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妙蓮
(江西財經大學 江西省南昌市 330013)
通過《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發現,高新技術產業僅包括5大類,分別為醫療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醫療制造業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因此文中高新技術產業數據基于上述5 類分類展開比較分析。
中國是出口韓國高技術產品的主要國家之一。近年來,中國有收緊對韓國高技術產品出口額趨勢,2008年中國技術產品對韓國總出口額76.345億美元,2010年減少到 41. 959億美元,下降了0.45倍, 2011 年雖有所上升,但連續四年出口額變化不大,2015年達到近十年出口最高額100.485億美元,此后又回落。總體來看,中國對韓國高技術產品出口近十年來,呈現波動下降趨勢。出口增長幅度方面,中國對韓出口呈現出明顯為負的出口增長幅度狀態,波動性明顯,由 2011 年的75.23%降至2016年的-24.63%。
近十年來,中韓高新技術產品貿易規模不斷擴大。2008—2017年,中國自韓國進口高技術產品金額從64.07億美元增長到了101.77億美元,十年年均增長9.14%。 雖然中國自韓國進口高技術產品金額有較大增長,但進口增長幅度增幅不明顯,且有波動下降趨勢,這表明中國近十年來從世界進口的高技術產品總金額在大幅上漲,我國高技術產品貿易規模在擴大。
中國和韓國作為亞洲兩大經濟體和世界貿易大國,中國和韓國作為世界兩大貿易大國, 金融危機后,2008-2017年間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發展迅速,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技術貿易越來越成為兩國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領域。
從貿易總規模看,我國貨物和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26418.01億美元增長到46262.67億美元,增長0.75倍,韓國的貨物和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0015.53億美元增長到12365.29億美元,增長0.23倍;
我國的技術貿易進出口總額從3615.12億美元增長到6151.15億美元,增長0.7倍,韓國的技術貿易 進出口總額從1181.83億美元增長到848.15億美元,增長0.39倍。我國的貨物和服務貿易規模、技術貿易規模都呈上升趨勢,且增長速度較快,且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額始終大于韓國,近年來領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韓國與我國的差距逐漸拉大。
從技術貿易規模看,我國技術貿易進口不斷擴大,從862.93億美元增長到1384.25億美元,增長了0.6倍,韓國的技術貿易進口也呈上升趨勢,從 289.62億美元增長到587.71億美元,增長1.03倍;我國技術貿易出口從2752.2億美元增長到4766.9億美元,增長0.73倍,韓國技術貿易出口從 558.5億美元增長到594.1億美元,增長幅度較小。我國和韓國的技術貿易規模都不斷擴大,但我國技術貿易規模增長速度快于韓國。
引入高技術產品來自世界市場的進口情況及貿易國的高技術產品出口情況,從而計算出一國高技術產品的市場份額,能夠更清楚地了解中韓兩國高技術產品在對方高技術產品進口市場的地位和基本情況。
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在韓國高技術產品進口市場中所占市場份額,整體來看,由 2008 年的26.36% 降至2017年的15.01%,可見中國在韓國高技術產品進口市場中雖占據著重要的市場地位,但地位有下降趨勢。具體來看,2008—2010年,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在韓國高技術產品市場份額急劇下滑: 韓國高技術產品總進口額 2008年為289.62億美元,同期中國對韓國高技術產品出口額為76.35億美元,占同期市場份額的26.36%。2009 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韓國高技術產品進口總額也降至全部考察期的最低值263.75 億美元,中國對韓國技術產品出口也降幅不大,因此市場份額與前一年趨平,為25.36%,而2010韓國高技術產品進口總額大幅上升,中國對韓國的出口卻減少,所占市場份額大幅下降,僅為11.83%,是08年金融危機后十年中的最低值。
2008—2017年,在中國高技術產品來自世界市場的總進口額呈波動式增加的狀態下,韓國對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在中國進口市場中所占份額,基本處于個位數狀態 (圖1) 。具體來看,韓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在我國市場所占市場份額增長較快的狀態是在考察期的初期,中后期雖有上升但上浮不大,考察期后期又較大幅度下降。 2009—2010 年,是由2009年的最低5.46%上升至最高值; 之后,韓國原本在中國所占不多的高技術產品市場份額狀態呈波動下降,2012年至2015年市場份額逐年上升至8.35%,為近10年來最高值。
根據聯合國商品統計數據庫數據顯示,中韓兩國技術貿易行業進出口主要以通訊設備、電子計算機及其設備為主。
具體來看,中國技術貿易行業進口以航天航空產品、電子及通訊產品、計算機及其設備為主,其中計算機及其設備在中國技術行業進口中占比最大,但近十年來所占比例呈逐漸下降趨勢,由2008年的58.36%下降至2017年的38.53%,航空航天產品近十年來占比則逐漸增大,從2008年的18.08%上升至2017年的26.43%,占比增幅達46%,電子及通訊產品進口則較為穩定,占中國技術貿易行業進口的比例平均維持在21.43%。中國技術貿易行業出口集中在電子計算機及其設備和通訊產品兩大行業,其中電子計算機及其設備占比呈逐漸下降趨勢,通訊產品占比則呈逐漸上升趨勢。電子計算機及其設備出口占我國技術貿易行業出口的比例從2008年的63.13%降至2014年的52.54%,此階段雖逐漸下降但仍為我國最主要出口行業,占比超過一半,但至2017年該行業占比已降至46.11%。與此同時,通訊產品行業地位則逐漸上升,2008-2017年,其在我國技術貿易出口行業占比不斷增長,由2008年的29.99%增長至2017年的45.73%,與電子計算機及其設備行業并駕齊驅。
韓國技術貿易行業進出口占比情況與中國存在相似之處。韓國技術貿易進口行業占比較高的行業依次位電子計算機及其設備、通訊產品和航空航天產品。近十年來,韓國電子計算機及其設備進口占比也呈逐漸下降趨勢,在考察期的前4年分別占比為36.16%、32.41%、32.09%及30.49,2017年則降至24.31%;通訊產品進口占比則較為穩定,十年平均為15.21%;與中國不同,在航空航天行業,韓國進口所占比例平均為12.05%,且呈波動下降趨勢。從韓國技術貿易出口占比來看,電子及通訊產品出口占韓國技術貿易出口的份額最大,但十年來也呈現逐漸下降趨勢,2008-2013年,各年所占比例分別為56.10%、53.68%、47.45%、47.93%、41.87%及41.06%,2013年后跌破40%,依次為38.09%、35.65%、33.96%及34.20%;電子計算機及其設備出口行業的占比則較為穩定,十年平均占比為27.64%,始終為韓國技術貿易行業出口占比第二大行業。
從以上數據的整理中,我們可以發現中韓兩國技術貿易近十年都在不斷發展,且在高科技產品進出口總額上我國與韓國相比處于絕對領先的地位,同時在高科技產品進出口額的增長速度來看,我國較韓國而言也具有較大的領先優勢。需要注意的是,韓國近十年來高科技產品進口增速較快,十年來上漲了一倍多,但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占韓國進口市場份額卻呈縮小趨勢,這表明韓國從其他國家進口了更多的高科技產品,減少了對我國高科技產品的依賴,這也從側面表明我國的高科技產品在韓國市場的競爭力減小了。因此,我國要加快培育高新技術產業,把延長高新技術產業產品的產業鏈、重點加強產業鏈自主研發設計和服務作為提高高附加值的重要環節。及時把握高新技術發展趨勢,引導高新技術企業理性選擇自主研發方向,提升產品競爭力。同時政府應發揮作用,促進我國技術貿易的新發展,要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制定自主研發規劃,并與企業的發展定位、產品特色相結合,積極發展特色產品,在培育特色產品的基礎上,逐步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優勢產品。贏得持久核心競爭力才是在國際技術貿易市場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
從技術貿易進出口行業來看,中韓貿易產品都集中在電子計算機及其設備和通訊產品兩大行業。因此中韓在技術貿易行業具有合作潛力,兩國應加強高技術產業的多雙邊合作與交 流,由此推動我國電子通訊、計算機等具有比較優勢的高技術行業進一步發展,同時對于航空航天這一我國近年來迅速發展的行業應加大投資力度,并在生物醫藥等高端技術行業發展,提升我國高技術產業總體發展水平,從而實現高技術產業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變,提升我國技術貿易的增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