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菁
(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多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高職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完善高職教育體系建設已經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的新要求。
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總體要求與目標,要重點關注職業教育,依據市場需求以及科技發展趨勢,在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步伐的基礎上,也要加快職業培訓體系建設,推動學歷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的相互融合,整合社會資源將相對應產業最先進的元素融入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為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成長提供更大的空間。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建設多元辦學格局。其中:(十三)推動企業和社會力量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鼓勵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職業院校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六)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鼓勵高職院校學生除了取得學歷證書,還要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八)實現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實現學習成果可追溯、可查詢、可轉換,有序開展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體現的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
由以上幾條可以看出,今后高職教育不會再是單一的學歷教育,高職教育將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其多元化體現在諸多方面。比如辦學形式多元化,有公辦高職、民辦高職、股份制高職等;服務對象多元化,除了高職常規招錄的普通高考生、技能高考生、單招生之外,今年全國高職還啟動了擴招計劃,對于本地工作過的、具有高中階段學歷(含普通高中、中專、職業高中、技工學校等,下同)或同等學歷的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以及未參加2019年高考報名的應往屆高中階段畢業生,已參加2019年普通高考(含技能高考、高職單招等)報名但未被錄取的考生等均可報名參加2019年本地高職擴招,極大地滿足潛在學習者多樣化個性化學習需要。功能多元化,高職教育要朝著學歷教育,職業培訓、社會服務等并重的方向發展。另外,教學方式多元化、籌集渠道多元化等等也是高職教育發展多元化的目標。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構建職業教育國家標準。其中:(五)完善教育教學相關標準。發揮標準在職業教育質量提升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高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規范職業院校設置。鞏固和發展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聯合行業制定國家教學標準、職業院校依據標準自主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工作格局。
有標準才有質量,才有執行的依據。健全各層次職業教育教學標準,實現各層次職業教育的有效銜接,避免重復,是職業教育發展改革的方向之一。高職教育發展的標準化,包括高職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專業建設標準、課程標準、培訓的管理標準、教學標準、課堂標準、考核標準、頂崗實習標準等等,將標準化建設作為統領職業教育發展的突破口,完善職業教育體系,為服務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發展和職業教育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與人才支持。建立健全學校設置、師資隊伍、教學教材、信息化建設、安全設施等辦學標準,引領職業教育服務發展、促進就業創業。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完善國家職業教育制度體系。國家層面主要是宏觀政策和制度的體系化設計,為職業教育把握好正確的改革方向;高職學校內部治理體系建設,有助于學校規范辦學,學校發展、質量控制等方面實現有效監督和管控;專業和人才培養體系化設計,使得從崗位目標責任、規范教學、實時監測、調控改進等各項工作全過程都有章可循;教學內容重新系統化設計,從滿足學習職場最低需要入手,逐步提升,兼顧“需要”和“發展”,讓教學更符合認知規律,更貼近企業用人需求和學生就業需要。總之,體系化建設使得高職教育基本制度更加完備,體制機制更加健全,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此外,信息化、差異化、市場化等也是高職教育發展的趨勢。
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應趁著高職教育改革的春風,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提高辦學質量,成為“地方離不開、業內都認可、國際能交流”的名、特、強校。深入進行教學改革,推進教師、教材、教法改革,教學設計,不僅要以職業崗位需求為起點,而且要以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為起點,重構和更新實踐教學體系,強化技能訓練,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工匠精神,規范人才培養全過程,全面提升學校綜合實力、對社會貢獻力、學生能力、國際國內競爭力,提升內在品質和外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