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冬
(作者單位:西安財經大學)
隨著教育教學的改革,高校要順應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型辦學模式,不斷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擁有一支高水平﹑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關鍵,但是根據近幾年來的調查數據顯示,高校的師資隊伍管理的現狀與當今高等教育教學要求不一致,教師政治思想和知識結構等都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這樣才能進一步推進高校的發展和進步,提高辦學和教學的質量,因此,對高校師資隊伍的管理建設的思考以探討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師資隊伍學歷結構與本科院校有較大差距。對于一名教師來說,學歷是衡量其專業水準的重要標志之一,可以說教師的學歷越高,其專業水平和學術水平就越高,從師資隊伍學歷結構就能反映出師資隊伍的基本現狀,更能反映出教師團隊的發展趨勢和方向,因此,加強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是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近幾年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對教師專業素質和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橫向比較顯示,高校教師的學歷結構與本科院校師資隊伍學歷專業水平差異較大,這也是目前高校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
職稱結構不合理。職稱結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應師資隊伍的專業素質和水平,根據查閱的相關資料顯示,一般情況下,高校師資隊伍中的教授﹑副教授﹑講師和助教之間的比例是1/2/3/4,這個比例關系才是達到標準的師資隊伍,但是我國高校教師的師資隊伍中職稱結構比例中,高級職稱的教師占比較少,副教授占比不到20%,追其原因,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校對科研不夠重視,直接導致教師在科研方面的能力較弱。根據當前高校教師在論文發表的渠道上看,適合專業發表的刊物數量非常少,教師嚴重缺乏科研交流和投送論文的機會。那么,教師在評聘職稱時,相對而言,科研能力就比較偏弱。
師資隊伍的教學及科研能力方面較弱。近幾年,我國教師在科研方面的意識逐漸加強,并且在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有很多教師在省級科研項目中取得良好成果的研究課題。但是,教師參與科研項目的數量不多。根據相關數據統計,高校的教師每年撰寫的論文大約最多也不超過400篇。近幾年每年教師人均論文不足一篇,能夠發表在刊物上的人均每年大約0.195篇,這與高校科研地位嚴重不符。通常情況下,教師的專業都是田徑和三大球等項目,這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拓寬師資隊伍的專業內容和結構是當務之急。
加強教師資職前和在職師資隊伍的培訓。高校聘用的教師要進行有效的崗前培訓,崗前培訓是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和加快青年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那么首先教師自身就要積極參與專業學習和培訓,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在學習和培訓的過程中重視師德素質培養,并明確教學任務。確保所有的高校教師,在上崗之前能對當前社會有關教育教學的要求,有著準確的認知,了解在教育改革的當下,應該如何培養學生,在選擇教學教學內容時,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去設定幫助學生逐步向前的發展方式。不僅如此,高校對現任的教師進行定期的培訓也是非常必要的,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社會型人才對高校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對在職教師的培訓,可以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并且更新政治思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較強的專業技能,教師的思想與時俱進更為重要,具備先進思想和專業素質,才能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培養出更加符合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
改善教師的知識結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高校教師要不斷拓寬自身知識來源途徑,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在新時代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目前高校教師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成為應用型和實用性人才,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強化自身的實際專業操作能力,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良好的榜樣,并在實踐教學中能夠正確引導和指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作為高校教師,必須要認識到自身的職業素養,會直接的影響到學生在學習時的效果,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參與科研教學實驗和培訓學習,完善自身知識結構。高校在這方面也要為教師提供和創設科研培訓機會,開設和組織科研學習課程,讓高校內的教師有機會﹑有時間去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并且在教師考核的過程中,應該把師資培訓和管理作為教師教學中的考核內容,引起教師對參與培訓學習的重視,在對教師的專業素養進行考核時,一旦發現教師的考核結果較差,需要和教師進行溝通,發現其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高教師的考核效果和考核質量,將教師的考核效果與職稱的評定相互結合。高校加強師資管理建設,對完善教師知識結構給予高度重視,這樣才能更好的建設師資隊伍,從而提高學校辦學和教學質量和效果。師資隊伍建設的效果,其直接影響了教師工作與實際教學的效果,作為高校管理者必須要明確,想要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更加快速的了解相關理論知識就必須要提高教師的個人素養。
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自身需要專業理論與實際教學相結合,更需要正確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雙師型”教師的基本標準是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學生所學專業能夠滿足社會市場就業的要求,按照現今社會發展需求開設專業課程,改進和完善教學內容和方法,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進而提高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素質。高校組織教師積極參與科研學習和培訓,為教師提供科研學習機會和平臺,開設科研學習課程,提高教師科研素質和能力,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是在原有師資建設基礎之上的完善和創新,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制定科學合理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材,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正確引導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避免學生出現重理論輕實踐的錯誤認識。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高校師資隊伍培訓和管理建設需要從各個方面不斷改進和完善,有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得出,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現狀中突出的幾個方面是學歷結構﹑職稱結構以及科研方面均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模式,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能力。根據我國現階段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高校師資隊伍建設要基于社會需要型人才進行培訓,對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技能進行培訓,建立起“雙師型”師資隊伍,才能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進而提高高校辦學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