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軼捷 山西省運城市規劃設計院副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將園林植物有機地融入自然環境之中,有效地發揮園林植物特有功能,增加景觀可塑性和實用性。在設計和種植中,必須符合規劃設計要求和方法,并遵循一定技術要求和設計原則:首先,要滿足園林景觀總體規劃,在總設計理念下,合理配置植物種類和數量,遵循園林美學相關要求,在傳統美學與現代美學中創造更好植物配植方法;其次,注重園林植物生態效應和本身的生長習性特征。
根據相關設計要求,種植植物要在比例、尺度、節奏、韻律以及均衡等方面建立適合植物生長的生態環境,充分展示園林景觀效應種植模式以及園林植物隨時空變化和植物生長循環的變化。它創造了常綠和三季花卉的美麗景色,突出了園林植物美麗;園林植物群落在滿足景觀效果的同時,也滿足了參與各個生態系統間的循環反應體系。園林植物不是獨立的植物群落,而是與大量天然系統植物密切相關的大型植物群落,它具有物質循環、能量轉移和養分交換的特點;植物和病蟲害關系體現了各種循環關系的矛盾、物質和能量傳遞以及無機物向有機物的轉變。隨著病蟲害危害園林植物的矛盾展現在人類面前,需要認真分析園林植物群落在各個生態系統的循環規律,從而制訂有效的植物保護措施;結合園林規劃設計方式方法,創造美麗的園林生態景觀。
雖然園林植物種類繁多,但是萬物均相生相克。園林植物和植物之間存在各種關系:園林植物種植密度過大,容易誘發病蟲害;在一定水土營養基礎上,植物種植過于密集,植物過于密集、不透明、不通風,最終導致植物缺乏足夠生長空間;氣溫和濕度溫和,有利于病蟲害生長;盲目引入特殊植物,不僅造成了常見病蟲害,還造成了特殊病蟲害滋生。
雖然設計師可以在城市園林設計過程中有意識地調整植物種類,但植物密度也是專業排列的,所選植物種類與地理生長特征相對應。園林植物設計可以減少病蟲害侵蝕,但園林植物種群缺乏多樣性就會導致園林植物種群本身缺乏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另外,園林植物布置過于獨特,對病蟲害抵抗力將會大大降低;經過很長一段時間,雖然植物得到了適當保護,但植物缺乏抵御病蟲害能力,它們會死于病蟲害。例如,在我國一些城市,在園林設計過程中只種植了一種植物,導致螨蟲病害嚴重。因此,為了改善城市綠化,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
城市園林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維護城市生態平衡,提高城市環境質量。然而,在不同地區,所處的地形環境使得氣候條件不同,土壤和水質也不同。基于地形環境和地貌特征,不同城市之間差異使設計人員在城市園林設計過程中需要認真調查水流、土壤和地質。根據土壤,水和地質特點,選擇適合生長的植物類型。例如,在干旱地區,應選擇抗旱性強的植物;而水分和土壤充足的地區,植物應選擇耐水性強的植物;在沙漠地區,應該選擇具有風沙保持特性的植物。
在城市園林設計中,所謂種植密度是指城市園林植物與植物之間的距離。為了保護園林植物,植物受到植物種植密度不合理引起的病蟲害影響,這是園林植物保護錯誤中最重要的一種情況。因此,園林設計師應該在設計城市園林過程中,根據城市園林設計面積以及計劃種植植物種植面積,從局部考慮;當指定要種植區域時,種植間隔應基于植物特征,確定植物種植數量。
在城市園林設計中,越來越多的設計者將園藝與生態平衡結合起來。因此,景觀設計中的植物結構通常由許多組合組成。眾所周知,地球與一切之間都存在關系,植物也不例外。在城市園藝過程中,設計師必須充分了解園林植物種類、習性、特征以及植物生長生態學原理,如植物之間的共生關系、植物之間的競爭原則等;然后選擇與生長習性相容的植物,有效減少植物之間的相互克現象;最后,設計師必須考慮工廠美化環境要求。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市發展也在不斷完善。在此背景下,園林規劃設計要求越來越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也在逐步提升,因此,要不斷提高規劃設計水平,促進園林規劃設計新理念有效實施,實現我國園林規劃設計可持續發展目標。目前,園林綠化也成為人們生活質量的追求表現,并逐漸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所以相關技術人員必須采用新的、全面的和科學的植物保護方法,優化園林景觀生態系統,為人們提供高質量的園林景觀,促進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