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樺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
思想政治教學是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內容,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并逐步引導他們樹立起正面、積極的擇業觀和創業觀,從而有效促進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的提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社會環境也日益復雜,為此,學校和教師有必要從教育內容、教育實踐和教育考評三個層面來構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以進一步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創新變革事業的發展。
如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我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與此同時,西方資本主義文化也逐漸滲透至社會各個領域當中,給高職院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此外,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一方面,為高職學生學習新事物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但另一方面,網絡上一些不良文化的腐蝕、滲透也給高職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造成了影響,使得他們在接受學校教育時候有一種懷疑的思想,不利于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展開。
高職學生喜歡追求新鮮的事物,但思想尚未完全成熟且缺乏足夠的社會經驗,故而很容易形成從眾心理,盲目的追求或跟隨某種觀點。由于高職學生對是非的辨識度不高,所以極易受互聯網文化和西方外來資本主義思想的影響,進而導致意識形態發生變化,過分地注重自我追求和個人享受,功利主義現象明顯,這些都增大了高職院校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
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許多教師在進行思政課教學時大多都是照本宣科,簡單地向學生闡述課本上的知識點,尤其是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普遍存在著重技術而輕理論的教學情形,所以很多時候,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只是流于表面形式,缺乏實踐性的教育內容。
高職院校實施思政課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出三觀明確、專業素質過硬的職業技術人才,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綜合素質需求的變化,高職院校有必要適當地調整當前的課程內容體系。首先,對當前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拓展,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法律道德規范,積極引導學生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根據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構建相應的教育內容體系。其次,將“職業指導”和“心理教育”充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當中,結合學生們在不同時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實施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最大限度地激發高職學生對思政課內容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應時刻體現“校企合作”的育人理念,加大實踐教學內容的比例,不斷探索新的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體地,針對當前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中存在的經費不足、課時緊張、安全性等方面的問題,高職院校應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實踐教育保障體系,以確保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順利展開。同時,高職院校還應積極開展多邊合作實踐活動,如組織學生們參加志愿者活動、社會公益服務等,充分培養和鍛煉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與參與意識,促使高職學生們在親身體驗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建立起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從而有效提升他們的思想政治道德素養水平。
要想切實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水平,還需構建一個客觀公正、科學合理的考核與評價體系。首先,從創新考核內容入手,緊緊圍繞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和人才培養目標來實施思政教育理論考核,采用創新性的手段引導學生從模仿和記憶兩個方面實現探索、創新,充分考察他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熟練掌握程度。其次,要創新考核方式,構建一個全員都共同參與的全程性跟蹤考核體系,即除了指導教師以外,輔導員和班主任也需要參與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考評工作當中,對學生們思想政治內容的學習成果作出客觀全面的評價,充分實現高職院校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職能的相結合,構建全面、和諧的教育考核評價體系。
綜上所述,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多樣性和綜合素質需求的變化,高職院校應緊跟時代發展,及時調整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加大實踐教育內容的比例,同時還應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評價體系,以全方位地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水平,促進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為高職院校構建長效的育人體制,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職業化技術人才奠定必要的前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