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桐強 孫秀云
(白城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白城 137000)
高職院校智慧教育很好的促進了教育推陳出新,在高速發展的信息化前提下,對高職學生的事情做出理性分析,推送一系列完備的教育教學方法;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為學生創設優質的學習生活環境;創新應用科技、提升教育智慧、打造和諧可持續的教育信息系統;培養大批智慧型人才,這是信息時代高職院校智慧教育的終極目標。
智慧教育是對數字校園的進一步深化與提升,是高校信息化的高級形態,它綜合運用大數據、移動互聯、云計算、人工智能、社交網絡、物聯網、知識管理、虛擬現實等新興信息技術,智能識別師生群體工作情景和個體的特征,全面感知校園物理環境,將學校物理空間和數字空間有機銜接起來,在網絡空間建立校園虛擬映像,通過在網絡空間的計算掌握校園運行規律并反饋、控制物理空間,為師生建立智能開放的便利舒適的生活環境和教育教學環境,改變師生與學校資源、環境的交互方式,開展以人為本的個性化創新服務,支撐學校開展智慧教育,實現學校智慧運行。智慧教育具有以下特點:
智慧教育具備開放性的特征,打破了原有的思維模式,把教育放在更為廣闊的空間之內,讓課堂內外皆可學習,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世界,更加準確清楚地感知實情,豐富頭腦、鍛煉思維,也可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智慧教育的又一特色是數字化教學,為我們展開了全新的網絡世界,使得學生獲得了更為豐富的教育材料,能夠更加輕松地進行網絡上的教授與學習,使得學生和老師之間可以輕松共享。
智慧教育具有的特點是交互性,這一特點促進師生、生生以及其他人之間的多向交流,使得教育信息在人機和人人之間雙向流通。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情感培養、加強了師生情感的連接。
智慧教育的一大特點是個性化,這一大特性,可以很好的完成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接。幫助老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特點,進而得到更好的處理辦法。同時,也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從而給學習者帶來相應的個性指導,如根據個性需求給予信息,推送學習資源和服務。
智慧教育在網絡教育的驅動下,轉換傳統模式,使“互聯網+教育”模式成為傳統教育升級的重要驅動力。智慧校園建設是“互聯網+教育”模式的重要實現。
建設專業資源庫、課程資源庫和素材庫三級教學資源庫體系。不僅收錄了學校教師、校企合作建設的各種專題庫資源,還收錄了國家級精品課、名校公開課等資源。在此等完備資料庫基礎上,才有所學、進而學有所依,更能逐步升級,有所傳承與摒棄。也給了學生以更真實的體驗,所得才更真切!所感也更全面!教育的發展也更深入人心。
校企合作共建虛擬仿真實訓基地。例如,生物工程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物流虛擬仿真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共同開發數字化教學系統。例如,汽車制造四大工藝實現仿真實訓。
教師是智慧教育的主力軍、先鋒者。只有教師在全面了解并熟悉掌握智慧教育的基礎上,使“互聯網+教育”得到完美詮釋,才能做好學生智慧學習、網絡教育之路上的引領者。而建設教師教育技術體驗訓練中心也成為了迫在眉睫之舉。綜合運用移動互聯、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知識管理、社交網絡、虛擬現實等新興信息技術,全面感知校園物理環境。讓教師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智慧教育的高級形態之中。
高職院校的學生個性化突出,在學習上難有自覺性,再加上教師后備力量補給不足,學生的上課出席率以及教師教學質量、實際操作能力等多種問題,成為學校管理者最為頭痛的大事。(1)首先要求我們在對于教學教育體系的建設,更應該有著個性,能夠以學生為主,“因材施教”,利于學生學習吸收與消化鞏固。(2)目前為止,智慧教育僅限于視頻微課、電子書包、慕課、翻轉課堂,但也由于資源匱乏使用率很低;而作為智慧教育的電子書包這種新技術,在高職院校的使用少之又少。我們可以把校內校外進行有序有目的有節奏地鏈接,使其在課本與實踐、實踐與課本之間很好地轉換,從真正意義上去實現智慧教育。(3)我們放眼國際大環境,對于模擬和仿人類系統通過構建真實系統運作的仿真環境這一系統,在各類高職院校應用深受歡迎,我們可以讓學生們在掌握了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對于專業知識進行構造聯機,進行實驗模擬演練。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們對于專業知識技能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