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提江·帕爾哈提 曼則熱姆·圖爾蓀 庫爾班·艾力
【摘要】高血壓是以動脈壓升高為主要特征的常見慢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已成為世界公共衛生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維醫對高血壓的認識、分類、診治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本文將從病因病機,臨床治療論述維醫對高血壓病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高血壓病;維醫;臨床進展;綜述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7..02
高血壓是以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為主要病變的心血管綜合征,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臨床上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易導致心、腦、腎及視網膜等靶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改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致殘率和致死率,以及較低的知曉率,診療率和控制率。
1 高血壓病現狀
高血壓患病率和發病率及血壓水平隨年齡增加而升高,高血壓在老年人較為常見[1]。根據報道顯示我國在1958~2012年進行過5次全國范圍內的高血壓抽樣調查,15歲以上人群高血壓的患病率分別為5.1%、7.7%、13.6% 、17.6%和27.9%總體呈上升趨勢。根據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測算高血壓患病人數為2.7億[2] 2015年國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調查報告中顯示,我國18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5.2%,城、鄉患病率分別為26.8%、23.5%;城市居民高于農村居民,男性高于女性[2],并且隨年齡增加而顯著增高。高血壓已經成為嚴重威脅我國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至2020年,非傳染性疾病將占我國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疾病將占首位[3]。
2 維醫學以及近代維醫醫家對于高血壓病因病機的認識
高血壓病接近于維醫學的“朱沙尼混”(沸血)范疇,現在臨床上統稱為“血浪癥”;是指頭痛,眩暈,血壓升高為主要特征的病證。現代維醫借鑒了有關高血壓的病理學知識,從癥狀入手,圍繞文獻醫籍中“升血”、“洪血”、“沸血”相關疾病的內容挖掘、傳承,并進行相應的臨床研究。
阿依夏木·馬力克,斯拉甫·艾白,買尼沙·買買提等認為高血壓病因多由在各種體內外不良因素影響下,體液質失衡,氣質失調,損害支配器官引起血熱升高,血濃度增高,血管壁脂肪沉著,血管阻滯等所致,主要病因為異常血液質、異常沉液質、異常膽液質、異常黏液質。艾拜杜拉·依米提,帕提古力·如孜麥麥提等認為高血壓病與飲食因素密切相關,食物食用數量和質量上的平衡是體液質、氣質平衡的基礎,
習慣于高能量,不易消化性食物者易患高血壓病。不良飲食因素的作用下產生的異常膽液質,降低血管的濕潤性,狹窄血管,阻滯血液循環導致血壓升高。異常血液質,血液質過盛(數量增多)時,血液質數量增多引起血管阻力增加導致高血壓。異常黏液質或血液質濃稠時緩慢血液循環,易黏貼與外周血管壁,降低血管的彈性,縮小有效血流的空間,增加外周阻力導致高血壓。異常沉液質易沉積在血管壁,在血液循環動力減緩時血液濃縮,減慢血液循環,并加快血液沉積,降低血管彈性逐漸導致高血壓的發生。阿布都拉·馬合木提認為高血壓的病因有澀味黏液質,血液質濃稠,膽液質燒焦,血液質增多,沉液質燒焦,血脂增高,精神因素,遺傳因素有關。名老維醫阿布都吾甫爾·吐尓迪認為,高血壓基本病機為氣質失調、體液質失衡所致。主要病因有:洪血及血液質失衡,熱血及膽液質失衡,血涼及黏液質失衡,沉血滯血及沉液質失衡;帕力旦·吾布爾等[4]研究顯示高血壓維醫異常體液分型分布特點:異常黏液質型>異常血液質型>異常膽液質型>異常沉液質型(58.3%>14.9%>13.7%>13.1%)。帕力旦·吾布爾等[5]另研究顯示H 型高血壓病患者維醫證型分布從高到低依次為:異常黏液質型>異常血液質型>異常沉液質型>異常膽液質型 (57.64%>15.28%>13.89%>13.19%)。阿卜來提·依米爾等報道中高血壓維醫異常體液分型分布特點:異常沉液質型>異常黏液質型>異常膽液質型(53%>35%>12%)檢查中伴有高血脂74%;米日古麗·巴克等報道中高血壓維醫異常體液分型分布特點:沉液質增多型(55%)澀味黏液質型(45%)。認為這兩種亞分類是高血壓的主要病因,該異常體液質具有降低血管彈性,易導致高血壓。買買提哈斯木·斯地克,斯拉甫·艾白等[6]指示高血壓病維醫辨證分型:異常血液質型,異常沉液質型,異常膽液質型 ,異常黏液質型;
根據以上醫者、專家們和名老維醫們的觀點,高血壓的主要病因可以歸納為如下:
2.1 體液質性內因素
異常膽液質(膽液質燒焦)、異常血液質(血液質濃稠、血液質增多、濃稠血液質)、異常黏液質(澀味黏液質)、異常沉液質(沉液質燒焦)
2.2 非體液質性外因素
飲食因素、遺傳因素、精神因素、年齡、生活因素、不良嗜好(吸煙、酗酒)、職業因素。
2.3 高血壓維醫辨證分型及治療
查閱百度學術、萬方、中國知網、維普等頂級權威數據庫中收集并整理維醫有關高血壓的文獻共45篇,其中學術論文1篇,期刊論文41篇,會議論文3篇,臨床經驗19篇,臨床診療報告13篇,研究論文13篇,檢索出的文獻中高血壓有關病因、治則、方藥、成藥,草藥,藥物屬性,藥物劑型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文獻中提出的證型有8種,總頻次74次,頻次高到底順序為:澀味黏液質>沉液質燒焦>血液質增多>血液質濃稠;治療原則有31種,總頻次70次,頻次順序為:調節體液質>通阻>擴血管>降脂>利尿等。草藥總共有67種,總頻次268次,頻次順序為:牛舌草>玫瑰花>香青蘭>檀香>薰衣草等。屬性頻次順序為:干熱>干寒>濕熱>濕寒。級別頻次順序為:二級>一級>三級。成藥有55種,總頻次131次,頻次順序為:牛舌草蒸露>珍珠蜜膏>牛舌草蜜膏>蠶繭顆粒>檀香蜜膏等,藥物劑型總共有9種,總頻次140次,劑型頻次順序為:蜜膏>蒸露>片劑>糖漿>顆粒等。
3 結 論
綜上所述,維醫醫家、名老維醫、專家對高血壓病有共同認識,主要病因為氣質失調和體液質失衡。證型集中在異常黏液質和異常沉液質,亞分類為澀味黏液質等寒性異常體液質,可以初步判斷為寒性氣質和體液質是高血壓的主要危險因素。治則;異常體液質的調理為主,符合維醫辯治原則,通阻、擴管、降脂、利尿等原則與現代醫學高血治則有一致性。選藥方面主要選擇熱性,屬性平和的花瓣類、芳香性藥材,成藥與草藥主要起到爽心、擴管、提神、滋補支配器官、涼血、利尿的作用。
維醫對高血壓的認識和診治有一定的優勢,積累了豐富經驗。對其治療手段主要根據維醫學體液質論,辨證論治的原則,以調節異常體液質的辨證思維,使用單味藥、復方制劑可取得顯效。采用維醫藥治療高血壓無論在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改善臨床癥狀,保護靶器官,提高療效,整體調節方面都有著優勢。目前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可是在臨床有一定的研究空間。在臨床上維醫理論與現代研究有機結合不斷優化了治療方案,開辟一條新的防治高血壓病的有效途徑。期待不久的將來,維醫診治高血壓接近于精準醫學診治水平。
參考文獻
[1] 葛均波,徐永建,王 辰.內科學(第九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247-258.
[2]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編寫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概要[J].中國循環雜志,2018,33(1).
[3] 趙曉敏.高血壓社區干預的現狀及展望[J].全科護理,2011,09(6):548-549.
[4] 帕力旦·吾布爾,王 敏,熱娜古麗·艾則孜,et al.168例高血壓中醫與維醫病證關系對比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8.
[5] 帕力旦·吾布爾,祖力胡馬爾·玉素甫.H型高血壓維吾爾醫證型分布相關性研究[J].新疆中醫藥,2018, v.36;No.174(02):41-43.
[6] 買買提哈斯木·斯地克,斯拉甫·艾白,艾合買提·買買提,et al.高血壓病維吾爾醫診療指南[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08,14(8).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