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敏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3)
高職學生在現階段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若不注意體質健康,任由其發展,不但現在會有一定影響,嚴重者還可能會影響到今后的體質水平以及自身的勞動能力。因此,從根本上找出影響高職學生體質健康現狀的因素,加強對高職學生體質健康的鍛煉與干預勢在必行。
近年來,從各項研究數據來看,普遍高職院校學生的體育成績都不太理想,學生的身體機能水平總體呈現下降趨勢。例如,部分高職院校學生的肺活量低于全國水平標準,且明顯呈現下降趨勢;呼吸對健康的影響非常大,但是從高職學生的體質健康情況來看,部分女生的肺活量均值比全國均值水平要低,很多女生在跑步時跑幾步就會喊累;心血管機能水平是影響一個人的學習和工作以及提高未來生活質量的必要條件,但目前高職學生心血管機能水平也低于全國水平均值。
隨著科技技術與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先進電子產品,足不出戶就能知曉天下事,衣、食、住、行都能通過先進的網絡技術解決。這一因素導致越來越多的高職學生沉迷于網絡,不注重身體鍛煉與健康飲食,吃垃圾食品,攝入過多的脂肪。因而目前很多高職學生的體重、身高均值略低于全國均值;現在高職學生中肥胖人數也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不斷地增加,這些已經成為影響高職學生體質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
由于生活環境、營養的不均衡以及缺乏必要的體育鍛煉等因素的影響,高職學生的身體素質總體指標呈現下降趨勢;從部分高職院校的體育鍛煉情況來看,其總體的耐力素質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較而言,相對較低,由于沒有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大部分男生的彈跳力、臂力、耐力以及下肢肌肉的爆發力等等方面也呈持續下降趨勢,學生的力量、耐力以及爆發力等身體素質指標總體較差。
現在的高職院校雖然有安排體育課、早操等,但是因為沒有人真正的重視這一方面,監管和督促的不嚴,并未讓高職學生從內心有養成良好運動的習慣。在課余時間,有的學生早上會選擇進行一些鍛煉,有的學生則在下午課程結束之后進行鍛煉,部分學生干脆不鍛煉;且就算是鍛煉的,他們每一次的鍛煉時間也不是很長,一般只在半小時左右;大部分學生每周還是只會參加學校安排好的一次或者兩次的體育鍛煉。在鍛煉過程中,女學生也是多以跳繩或者跑步等為主,男學生則以球類運動或者是跑步等為主。
從研究現狀來看,現目前很多的高職院校學生課業相當繁重,每天的文化課基本排的滿滿當當,與學生們的課外活動時間重疊,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運動根本無法保證。且當前一些高職院校中還存在著體育設施不完善、體育場地和器材設備嚴重短缺等問題,能為學生提供的體育鍛煉場地與體育器材十分的有限,一些高科技的體質健康測試儀器在高職院校中更是十分的少見,學生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運動積極性也就降低,也不會對體育鍛煉產生興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發展。
各高職院校可以根據該院校自身的特色,讓學校宣傳部對校園文化長廊、體育場館等區域進行合理規劃及體育文化建設,或者是通過學生大會、課程教育及課堂教學等形式大力加強高職學生的體質健康教育,從而加強院校體育文化的“固態化”宣傳,讓高職學生深刻地領會到健康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第一基本要素,是人生第一財富,是學習和工作的物質基礎等現代健康觀念;院校體育部、團委以及學工等可以利用現代多種形式的網絡媒體,對院校學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意識等進行合理引導,在各大固態平臺傳授各種健康、科學的健身方式以及健身運動,進行“網絡化”的有效宣傳;院校團委、體育部也可以以“健康第一”為指導,圍繞學生的人格完善和體質增強,不定期或者定期地舉辦內容豐富、極具特色的校園體育活動,并組織廣大高職師生積極參加各類體育活動,讓廣大師生享受愉快的運動氣氛,并學會享受運動,愛上健康運動,幫助高職學生樹立健康的終身體育理念,以此來對他們進行“動態化”宣傳,努力改善高職學生的體育運動習慣,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高職學生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畢業之后的就業問題,因而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所以高職院校的教師除了平日的授課,在空余時間還應多與學生交流、談心,做到有問題及時發現,及時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及心理健康進行監測、控制和干預,保證學生的身心能夠健康全面發展。在院校學習期間,教師也不要一味地要求學生只注重專業文化知識,還應告訴學生想要未來發展得更好,前提得有一個好的身體,從而正確地激勵其學習態度。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平時學生在家時,家長也應該起到帶頭作用,帶著孩子一起運動、鍛煉,多走入孩子的內心,多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學生在學校時,也不要認為有老師就不用操心,家長應該多于高職院校教師保持聯系,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多多溝通,盡最大的努力提供最適合的就業機會,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發育。
高職院校體育活動場地小、場地單一及體育師資不足等原因也是影響學生積極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之一,高職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低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都與其有著必然的聯系。為了能夠有效地促進高職院校體育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也為了能夠有效地改進高職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高校院校應該在體育活動場地、器材建設等方面加強資金的投入,并積極引進體育師資,從而滿足廣大學生體育活動日益增長的需求。
現如今很多的高職院校每個月只對文化課程進程測試,體育測試都是在每個學期結束時才會進行,且都是馬虎對體育考試項目進行測試,看是否合格。因而高職院校應提高對體質健康測試的重視度,定期對院校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并建立高職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在每次測試完成之后,測試人員都應讓學生知道自身的體質健康狀況,并及時準確地記錄好數據,同時有針對性的向每一位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體質健康診斷,讓學生在真實地了解自身身體狀況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項目有效鍛煉,從而有效增強高職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最終目的。
綜上所述,高職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很多,干預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優良的生活方式、正確的引導及教育才能促使高職學生養成良好的健康意識,關注自身的體質健康。因此,高職院校還應以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為目的,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為國家發展和建設培養更多的健康、優秀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