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 劉萬年 徐瑩 徐啟春
【摘要】臨床上徐老師運用川芎、丹參、葛根,每用每驗,常用劑量15~25 g,此三藥為自擬通脈寧心散。為活血化瘀,通脈,行氣活血化瘀之劑。
【關鍵詞】通脈寧心散;活血化瘀;活血化瘀
【中圖分類號】R25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7..02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功。川芎既能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環,又能擴張冠脈,增加冠脈血流量,從而改善心肌缺血、缺氧。
丹參微寒,味苦,入肝、心經,基本功能為活血化瘀,止痛,安神。本品是通行血脈,祛瘀止痛之良藥。在臨床上徐老師廣泛應用于各種瘀血病證。特別應用于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常用劑量為30 g。丹參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缺血、缺氧,促進心肌損傷后恢復,對心肌有保護作用,并能抗心律失常。
葛根味甘、辛而性涼,入肺、脾、腎經,具有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解酒毒之作用。葛根對心血管系統有減慢心率,擴張冠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謝,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血氧的供應。
綜上所述通脈寧心散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乏氧,抑制血小板凝集,減慢心率,緩解心絞痛,縮小心梗范圍[1]。
1 當歸、黃芪
當歸黃芪為當歸補血湯,出于《內外傷辨惑論》,功能補氣養血。黃芪大量應用50~100 g為大補肺脾之氣,亦為補子食母之法。當歸養血和營,二藥一血一氣,一陰一陽,氣旺則血生,陽生則陰長。現代研究當歸煎劑有明顯的擴張冠脈、增加冠脈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使搏出量增加。黃芪煎劑能改善心肌收縮舒張功能,使冠脈血流量增加,對心肌功能有保護作用。縮小心肌梗死面積,還能減少心肌損傷。
2 桃仁、紅花
桃仁與紅花均為活血化瘀藥,二者合用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更強,是治療瘀血阻滯之證的要藥。如《醫林改錯》中之血府逐瘀湯活血行滯、祛瘀止痛列為君藥。二者現代研究均具有興奮心臟,能降低冠狀動脈的阻力,改善心肌缺血,保護心肌,縮小梗死的心肌范圍,故二者為治療胸痹心痛之要藥。
3 牛膝、赤芍
牛膝味苦、甘、酸,性平,入肝、腎二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補肝腎、引血下行。可“逐血氣”《神農本草經》,“散惡血,破癥結”《本草備要》,活血通絡,祛瘀止痛,且能引諸藥下行。赤芍苦而微寒,歸肝經,主通利,破瘀血,“有散邪行血之意,能于血中活滯”《本草求真》,且可清熱涼血,定寒熱,除血瘀之發熱。
4 桔梗、柴胡
二者皆具升提之性,為“舟楫之藥”。桔梗最早載于《神農本草經》,性平,味苦、辛,歸肺經,功效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神農本草經》記載:“桔梗主治胸脅痛如刀刺。《藥性論》記載桔梗“破血”等。桔梗之所以治瘀血,主要是肺能助心行血,以及“氣為血之帥,氣行而血行”理論的運用。桔梗為諸藥之舟楫,可載藥上行。柴胡入氣分,疏肝解郁;入血分,行氣散瘀。可推陳致新,具有升舉之力,使“清氣之陷于陽分者,舉而升之”。
5 白芍、甘草
二藥相伍為芍藥甘草湯,本方以緩急止痛見長,方中白芍與甘草配伍,為柔肝理脾,養血柔筋,緩急止痛之常用配伍。《傷寒論譯釋》載有:“芍、甘同用,不單是補陰血,還有通順血脈,破除血痹的功能”。故徐老師治療胸痹心痛患者必用此二藥。
6 延胡索、川楝子
川楝子苦、寒,有小毒,歸肝、小腸、膀胱經。方中川楝子苦寒入肝,疏肝氣,泄肝火,以治胸腹脅肋疼痛而為君藥[2];延胡索辛苦性溫入肝經,能行血中氣滯以達行氣活血止痛之功,為臣佐之藥,二藥相伍,氣行血暢,疼痛自止。
7 瓜蔞、薤白、桂枝
瓜蔞味甘微苦,性寒,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化痰,寬胸散結,潤腸通便之作用。薤白最早載于《 名醫別錄》,其性溫,味辛、苦,歸心、肺胃、大腸經,薤白辛散苦降,溫通滑利,善散陰寒之凝滯,通胸陽之閉結,為治胸痹之要藥。桂枝具有溫通心陽,推動血行的作用,是治療胸痹心痛不可缺少的藥物。通陽,就是補助心陽,溫通心脈;化氣,即促進陽氣化生,既不同于補,也不同于調,可以激發心臟功能活動正常運行,蓋心主血脈,桂枝溫通血脈,化生陽氣,故乃心病之要藥[3]。
以上藥味為徐老師治療胸痹心痛常用藥,此藥配伍特點有四:一為活血與行氣相伍,既行血分瘀滯,又解氣分郁結,氣血沖和,百病不生;二為祛瘀與養血同施,則活血而無耗血之慮,行氣又無傷陰之弊;三為升降兼顧,既能升達清陽,又可降泄下行,使氣血和調;四為化痰與通絡并舉,徐老師認為火動則生,氣滯則盛,風鼓則涌,變怪百端,故痰為諸病之源,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也說:“大凡經主氣,絡主血,久病血瘀,初為氣結在經,久則血傷入絡”。綜上所述徐老師治療胸痛心痹的原則為血活瘀化氣行,痰化絡通,則諸癥可愈。
參考文獻
[1] 梁秀香.中藥治療胸痹心痛126例臨床觀察[J].北京中醫藥,1997(3):23-24.
[2] 劉 強,王翠萍.風藥在胸痹心痛治療中的應用[J].中醫雜志,2003,21(10):23-24.
[3] 李方帥,安冬青,宋小鵬,et al.明代醫家治療胸痹心痛用藥規律研究[J].湖南中醫雜志,2012(3):106-109.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