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華
(安新縣第二中學 河北保定 071000)
利用教材的作用,為了讓美術教學活動更能完美呈現,需要充分挖掘教材更大的空間,
接下來從教材自身內容以及教材外資源兩個大的方向,來研究美術教材拓展的方法,讓美術教材更全面的利用,讓美術課堂更能豐富多彩。
首先第一個大的方向是通過利用教材自身內容來進行拓展,教材自身內容有著很大的優勢與空間,下面從教材所提供的課題、引入其他學科知識、教材中對課堂作業提出的要求這四個方面具體分析利用教材自身內容來拓展教材內容。
引入新藝術形式拓展教材內容
教材的拓展也是能夠讓學生進一步的走進藝術,領略不一樣的藝術氛圍。美術課程應該打破傳統的“教教材”“說教材”,應該從教材中突破,可以將一些新的藝術形式豐富到教材當中,加入到教學活動當中,例如后現代藝術:超級寫實主義、觀念藝術、裝置藝術、大地藝術(生態/環保)、新表現主義、行為藝術,讓學生改變對藝術的認識,藝術不僅僅是繪畫,還有更新鮮的表現形式。
用教材中對課堂作業提出的要求進行拓展
美術課和其他的文化課不一樣,不能用維持紀律的方式讓學生安靜的聽老師在講個不停,我覺得美術課應該是互動的課,讓學生與教師溝通,互相交流美術,藝術的一種活躍的情感課程。課堂作業不是讓他們完成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要交代他們創作可以賦予感情,要發揮他們的美術技能表達他們的思想感情,這樣才能完成美術技能和情感價值的教學目標,也有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發展。
美術課堂也不單單只依靠教材,也可以利用教材之外的資源去解釋和豐富教材自身的內容從而拓展教材內容,讓教材更能發揮它更大的作用,讓學生也能靈活掌握運用更多關于美術的知識,下面根據教材外的資源分析,從情感表達方式、生活資源、地域資源三個方面來探究利用教材外資源拓展教材內容的方法。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師長,還是他們心目中的益友。因此,教師要尊重和關愛每一個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與進步,不斷地進行交流來縮短師生之間的代溝,讓學生在平等、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受到鼓勵,得到指導和建議。
傳統的教學是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大多是從概念到概念,從書本到書本的表面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脫離。教育不單單是書本上的只言片語,不單單是一個概念,一個定義,一個意義就講一個事物解釋的清晰明白,而是一個寬泛的概念,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不能局限于文字,將一些概念的知識傳達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從生活中發現和理解,才能掌握。
地方的藝術資源也能充實教材并更好的完成美術教學活動,教材中關于手工制作的課可以加入關于地方藝術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手能力,手工課與地方手工藝術結合更能讓學生形象掌握藝術品的價值以及強化對藝術與美術的新認識。讓課堂生活與地域資源緊密聯系,從而互相促進二者之間的聯系,互相利用并互相發展。
家鄉白洋淀的蘆葦工藝畫的教育價值
家鄉的蘆葦工藝畫不僅展現了白洋淀美麗的自然風景,濃郁的水鄉風情,而且體現了繼承與創新的統一,傳統與現代的統一,表現出獨特的藝術內涵和豐富的人文歷史。同時具有綠色、環保、生態等特點,極具開發價值。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以生活為基礎的美術教學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與藝術創新的熱情。首先,在教學中引入工藝美術,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課堂中實體性的工藝品的出現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教學中引入工藝美術,可以共同開闊師生的眼界,啟發思維,能讓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在感悟中找到學習的動力。
蘆葦工藝畫拓展教材內容并與課堂相結合
蘆葦工藝畫更適合與我家鄉的中小學課堂相結合,首先是取材便捷,蘆葦無處不見,取之精華,再加上引進簡單設備,比較方便可行;其次,當地的蘆葦工藝畫可以為學生提供便捷的參考,一些技術與繪畫的技巧都可以與當地的制作人員討論學習;再次,有利于對家鄉工藝美術的保護與傳承,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工藝美術的興趣,也能積極的對待美術課堂;最后,可以大大的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知力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面提高美術教育的教學質量。用蘆葦工藝畫豐富教材內容,給教材增添一個動手動腦的新的版塊,將教學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作為一個研究型課題的嘗試性探索,不足是在所難免的。在如今素質教育的教育、社會進步發展的形式下,美術課已經不單單是一堂課了,賦予它的更是一個傳承文化、提升教師與學生藝術素養的功能,教材不能成為美術課上的“主力”,要提升而不是摒棄,是在基礎上應用與拓展的。尤其是初中美術教育,初中學生到了一個具有童稚又有尊嚴的過度階段,美術教育要迎合他們自身的受教育需求和學校教學的教育目標。作為一名美術專業的學生和美術教師,我要從教材中,生活中吸取精華,來豐富我們的藝術思想,提升我們的藝術層次、藝術鑒賞能力和創作能力,最終使我的藝術專業水平得到更大地提高,使我今后在家鄉的美術教育教學能夠邁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