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清華 席祖洋

【摘要】目的 研究標準化溝通方法在心血管重癥監護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將我院收治于心血管重癥監護室的患者7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時間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其中,先行入院的為對照組,包含35例患者,未采取標準化溝通;后行入院的為觀察組,包含35例患者,采取標準化溝通。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狀況與情緒狀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干預后的情緒狀況相較于對照組,具有較大的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分值上來看,觀察組與對照組也具有一定的差異,且以觀察組占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以標準化溝通來對心血管重癥監護室收治的患者進行干預,不僅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還可以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降低護患糾紛的誘發可能,值得推廣。
【關鍵詞】標準化溝通;心血管重癥監護室;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7..02
心血管重癥監護室多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惡性心律失常、嚴重心力衰竭的患者,這類患者的病情相對嚴重,且體征變化較大,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可能會產生較為嚴重的負性情緒,影響著治療效果與預后工作的開展[1]。在當前醫療環境下,對這類患者采取標準化溝通進行護理服務,臨床效果相對較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于心血管重癥監護室的患者7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入院順序進行先后分組。
先行入院的35例患者為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19~68歲,平均(52.30±5.43)歲;后續入院的35例患者為觀察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20~69歲,平均(52.01±5.64)歲。
在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為自愿參與研究。將其年齡、性別等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重癥監護室的常規干預措施,未涉及標準化溝通的內容。
觀察組患者運用標準化溝通的護理模式。在對照組的干預基礎上,采取如下護理內容:(1)入院出院手術溝通清單。制定護士與患者在不同場景的溝通時的流程。在溝通清單中明確了護理人員在與患者進行溝通時,需要保持的專業化、標準化與人性化的態度和語言。同時,定期對清單的可操作性進行評估,然后進行調整,保證溝通的順利進行。(2)SBAR交接班報告單。制定SBAR交接報告單,要求護理人員在交接班的過程中,對表格包含的信息進行全面填寫。對患者疾病史、過敏史等內容;以及還需要對患者陽性體征、異常檢查結果以及患者目前存在的護理問題需要認真交接。在運用特殊藥物后的效果及不良反應的觀察,也要仔細記錄并交接。交接雙方必須要床邊看清楚,說清楚,交接單上寫清楚,然后簽自己的名字。在對所有信息交接完成后,還要與患者進行適當的溝通,對其需求進行了解,并且告知患者應當如何呼叫護理人員,表明自己的服務態度,讓患者感受到充分的尊重,積極配合護理工作。(3)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培訓分為2步次進行,每次45分鐘。首先學習溝通清單和SBAR交接單的內容。使每位護士能夠理解并掌握標準化溝通模式的實施方法,確保對觀察組患者均采用統一、標準化的溝通模式。然后分組以模擬場景的方式進行演練,以提高科室護理人員的對清單和SBAR交接單的運用能力。在運用過程中不斷精簡、優化清單和SBAR交接單的內容。
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要強調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要真誠,要有耐心,以一顆同理心去感受患者的痛苦,盡最大努為患者減輕病痛。尤其是在當前患者數量增加,護理人員的工作量不斷增加情況下,更要做到同質化護理。
1.3 評價指標
采取漢密頓抑郁量表和漢密頓焦慮量表來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同時,采取我院自制的患者滿意度調研表,對患者滿意度進行評分,總分100,分值越高,則患者的狀況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 18.0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經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在干預后的情緒狀況相較于對照組,具有較大的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分值上來看,觀察組與對照組也具有一定的差異,且以觀察組占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 論
醫療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的研究表明,60%以上的醫療糾紛主要是溝通障礙所導致[3]。標準化溝通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干預模式,能夠改善在整個醫療服務中的溝通效果,使得護患之間的交流障礙降低,提高護理工作效率,運用效果相對較好[4-5]。這種干預措施能夠使得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獲得愉快的感覺,使得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或者消不良情緒。作為現代護理理念下所興起的一種干預措施,其能夠通過合理的溝通來解決患者在治療中一些糾紛,從而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降低患者在整個治療中并發癥的發生可能性[6-7]。
綜上所述,以標準化溝通來對心血管重癥監護室收治的患者進行干預,不僅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還可以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降低護患糾紛的誘發可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閆倩倩.標準化溝通在心血管重癥監護室患者中的護理效果[J].實用醫技雜志,2019,26(02):234-236.
[2] 楊勝琴,沈德紅,胡江飛.探討標準化溝通在心血管重癥監護室(CCU)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8(18):81-82.
[3] Miller BDL.The New Joint Commission Sentinel Event Pertaining to Prolonged Fluoroscop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Jacr,2007,4(7):497-500.
[4] 劉 紅.心血管內科給藥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及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28):131-132.
[5] 熊 英.標準化護理程序用于重癥監護室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的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27):183-184.
[6] 王曉潔,高紅梅.SBAR溝通模式在患者轉運交接中的研究現狀[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4):18-21.
[7] 劉曉霞.CCU護理干預對心臟驟停行心肺復蘇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7):155-156.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