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楊
近年來,我國對法治教育提高了重視程度,開始積極實施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方針,在此背景下,要求我國未來社會勞動者的素質有效提升。為了更好的應對這一形式,高職院校開始積極對相關人才進行培養,從而促使高職學生的法律素養得到根本提升。但是對于法治教育方面,很多高校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教學效果不佳?;诖?,就要求高職院校積極改革自身法治教育模式,在堅持自己辦學特色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法治教育工作,培養高職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提升其法律素養以及綜合能力,從而更好的培養社會適應性人才。
在高職院校學生法治教育的培養上,首先,需要加強合作辦學,從而培養國際化人才。“一帶一路”戰略促使我國高職教育向國際化邁進,高等教育出現了新的變革?!耙粠б宦贰睉鹇阅軌蛴行Ъ涎鼐€國家較為先進的教育手段以及理念、技術、教育資本,從而有利于我國國際化需求人才的培養。同時,近年來各國教育市場更為開放,部分優秀的高職院校開始積極向國外發展。在教育國際化的趨勢下,我國需要緊跟時代的潮流,努力培養與“一帶一路”相符的國際化人才。其次,需要積極引入協同機制,對復合型人才進行培養。“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會促使沿線國家積極調整改革政策、法律、資金以及設施等,促使各國能夠在各個領域都有一定合作?;诖?,各大高職院校需要積極開展行校、企校、校校、政校等多種協同機制,為我國法治人才的培養提供一定支持。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對人才培養質量提高了要求。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決定境外投資或者海外合作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人才,“一帶一路”戰略涉及較多國家,但是各國的宗教以及政治等多方面都存在差異,由此,就要求“一帶一路”合作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較為成熟,同時還要熟練掌握沿線國家的相關動態。在未來的國際化環境中,必然會存在很多競爭,國際環境也會更為復雜,為更好的建設法治型社會,高職院校就要積極對學生的專業技能進行培養,從而提升人才質量,更好的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長足發展。此外,還需要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絲綢之路覆蓋較為廣泛,涵蓋了多個國家以及地區,在各國合作的過程中,合作共贏是最佳狀態,為有效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高職院校有效培養相關人才,積極培養法治相關人才,為維護合作共贏提供人才基礎。
首先,高職院校多為三年制,因學制時間較短,導致課程的開展受到了影響。近年來,高職院校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壯大,為國家發展提供了許多優秀人才,作為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更需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做好職業教育的改革工作,從而更好的對職業院校實用人才進行培養。但是當前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存在很大問題,例如實踐環節薄弱,在高技能專業人才的培養上,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應用技能、實踐智慧以及職業素養,在書本理論課程外,還需要有效加入實踐教學內容,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但是,當前實施的職業教育,對理論知識更為重視,導致學生實踐技能較為薄弱,無法有效提升其綜合實力,同時,在課程結構的設置上也存在一定問題。一些高職院校在基礎專業知識課程的設置上安排較多,對于體育、大學英語一級思想政治教育等課程的安排甚少,因專業課占比較大,就會直接影響其余課程的安排,相關的法律課程也受到了影響。為提升高職院校人才綜合素養,就需要在課程設置上更為多元化,滿足學生的需求。
其次,高職院校教育過于功利化。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對于教育的意義還只停留在表面,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學生的發展進步,基于此,高職教育工作者就需要積極打破傳統觀念束縛,要將眼光放長遠,將學生的利益作為根本利益,對學生積極開展通識教育[1]。
第三,高職院校法治教育還未獨立,依法治國是我國一項長期的戰略,未來我國正在向法治化國家邁進。大學生是社會的精英,其受教育水平較高,在我國依法治國戰略中,大學生是主要群體,具有帶頭作用,高職生法律素養得到提升,就能夠在步入社會后對其他人群產生影響,共同構建一個守法護法的國家,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2]。
在高職院校法治教育課程的設置上,存在許多阻礙,首先,學生對課程的認識程度不足,導致其無法認識到課程的重要性,在學習過程中僅考慮專業課程,忽視了法治教育課程的學習[3]。即便部分學生有認真學習,但是如果不強化課程學習,慢慢就會淡忘。其次,高職院校還未建立完善的法治教育體系,僅在大一課程中加入法治教育,到大二大三階段,就完全脫離了法治教育課程,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我國高職院校法治課程的設置上較少,除了法學專業,其他專業中有關于法治的知識僅占很小的比例,教材內容單調,在缺少教材的指導下,學生的學習狀況也不會得到提升。此外,在我國普法教育上,多采用保守形式,導致普法效果不佳,而在教育上我國也沒有給予及時的創新,導致教育效果差強人意。
為加強普法教育工作,在高職院校中也需要做好法治教育,從而全面提升青年一代的法律素養。作為高職院校,需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同時做好法治教育以及德育教育工作,對綜合型人才進行培養,讓學生成為守法公民。在法治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保證課內教學的固定性,同時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利用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法治教育內容,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法治教育知識。同時,高職院校還需要重視法治教育隊伍,積極構建高校法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更好的為依法治校以及法治教育工作服務,使學生知法懂法,積極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4]。
在改革過程中,需要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重視,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還需要對法治實踐進行重視,讓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用于實際生活中,體會法律知識的實用性,從而更好的投身法治學習中來。最后,還需要在校園內積極推行法治文化,在濃厚的法治氛圍中,學生的思想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對法治教育更為重視,積極提升自身道德素養,成為知法懂法的優秀青年。在此過程中,高校需要特別注意,對高職院校法治教育課程體系進行改革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會涉及到高職院校的各個方面,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也需要積極更新自己的觀念,創新自身教學方法,從而有效落實法治教育課程體系[5]。
為更好的適應“一帶一路”戰略,高職院校需要積極對自身法治教育手段進行改革,從而更好的適應時代的發展。首先,需要對學生職場法律教育知識進行強化,在此過程中,就需要高職院校積極完善教育教學體系,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更為出色的法治人才。同時,對高職院校法治課程教師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備專業的法治教育專業知識,才能夠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培養。其次,積極改進法治教育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利用多媒體或者漫畫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法治教育的目的。第三,還需要積極利用課外環境展開法治教育工作,做好法治實踐工作,最后進行經驗總結,讓學生成為知法護法的新型勞動者[6]。
高職院校對于學生法治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為更好的適應“一帶一路”戰略的需求,就需要積極改進自身教育方法,完善課程教育體系,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法治素養。相信通過師生的不斷努力,能夠為國家發展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綜合性人才,進而全面促進我國向著更加美好的和諧社會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