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啟敏
(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興義 562400)
小型水庫的功用主要在于對于局部地區的水源控制,發電和水源供給,在抗旱澇和地區經濟發展中占據著主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國的小型水庫大多都建設的較早,現在型的小型水庫較少,而且在運行管理上也存在著質量、制度、經濟的漏洞,使小型水庫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反而成為了威脅人民人身和財產安全的存在。因此,就要加大對小型水庫運行的管理,以改善管理中的問題,使水庫運行造福一方,成為地區發展的助力。
當前的小型水庫普遍存在屬于管理的情況,具體的體現在水庫工程質量維護,管理的制度政策,水庫經濟效益三個方面。
小型水庫建設時期大多在70-90年代,當時的建筑技術和材料都有限制,所以很多水庫在工程質量根本沒有保障,同時經過多年的使用,存在著工程老化的情況,很多的水庫正常運行沒有問題,但是在抗災能力上幾乎為零,這也是近年來安全事故產生的主要原因。小型水庫在工程質量與數據相差較大,當有災害發生時,不能起到抗災的作用[1]。目前的水庫在維護上缺乏有效管理,很多維護都處于停滯的狀態,有問題不能及時發現,做出補救,造成安全隱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小型水庫的自身功能不全,二是在后期維護投入上較少,所以就是水庫在質量管理無法有序進行。
小型水庫的運行管理制度也較為落后,權責歸屬的問題沒有詳細化,所以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實施都較為困難,管理缺乏實效性。原因有三,一是水庫的歸屬權和管理權的問題。因為小型水庫的投資小,建設投資方式較多,相關資料又部分的丟失,所以在管理中就出現爭權推責的情況,無法進行有效的管理。二是對于小型水庫不重視,所以管理人員的水平較低,責任心不強,缺乏相關的知識,所以管理效果也就不能保證[2]。三是管理規章制度陳舊,很多都是幾十年前的制度,顯然與現在的社會發展不契合,同時制度的落實執行太多寬松,沒有實際的效果。
針對當前小型水庫運行管理中的問題,需要做出解決,以讓水庫發揮出應用的作用,保護人民人身和財產安全,安全進行運行。
在運行管理的對策上,首先要增加管理的資金投入,進行定期的工程質量維護,確保水庫在安全性能,在災害面前幫助人民,而不是成為威脅。而關于質量的管理不是一次性的,需要定期的進行檢查和維護,比如堤壩加固,水庫相關設施排查,使水庫可以安全的運行。水庫質量的管理需要得到重視,需要落實到管理制度當中,對于資金投入方面就要加大經濟管理,使水庫在創收,從而形成良性的循環。同時在質量維護的方式上要結合社會發展,建設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對于一些指標以電子技術來代替人工,使水庫的問題可以及時預警,防止問題擴大。
小型水庫運行管理制度的完善需要從問題上入手,只有消除管理中的問題才能讓管理變得有效化。一要完善權責歸屬問題,省級水利依據法律法規將小型水庫的權責一同進行歸屬一個部門,保證水庫管理有人可管、有法可依。二要增加相關管理人員的考核和培訓,建立獎懲制度,促使管理人員認真負責,并努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三要講規章制度自我完善,依據本地的發展和水庫運行的需要進行適當的改變[3]。通過這一系列的改變,小型水庫在運行管理上就可以有序的進行,所有管理的內容都有人負責,有規章制度的保護。
小型水庫的運行管理中經濟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前提,因為水庫在質量管理和制度完善都需要資金的投入。所以,要拓展經濟管理方式。對于非公益性水庫要適當的調節水費,與經濟的增長持平,這樣與國家財政投入結合就可以讓管理更好的進行;對于公益性水庫,就要開發其旅游和養殖功能,采取承包制,既提高了自身經濟效益,也讓水庫周邊的經濟得到了帶動,使水庫的管理有資金的支持。
總之,小型水庫的運行管理中要與時俱進,關注工程質量安全,完善規章制度,提高經濟效益,從而使小型水庫繼續發揮作用,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同時在改革管理對策上要落實“十三五”的要求,消除以往水庫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小型水庫的保護和經濟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