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娟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隨著城市化及工業化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莊園經濟已逐漸受到社會重視,并成為普遍發展趨勢,一定程度上改善農村經濟落后等情況,帶動農業發展。莊園經濟主要是將佃傭作為主要經濟,而莊園經濟的興起,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加快現代化農業步伐,推動我國農業發展,可有效改善農業種植低效化、農村空心化、城鎮侵占化及農田拋荒化等問題[1]。
合理利用、開發土地資源的重要理論基礎是土地報酬規律。隨著農產品及土地有限資源的需求量逐漸擴大,合理利用土地最基礎的方式就是規模經營和集約經營。而莊園經濟則可以利用土地流轉以獲取更多的土地,便于為集約經營及規模經營提供可能性,但該莊園經濟的性質則需要求經營者充分科學合理的利用土地,以取得有效投入產出比。莊園經營者相比于農戶擁有敏捷的市場信息收集、捕捉能力及資金,能夠抵御市場對于風險的沖擊力及適應力,發展莊園經濟既可確保農民收入,又可集中經營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農業產業是農業生產經營中一種新型的經營方式,也是傳統農業再改造過程,需要農業科技的不斷推動與進步,一般意義上,農業產業化的靈魂是技術進步。莊園經濟主要以聚集大規模資金為發展條件,利用高新農業的應用與開發,實行深層次加工及大規模開發,對于提升農業產業化層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還有助于將科技轉變為生產力,以實現經濟、生態環境、科技及生產良性循環的積極作用。
目前,農業產業化發展相對較慢,易導致低層次運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龍頭企業缺乏創新力、競爭力及風險承擔能力,不能與農戶形成利益共同體,讓農戶承擔過多責任,導致出現被動局面,無法合理有效的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此外,多數中型及大型企業利用莊園經濟發展逐漸步入農業開發領域,對具有較強市場拓展能力與融資功能新型龍頭企業起到推動作用[2]。
莊園經濟得以快速發展,雖然存在一定問題,但能有效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莊園經濟模式在農村地區具有有效的應用價值,可利于農業生產產業化的形成,以建立新型的現代農村。對于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一定帶動作用,莊園經濟的發展模式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及土地,有效緩解農村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同時租用土地,給予農戶租金,再加之農戶出租土地則會減少相應的土地投入費用。農戶入股或出租土地后的收入遠大于之前的收入,同時還能降低一定風險,有效增加農戶收入,對于經濟持續增長及農村經濟繁榮起到積極作用。
莊園經濟充滿生活與活力,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將商業化經濟與產業經濟相結合,二是將股份經濟與農業經濟結合;三是將資本聯合與勞動聯合結為混合體;四是將社會資金與地區自然優勢完美結合,以最大程度挖掘不同資源的增值空間,促進農業產業化建設高速發展,推廣與運用農業生產領域中的科學技術,充分體現科技優勢、驅動優勢及經濟優勢。從農業發展角度出發,莊園經濟具有市場前景良好、成本利潤率高、發展空間廣、發展潛力大及綠色食品走俏等優勢,而從城市需求來看,因城市污染日益嚴重,生活節奏過快及工作壓力繁重等因素,大多數居民更傾向于鄉村生活,回歸大自然,感受農村莊園帶來的舒適感。為此,農村莊園對于城市居民存在潛在的休閑度假需求。
農業產業實現承保責任制后一定程度上帶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糧食產量,使農業產業得以迅速發展。但承保責任制度會讓農戶經驗規模變小,無法有效體現規模效益,且大型農業機械設備及較為優良農業科學技術不能得到應用與推廣,導致農業產業經營化不能實現。總之,承保責任制會使農業發展轉變受限,難以提升農化現代化水平,對于農村資源的合理配置造成影響。為此,需要在土地承包制上,發展以土地流轉為主要特征的農戶自主開發莊園經濟模式。
農業經營大戶主要是指農民以農業商品發展與生產實踐為原則,通過土地生產要素集聚及使用權流轉而實現的一種經營方式。該經營大戶重點包括農產品加工大戶、種植大戶、農產品貯運、營銷大戶及養殖大戶。我國農產產業經濟過渡于莊園經濟最重要且不可缺少的階段就是農業大戶經營方式,其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與重要經濟,并有效起到緩沖作用。利用農業大戶經營,能夠改變農民與土地關系、農民收入及農村勞動力的性質,其經營形態的變化可有效推動農村生產力變化,促進農村生產力快速發展。同時,為莊園經濟發展給予有效過渡及經驗手段。
莊園經濟在目前發展較為廣泛,并受到社會及國家高度重視,能有效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帶動農村經濟,對于農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合理利用莊園經濟,提高農民收入,改善生活質量,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