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昕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0)
宣傳是招生工作的重要手段,2019年4月,江蘇新高考改革方案中指出,建立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制度。加快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改革,逐步建立“職教高考”制度,突出職業教育人才選拔和培養規律,為學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多種入學渠道。[1]對于新的改革方案,高職院校應該及時調整宣傳手段和方式,吸引更多學生報考,在眾多的學生中選拔出優秀的學生。這是直接關系到高校的發展大局,是高校辦學質量提升的切入口。[2]
(一)招生宣傳方式過于陳舊。目前大部分的高職院校招生還停留在以報刊,雜質,宣傳單頁等紙質媒體來進行推廣,推薦的內容繁多,沒有重點,缺少家長關心的內容,每年的宣傳內容和往年基本一樣,形式單一,沒有創意。
(二)宣傳隊伍不夠專業。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具有相關知識的人員才能解讀,對招生宣傳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很高,當前,高職院校的招生人員往往不夠專業或者是半專業人員,高職院校的招生隊伍主要由輔導員構成,在招生的過程中,對家長和學生的提問無法給出準確的信息,造成學生和家長的困惑,嚴重影響招生質量。
(三)高職院校對招生工作沒有足夠的重視,沒有上升到和抓就業一樣的高度,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就業是高校主要的解決問題,而招生同樣也是高職院校的主要問題,是和就業同樣重要的事情,高校在對待招生工作和就業工作的問題上,過于簡單化,招生工作的重要性還沒有被引起足夠的關切。
(四)高職院校招生宣傳區域的局限性,高職院校在招生環節的資金、人力投入的分配,通常按照往年新生報到的集中區域為主要區域,雖然提高了招生的效率,但是也忽視了其他區域的生源,沒有做到有效的全覆蓋。
(一)把握有效的招生時間,通過合理分配時間,理清招生工作的主次層面
一般而言,招生工作應該按照啟動階段,重點階段,黃金階段來進行。每年11、12月,新生入學教學等工作已經順利結束,這時正好是招生工作開始啟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招生宣傳需要長時間,潛移默化的行動,一個區域或者一個信息往往需要反復投放多次方可收到效果。在重點階段,每年的高考前兩次模擬考試或者結業考試之后,此時的部分同學已經知道自己能夠考入的大學,因此,這也是和準大學生的一次良好的溝通區間。在黃金階段,高考結束以后,各大高校都會積聚中學進行廣泛宣傳和動員,高職院校應該充分發掘自身特色來宣傳招生。
(二)凝聚共識,加大對招生工作的支持力度
首先,高職院校各級領導要把招生工作上升到戰略高度,要清醒地認識到招生工作的重要性,關系到學校的發展和命運,是打造學校優勢品牌的關鍵。因此,在全國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的新的形勢下,高校應該設立專門的招生機構,成立以校級領導為首的招生團隊,吸收專業的人員加入其中,積極探索研究新的招生宣傳模式,讓團隊研究招生政策,及時制定出適合本校的招生方式。另外,不斷對招生工作人員進行培訓,讓招生人員熟悉每年的招生形勢,打造一支精明強干的招生隊伍。
(三)加強聯系,做好高職院校優質生源地建設
首先,通過網絡大數據分析出,每年學生報到率較多的地區,組織招生人員到所在地區進行積極宣傳,和當地中學建立招生合作事宜,使雙方信息達到共享,讓中學及時了解高職院校的招生政策。其次,充分發動學校教師,教師是學校的招生宣傳品牌,依托教師的形象功能,可以和教師原籍中學取得聯系,做好學校的宣傳推廣,此外,還可以發揮校友的功能,建立微信,QQ群,及時發布學校招生信息,在群里和學生進行互動,解答學生關心的各種問題,吸引更優秀的學生填報學校。
(四)利用互聯網+等移動新媒體技術做好線上和線下招生宣傳工作
招生咨詢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線上”是指學校利用已有的網頁平臺,通過QQ,微信,由專門的招生人員負責和咨詢報考學校的學生進行溝通,使這些準大學生能夠詳細全面地了解學校的歷史、專業、就業等等各個方面,線上溝通的招生人員須為專業的招生人員,熟悉學校的各個方面,同時,還要體現出人文關懷,善于和咨詢的家長和學生“聊天”,讓學生對未來的大學生活充滿良好印象。“線下”的工作人員在已經掌握的數據中要實施精準招生,針對性給學生講解,與學生或者家長面對面進行交流,進行個性化服務,使學生順利填報志愿。
新時代背景下,眾多高職院校的招生中,尤其是優質的學生,成為今后高職院校招生的研究方向,鑒于此,高職院校應該積極創新傳統招生方式,改變工作思路,研究新的招生手段,才能完成招生任務,從而進一步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