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古玥
(長春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032)
隨著全民閱讀實踐活動的推廣,有關圖書館學理論研究已經認識到閱讀與閱讀現象本身是圖書館服務價值的最終體現,推動全民閱讀也是師范類高校圖書館的時代使命,引導、指導黨員領導干部“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是當前師范類高校圖書館發揮信息服務職能和實現自身社會價值的體現。
2015年10月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館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讀者服務創新與推廣工作組主辦的“首屆全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案例大賽”全國總決賽在華中師范大學舉辦。賽事征集的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案例在創新性、可操作性、可持續性、影響力等方面都代表了最高的水準,更代表著閱讀推廣工作未來的發展方向。在背景下,各館打破陳舊單一的紙質讀物推薦模式,創新閱讀推廣活動的內容,利用新媒體,如微拍、線上游戲、電子書、網絡短劇,以及讀者個人主頁、微博、微信等,全新形式豐富閱讀推廣活動的內容,激發讀者參與其中。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閱讀推廣在實踐中不斷發展,一些有影響的成功模式不斷推廣。
大多數圖書館基本擁有數量龐大的電子館藏資源,涵蓋電子期刊、電子圖書、音視頻、自建數據庫、中國知網、萬方和維普等學術論文數據庫。師范類高校特殊性質的教育職能造就了師范類高校圖書館館藏體系的獨特性,除了本館自建的各類數據庫如地方文獻數據庫等,主要是中央師范類高校以中國共產黨歷史文庫、馬克思主義理論文庫、中國國情與地方志文庫等“三大文庫”建設為中心,搭建全國師范類高校系統圖書館數字資源共建共享網絡平臺。
與師范類高校發展的新形勢和建設“一流學府”的新要求相比,師范類高校圖書館對教學科研的知識和信息支撐還有較大距離。另一方面,對于那些形式上豐富多彩輕松活潑的閱讀推廣活動,無論是管理層還是館員本身多少表現出某種不屑或輕視。其中原因跟館員甚至大眾對圖書館核心價值認知不清有關。長期以來師范類高校圖書館一直致力于館藏建設,近年來更側重于數字圖書館的建設,但卻忽視了針對學員的閱讀推廣,特別是運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推廣。據調查顯示,在師范類高校培訓期間鮮有學員到館借閱圖書,學員較少運用數字圖書館的資源,閱讀熱情不高,閱讀狀況堪憂。
相比較資源、技術而言,人才和服務日益成為圖書館核心競爭力。資源和技術可以通過購買獲得,但資源和技術基礎支撐和優勢發揮都要通過圖書館員的服務能力來實現。當前師范類高校圖書館館員為師范類高校科研活動所提供的知識服務十分有限。圖書館員一方面是對知識的駕馭、傳播以及服務等方面感到力不從心,對技術掌握不足;另一方面是缺乏工作激情和服務意識,缺乏對圖書館工作的職業認同感。
在知識經濟時代,國民閱讀能力直接關系到國家競爭力,歐美發達國家甚至把閱讀推廣作為提升本國競爭力的重要國策之一。對于任何圖書館,面向閱讀的服務都是核心業務,引領閱讀正是體現了圖書館的服務價值和職業倫理。師范類高校圖書館也應加快樹立強化閱讀推廣,重塑自身社會價值的理念,重視閱讀推廣工作。
微信作為一種新型的社交平臺,微信公眾號具有龐大用戶群、成本低廉、即時高效以及精準數據統計等優勢,因此將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閱讀推廣不但能提高推廣效率、降低成本,有助于在用戶和圖書館之間搭建橋梁,提高用戶粘合度。
師范類高校學員入學后圖書館和學員管理部門應結合師范類高校特點著手制定閱讀推廣計劃,利用師范類高校學科、人才優勢選擇開展多元化閱讀推廣實踐。從學員進入師范類高校那一刻起,就讓其感受到書香氛圍,激發學習和閱讀的渴望。在服務上,可以在校園布置超星電子、掌上匯文、歌德機等設備,開通圖書館WIFI、二維碼接入,暢通線上線下服務。在常規服務的基礎上,還可以建立自主自習室、創辦社交網絡、模仿創客空間等特色服務。
閱讀推廣實踐已經在越來越多的圖書館開展,成為當前圖書館學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師范類高校教育致力于提高黨員領導干部理論知識水平和黨性素養,培養治國理政人才,不斷加強黨員領導干部的執政能力。圍繞師范類高校教學科研咨政,融合新媒體技術,師范類高校圖書館應抓住這一契機,拓展閱讀推廣途徑、創新推廣方式,建立完善的閱讀推廣機制,在推動全民閱讀與提升自身社會價值之間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