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榮
(咸陽師范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將構建學習型社會列為實現全面小康戰略任務的根本保障,隨之黨中央宣傳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以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等在會議精神的指導下,倡導在全國各地開展全民閱讀活動,以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優化國民素質。2011年黨的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首次將開展全民閱讀列入全會決議之中,次年召開的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又再度重申了全民閱讀的重要性。2014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所作的政府報告中也提出了全民閱讀的倡導,這意味著我國已經充分認識到了推動全民閱讀的重要性,并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來實施。
根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2010年至2016年七年間,我國成人閱讀率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其中圖書館閱讀率從52.3%提高至58.8%,數字化閱讀率更是從32.8%躍升至68.2%。多年來,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下,全民閱讀活動的活動規模與覆蓋范圍持續擴大,閱讀活動的形式不斷趨于多元,閱讀內容也在不斷豐富。
高校圖書館購置圖書的目的是響應讀者讀書訴求,讓每位讀者的讀書愿望都能得以實現;同時要滿足讀者的差異化閱讀需求,讓所有讀者都能在圖書館中找到所需的圖書;為了讓更多有意義有價值的圖書被讀者所了解和閱讀,圖書館要開展閱讀宣傳推介活動,實現圖書與讀者之間的良好互動;優化服務,為讀者節省時間成本,使其享受更好的讀書體驗,提升滿意度。高校圖書館以全民閱讀為載體開展校園文化建設,通過發揮自身的文化育人職能,向在校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文化服務,促進校園文化創新。
一是與時俱進,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充分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在邏輯。新時代的到來,必然會帶來新的變化,在新時代下,高校引領全民閱讀活動,必須堅持以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提倡多讀書、讀好書,為“中國夢”的實現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
二是確立正確的全民閱讀活動目標,通過全校范圍開展全民閱讀活動。以師德建設、學風建設、校園文化建設以及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提升等為目標。使教師可以為人師表,身正為范,引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不斷提升,學風建設不斷加強。
三是制定詳細具體可操作性強的全民閱讀活動規劃。科學引導在校大學生,使其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其閱讀能力,通過提供內容豐富的文獻資源,優化其閱讀質量,通過閱讀傳播和積累強化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校園文化建設水平。
在全民閱讀視域下,為推進高校大學生閱讀習慣、閱讀能力的提升,高校圖書館應當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富有校園特色的閱讀推廣活動。一是以每年的4.23世界讀書日為契機組織閱讀推廣活動,力求做到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二是,立足高校自身的辦學特色。師范類院校可以結合辦學特色,側重傳統經典的推廣閱讀,弘揚優秀的讀書文化,也可以開展閱讀推廣月系列活動,例如開設好書推薦展、評選校園優秀閱讀達人、主題講座、館藏經典圖書宣傳展等;也可以借助互聯網舉辦微書評活動等。同時,可以將辦學特色和辦學定位融入其中,豐富師范類院校辦學的文化底蘊,從而在全校范圍內形成良好的好讀書、讀好書、的環境。
高校圖書館不僅需要做好閱讀活動的組織與優秀圖書的推廣宣傳工作,同時還應當引導讀者將閱讀過程中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用以評價全民閱讀活動的預期目標完成情況,因此有必要通過打造網絡論壇平臺等方式,為讀者提供讀書心得感想交流的空間,構建讀者閱讀反饋機制。只有構建科學高效的閱讀反饋機制,才能更加客觀準確的對讀者閱讀情況做出評價,獲得讀者的意見與建議,以便有針對性的對閱讀活動中的各項措施加以改進。
在信息技術條件下,除了做好紙質文獻的閱讀宣傳,還應做好電子移動閱讀等的推廣和專題培訓講座。如歌德電子圖書借閱平臺、中文在線“書香中國”數字圖書館平臺等,支持二維碼掃描下載圖書,能夠實現輕松下載、離線閱讀,且帶有隨身書房與微信功能,支持APP下載。讓學生充分利用閑余時間,通過閱讀提高自己。讓學生通過平臺找到自己最想讀、最適合讀的書,提升其讀書積極性,讓讀書成為校園亮麗的風景。
在全民閱讀活動蓬勃開展的今天,高校圖書館必須樹立科學的指導思想,不斷加強文化建設,讓更多的在校大學生參與到閱讀中來。總之,在全民閱讀視域下,必須充分利用高校圖書館豐富優質的文獻資源,開展以閱讀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促進高校圖書館校園文化建設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