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俊杰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譽有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的山西,自然蘊藏著無數的民間文化寶藏,其中最為亮眼的就是民歌。民歌的曲式結構和它的創作者一般具有比較穩定的特點,歌詞則有著固定的章法和格局。
山西方言屬于華北方言體系,發音較扁,各個地區發音各不相同,在特有的語言環境下,方言在歌曲中運用賦予了歌曲新的意義。
疊字作為開花調的特色幾乎在每首歌中都能看到其身影,歌曲《親圪蛋下河洗衣裳》中,“小親親,小愛愛雙腿腿”之類的疊字眾多,這些疊字的使用也成為了開花調獨有的語言特色。
在歌曲《親圪蛋下河洗衣裳》中,“親呀個親,呆呀個呆”就是典型的口語話襯詞。這一類襯詞的使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歌曲的傳唱程度,使歌曲內容更加口語話更加飽滿,情感表達更加直接。
開花調將“賦”“比”“興”的修辭手法用得恰到好處,用這種暗喻含蓄的將情感表達出來也體現了左權人民的質樸。開花調就是以“某某”開花為頭來起興。多為描述愛情這一永恒的主題。這種比興的修辭手法,使得左權開花調的內容更加豐富,賦予歌曲畫面感。
從總體上看,山西的小調曲式結構上大都較為規整,短小而不失精悍,形成較為具體和固定的模式——對應式,歌曲的上下樂句應答,互為補充,共同表達著相同的樂思,在第三樂句變化重復。在曲調上看,旋律的級進主要以七聲性音階為主,中間穿插著的大跳音,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作曲家跌宕起伏的感情,大大的增加了音樂的感染力度。從旋律的角度分析,在歌曲中反復的使用了四度音程,這便是歌曲的特色所在。
《親圪蛋下河洗衣裳》在創作的成功原因不僅在于歌曲本身所具有的地方特色,更在于作曲家對于歌曲的加工創造,賦予了歌曲新的生命。作曲家張文秀此舉打破了歌曲本身的地區局限性,使歌曲向更加專業化推進。在歌詞中,展開保持前兩段的原貌,在第二段之后,加入“親呀個親,呆呀個呆,小妹妹河邊她把頭抬;親呀個親,呆呀個呆,哥哥在山上喚你來呀?!薄霸诘谌谒亩谓Y束時,加上“親呀個親,呆呀個呆,小妹妹河邊盼哥哥來?!保∶妹孟M绺鐣?。它在開始和結束時都有回響,以第一段的再現為結尾,再加上重復的“小親圪蛋”,強調情感。其次,從旋律的角度來看,最獨特的四度音程的使用反映在歌曲的第三個部分,作曲家重復使用它。在后來的擴展音樂部分中,模仿四度音程的第五、第八和第九部分。這種色彩的重復更充分地模仿了當地的特色,加深了觀眾對歌曲的印象。在句子的末尾,四個句子“小親圪蛋”特別的在“小”這個詞中,作者用一個滑音來給人們一種更生動的感覺。最后,第一句的再現給整個音樂帶來了回聲、對稱和穩定的感覺,稍稍改變了再現,使音樂得到了一種總結和升華的效果。
作曲家張文秀對這首作品在整體編配上進行了改變和創新,增添了演唱的形式。
在信息化盛行的今天,全國各地方的民歌都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和創作?!队H圪蛋下河洗衣裳》二度創作的成功,讓全國人民都知道了這首極具地方特色的山西民歌,對于民歌的傳承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有改編過《親圪蛋下河洗衣裳》的作曲家,他們的創作與改編都保留了歌曲原有的音樂元素,包括歌曲原有的曲式結構、基本旋律和歌詞的填充情況。極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有的地方特色和魅力。所以改編歌曲我們需要尊重歌曲原創性,在保留樂曲的基本元素上去進行二次創作。
在改編過程中要注意合理運用西方配器法來改編中國民歌,盡量做到使西方大小調式音階和中國的民族五聲調式的完美融合。
《親圪蛋下河洗衣裳》這首歌曲的改編與二次創作通過大眾媒體等新型媒介的傳播,讓人們聽到不同版本的演唱,拓寬我們的視野。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利用不同的傳播媒介去繼承和傳播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地方民歌。
《親圪蛋下河洗衣裳》作為山西民歌中的一個典型,后經過作曲家的二度創作,歌曲升華成為一首藝術歌曲。我們應該充分學習其二度創作成功的原因。對山西民歌進行深入的發掘和保護,使它們能夠滿足現代人的音樂審美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