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煜
(燕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0)
十八大首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十九大又重提這一理念,深刻表明它是新時期中國生存與發展的戰略目標,同時也意味著中國將會為世界作出更大的貢獻。
十八大報告寫道,“人類命運共同體”應是“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1]對其解讀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種全球意識、整體性思維,核心在于以和平謀發展、以合作求共贏,本質上是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大國關系,是對人類未來發展做出的一項設計。
1.同一性
作為一種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全世界人民對于生存和發展這種共同目標的追求,它的基本特征是“同一性”。“同一性”主要體現在各國人民有共同的價值追求。尤其在當代,生存和發展是人類的基本目標,各國都希望實現永續發展,這就充分體現了同一性。
2.公平性
“人類命運共同體”建立在各國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的伙伴關系基礎之上。各國國力雖不相同,但每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身份應該是平等的。大國對待小國的態度不應以大欺小、以強凌弱。
3.可持續性
“人類命運共同體”離不開尊重自然、崇尚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面對日益嚴峻的生態問題,任何國家都難以置身事外。“國際社會應攜手同行,共同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走一條綠色、低碳、環保的可持續發展道路。”[2]
當今時代出現的種種沖突與矛盾都是各國互相爭奪利益的結果,資本主義國家把對本國利益的單純追求作為履行責任的動力,忽視了國與國之間互惠互利的一面,導致了錯誤的國家利益觀。最為明顯的表現是貿易保護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特征為:部分國家為促進就業,扶植當地產業,設置貿易壁壘,導致貿易摩擦不斷增加。2008年爆發的世界金融危機,使得貿易壁壘再次出現。經濟進程的加快使得貿易壁壘相關事件大幅增加,上世紀90年代以來平均每年都達到260件左右。因而,貿易壁壘成為全球性的普遍現象,不僅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也頻頻使用反傾銷措施來保護本國的企業。
當今世界,個別發達國家把掌控弱國作為實現自身安全的手段,不惜犧牲別國利益謀求自身利益,甚至干涉別國的內政與外交,搞亂地區形勢。這種為了自身安全而無視他國安全的行為主要體現為把本國的安全凌駕于別國安全之上,嚴重制約了整體安全的實現。
第一次科技革命帶給人類的不僅僅是無盡的財富,同時也孕育著不容忽視的生態環境問題。人類為了發展經濟甚至不惜破壞生態環境,造成了人與自然之間尖銳的矛盾。功利性的生態觀主要表現為:以生態環境的破壞換取經濟的發展。例如一些發展中國家為了盡快趕上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味追求本國GDP的增長,導致出現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大氣污染、氣候變暖、水土流失等。
綜上所述,未來世界的發展局勢充滿變數。由于世界的整體性,一個地區局勢的變動往往會影響世界局勢的變化。解決以上問題的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漸進,需要各國共同努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中央外事會議上提出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大國關系,在2016年又重提這一國際關系。習近平所提倡的新型大國關系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相承接的。王毅外長曾說:“習主席將首次在聯合國總部全面闡述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系統地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路徑,為國際關系的發展提供新理念,開辟新愿景。”[3]
中國不斷強化伙伴關系網絡,為各國共同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無論是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還是加強與金磚國家的聯系,或者是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提供經濟上的援助,都是中國為之做出的不懈努力。
2008年爆發的世界金融危機使得西方大家的經濟長期處于低迷之中。作為國際經濟秩序的主導者,在此關頭本應倡導國際合作,領導世界走出低迷,走向繁榮。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卻紛紛選擇了自保,采取貿易保護的措施,最終受害的是弱小國家。1978年以來,中國已經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發展深深地影響著世界。這就為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引領國際經濟秩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下中國政府正努力進行經濟改革,著力調整經濟結構。經濟改革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供了根本動力和基本保障。
1.治理理念的更新
自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在嚴峻的國際形勢下,為全球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符合大多數國家的發展訴求,能夠實現共同治理和合作治理。
2.治理體系的變革
進入21世紀,全球治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沒有形成一個全方位、多領域的層次體系。中國政府在當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兼顧各個國家的正當利益,有利于整體發展。這種治理能夠為解決全球性問題提供巨大幫助,從而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政府提出的新式外交理念,既是對歷屆外交理念的繼承,也是對已有外交理念的創新;它既代表了中國人民的外交訴求,也反映了全人類的共同利益。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將為世界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最終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