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從商品到貨幣,從貨幣到資本,從生產到流通,從流通到分配,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有理有據,凝練著馬克思思考的軌跡。這部分既可以鍛煉學生得邏輯思維能力,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抽象能力,還可以鍛煉用哲學方法思考經濟學的能力,一舉多得,是《資本論》教學和思想政治教學高度統一的體現。
總之,《資本論》教學與思政教育有著很多聯系,有很多方面應該相互結合來講解。
教師講解。教師在講授《資本論》的時候,和當前國家的政策及發展現狀相結合,對我國的大政方針進行深入剖析,使得理論的傳授與時代的發展緊密結合,體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對當前中國改革實踐的指導價值。
設計課程教學內容方案。重視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吸收到《資本論》選讀課程中,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容納入課程體系,讓學生學會關注中國問題與實際,培養學生辯證、系統的經濟分析思維。
設計課堂討論。對當前一些熱點問題,比如數字貨幣、區塊鏈、金融改革、共享經濟、互聯網經濟等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的內容放到課堂上,讓學生組成科研小組,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研究,并組織課堂討論,撰寫論文,使學生能夠自己思考一些現實問題,而不是只了解書本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資本論》的興趣,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加強實踐教學。加強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結合。在理論教學中,注重讓學生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成就,在實踐中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知與情感,在可能的條件下,安排學生到一些反映改革成果和改革前沿的地區或企業參觀交流。
綜述所述,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關于“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重要講話精神是新時代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新命題。《資本論》選讀作為馬克思的名著,作為政治經濟學集大成者,應該在專業理論教學中,與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結合,提升學生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