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東蘭縣蘭木鄉蘭木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加工室里,谷子倒入生產區機械口后,經篩選區、色選區等,色澤深紅的墨米就出現在眼前。工人們分工協作,有序地將墨米裝袋、稱量、真空包裝、印上生產日期……“廣東得力集團剛剛和我們訂購2500斤的墨米,這幾天加工完畢就可以發貨了。”蘭木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黃金龍說道。
在民間,有“好吃不過蘭木米”的俗語。蘭木米,就是東蘭縣蘭木鄉所產的墨米、紅粳米等品種,自古以來,東蘭土司就把蘭木米作為向朝廷專供的貢品,有著“一屋煮飯,三舍飄香”之說。1972年,美國時任總統尼克松訪華時,蘭木米被指定為“國宴用米”。
身為90后的青年,黃金龍在外打拼多年,對家鄉米飯的味道情有獨鐘,特別是香粳米紅白相間、清香、松軟、口感細膩,色香味俱全,如果在外面也能買到家鄉米,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2014年,他萌生了回鄉創業推廣家鄉香米的想法,并于當年7月成立了東蘭縣蘭木米種植專業合作社。“起初,村民們覺得我年輕能做什么?認為是來搗亂的。”
黃金龍把想法告訴了父母,并說服他們。通過領辦、介入、引導等方式,使蘭木米種植大戶、技術能手、村組干部、黨員致富帶頭人加入蘭木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并以“免費提供指定種子和農家肥、技術指導、保回購、統一銷售”的方式,改變以往發展產業單家獨戶、即產即銷的舊軌,確保農戶增收。2015年8月,合作社成立了黨支部,推行“支部+合作社+產業互助組+貧困戶”黨建促脫貧生產發展模式,加快了合作社基地的發展步伐。
據了解,合作社通過鼓勵貧困戶以土地、資金入股和優先安排貧困戶到合作社就業等方式,廣泛吸納貧困戶參與,實現投資、投地、投勞三和方式疊加受益。納核村砦罡屯盧愛合是蘭木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的一名社員,2018年銷售糧食收入有一萬余元。“農忙時,我還幫助合作社對農田進行撒藥、施農家肥,一天工錢費120元。”盧愛合表示,加入合作社不僅可以促增收,也能顧家庭。
目前,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1000余畝建成蘭木米種植基地,共帶動101戶貧困戶種植蘭木富硒米300畝。2018年,合作社銷售量達35萬斤,銷售額達735.6方元,實現純利潤300多萬元。
在每一件產品的包裝袋上,都可以看到粘貼著一個二維碼。“掃一掃就可以查看‘蘭木米產品溯源檔案’了。”黃金龍介紹道,為了能讓消費者吃上放心的綠色糧食,他添加了這項技術,通過掃描二維碼,受眾隨時可以查看產品認證、產品檢測、產地檢測等報告文件。同時,還在田間地頭安裝攝像頭,通過二維碼可以24小時監控田間稻谷情況。此外,對禾苗施肥施藥的量及濃度,都進行實時更新。
“為了確保糧食富含硒元素,社里對流轉的土地進行了鑒定。”黃金龍說,富含硒的田地就種植墨米、粳米、秈米等。2018年12月,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核,蘭木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生產的蘭木秈米、蘭木粳米被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2019年2月,蘭木米種植專業合作社被評為中國質量信用 AAA 級示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