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衛紅,劉曙艷
甲狀腺結節發病率逐年升高,在我國成年人中通過臨床初診檢出率為3%~7%,而借助超聲檢測的檢出率高達20%~76%[1-2]。大多數甲狀腺結節均屬于良性結節,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報告為(2.2~12.4)/10萬[3-4]。隨著甲狀腺細針穿刺、粗針活檢和基因檢測的推廣應用,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質在術前能夠基本明確。惡性結節仍然是手術切除為主,但甲狀腺良性結節(benign thyroid nodules,BTN)的治療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是一種治療BTN的微創消融技術,該技術已被證明是有效的減少BTN的體積和癥狀[5]。本研究通過比較分析MWA與手術切除治療BTN的效果和安全性及對機體反應的影響,進一步探討其臨床價值。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河南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住院,應用BTN細針穿刺術細胞學病理檢查診斷為良性BTN,并符合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創治療委員制定的《甲狀腺結節熱消融指南》[6]標準,并符合甲狀腺良性結節手術指征[7-8]病人共136例,隨機數字表法分為MWA組(超聲引導下的甲狀腺結節微波消融術組)和手術組(外科甲狀腺結節切除手術組)各68例。排除急性感染、嚴重心腦肺疾病病人、凝血功能障礙病人、風濕免疫性疾病病人、外科切除史病人、不能配合手術治療的病人。全體病人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河南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儀器設備微波消融治療儀:康友KY-2000型,變頻 2 450 MHz,水冷微波天線,輻射尖長3 mm。一次性微波消融針2450-A。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飛利浦IU22,配備穿刺引導裝置。應用彩超計算,結節體積=4/3π×r3,r=(縱徑+橫徑+厚徑)/6[9-10]。
1.3治療方法手術組病人在手術室實施全麻下甲狀腺結節手術切除治療,手術原則為完整去除病灶,最大限度保留甲狀腺功能。若兩側腺葉均被結節占據,可行甲狀腺全切術,若兩側腺葉均有結節,一側被結節占據,另一側尚有部分正常腺體,則行一側腺葉切除+對側腺葉部分切除術,若一側腺葉被結節占據,對側結節較小,則行一側腺葉切除,對側隨訪觀察,若單側結節占據正常腺體,行單側甲狀腺葉切除,若單側結節尚有正常腺體,則行單側腺葉部切除術。MWA組中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術。常規局麻至結節周圍后,應用混合液(2%利多卡因+生理鹽水)將甲狀腺與頸動脈間隙、氣管間隙、食管間隙及甲狀腺后側間隙進行分離,避免操作中的熱損傷。在穿刺點做一微小切口,將微波刀在超聲引導下置入結節中,30 W功率用于多層面、多點消融,直到結節被熱能量生成的強回聲覆蓋。對于液化的囊性結節,需先將囊性液體抽出,再進行微波消融。結束后,使用超聲檢查結節消融是否完全,有無活動性出血,若不完全可進行補充消融,切口處貼上止血貼,囑病人持續按壓切口處15~30 min。
1.4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記錄兩組病人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術后并發癥情況、術后3個月、6個月完成隨訪,觀察甲狀腺結節的變化,計算結節縮小率=[(治療前體積-隨訪時體積)/治療前體積 ]×100%[11]。比較兩組病人的結節復發率和甲狀腺功能,包括 游離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離甲狀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狀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的變化。
1.5機體應激反應觀察指標比較兩組術前1 d、術后6 h、24 h和48 h的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靜止時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水平。

2.1兩組病人術前一般資料比較兩組病人年齡、性別構成比、收縮壓、體質量指數BMI、吸煙率、結節情況、入院時體溫、實驗室檢查指標,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兩組病人住院期間情況比較MWA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術后頸部不適、發熱病人所占比率均低于手術組(均P<0.05),其余術后并發癥,如術后出血、喉返神經損傷、手術部位感染、術后頸部淤腫比率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兩組病人機體應激反應的比較兩組病人機體應激反應數據列于表3。整體比較(兩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各指標的組間、時間及交互作用,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兩比較:兩組病人術前IL-8、hs-CRP、TNF-α、VAS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手術組病人術后6 h、24 h和72 h的IL-8、hs-CRP、TNF-α、VAS水平均高于MWA組,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MWA組病人的IL-8、hs-CRP、TNF-α、VAS水平在術后6 h最高,之后呈下降趨勢(P<0.05),術后48 h與術前各指標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手術組病人的IL-8、hs-CRP、TNF-α、VAS水平在術后6 h最高,之后呈下降趨勢(P<0.05)但術后48 h各指標水平仍高于術前(P<0.05)。

表1 兩組病人術前一般資料比較

表2 兩組病人住院期間情況比較
2.4MWA組治療后甲狀腺結節變化術后 3個月甲狀腺結節體積(1.7±0.2)cm3,體積縮小率為38.8%;6個月甲狀腺結節體積(1.2±0.3)cm3,體積縮小率為57.3%;MWA組治療后甲狀腺結節體積均小于術前,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5兩組病人術后隨訪情況比較兩組病人術后隨訪數據列于表4。整體比較(兩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FT3、FT4,TSH三指標的組間、時間及交互作用,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兩比較:兩組病人術后3個月、6個月均無結節復發情況,隨訪6個月時,MWA組病人未發生甲狀腺功能減退情況,而手術組病人共發生4例(占5.9%),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21,P<0.05)。而手術組病人FT4、FT3水平低于MWA組(P<0.05),TSH水平高于MWA組(P<0.05);MWA組的三種甲狀腺功能指標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手術組病人的FT4、FT3水平較術前降低(P<0.05),TSH水平較術前升高(P<0.05),術后3月和術后6月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病人機體應激反應的比較/±s
注:與術前1天比較,aP<0.05;與術后6 h比較,bP<0.05;與術后24 h比較,dP<0.05;與MWA組比較,cP<0.05

表4 兩組病人甲狀腺功能的比較/±s
注:與術前1 d比較,aP<0.05;與術后3月比較,bP<0.05;與MWA組比較,cP<0.05
臨床上既往多數應用外科手術切除BTN,雖然能完整切除結節,但存在一定的風險,且由于其切口較大影響美觀,若再次復發則會增加再次治療的難度[12]。近年來BTN的微創消融技術不斷完善和發展,臨床上已經逐漸推廣應用,其中微波消融應用較廣泛[13]。研究表明[9],微波消融治療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操作簡單等優點,且不影響美觀。本研究通過比較分析MWA與手術切除治療BTN,發現MWA手術時間短,可縮短病人住院時間,減少病人住院費用,減少術后并發癥,在本研究中接受MWA治療的病人未發現術后出血、喉返神經損傷、手術部位感染、術后頸部淤腫、發熱,僅有4例出現術后頸部不適,主要是短暫性疼痛及燒灼感,吞咽時加重,但均能忍受,均于術后1 d緩解。
兩種治療方法都會對機體造成一定的應激影響,hs-CRP、TNF-α能夠反映手術損傷程度,在早期反應組織應激性損傷情況[14-15]。IL-8是趨化因子家族中的一種蛋白質,可以使白細胞的游走存活,過氧化物因此被嗜中性粒細胞促進形成,繼而相關因子由溶酶體釋放出來,導致嗜中性粒細胞被活化以及趨化,引起IL-8的進一步分泌,參與術后早期炎性反應,通過術后早期對IL-8水平的監測,可判斷應激反應的情況[16]。故本研究選取hs-CRP、TNF-α、IL-8作為反映機體應激的觀察因子,結果顯示,MWA組和手術組病人在術前hs-CRP、TNF-α、IL-8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術后手術組病人術后6 h、24 h和72 h的IL-8、hs-CRP、TNF-α、VAS水平均高于MWA組,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說明MWA治療BTN,術后創傷應激反應損傷程度較手術切除治療小。
在術后6個月的門診隨訪中,我們發現MWA治療后結節體積逐漸縮小,到術后6個月時平均體積縮小率超過50%,且未發現復發情況,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由于微波消融的熱損傷有可能破壞甲狀腺功能區,導致甲狀腺功能發生變化,我們發現甲狀腺功能在術后3個月和6個月時與術前比較雖然有所波動,但都在正常范圍內無明顯改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與既往研究相似[12]。而手術組病人共發生甲狀腺功能減退4例(占5.9%),高于MWA組的0例(占0.0%)(χ2=4.121,P<0.05),且手術組病人術后3個月和6個月時游離甲狀腺素(FT4)、游離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低于MWA組(P<0.05),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高于MWA組(P<0.05)。
綜上所述,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治療甲狀腺結節手術和住院時間短,機體創傷小,花費低,安全可靠,療效顯著,術后并發癥少,達到美容和保護甲狀腺生理功能的效果,容易被病人接受,和手術切除甲狀腺結節相比,具有優越性和較高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