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健
近日,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人口健康研究所在歐洲心臟病學會2019年學術年會和世界心臟病學大會上公布的最新研究顯示,通過改變13項危險因素,就可預防超過70%的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風險。
高血壓高血壓是導致我國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血壓升高會引起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狹窄,從而導致冠心病,也會導致心臟負荷增加,心肌增厚,從而可能引起心臟衰竭。高血壓還可能導致全身各系統跟血管有關的靶器官損傷,從而引起全身的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疾病,最后導致心臟疾病死亡。
血脂異常血脂異常是冠心病的罪魁禍首。人體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是導致冠心病以及冠心病惡化致死亡的最重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也會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
空氣污染空氣污染會導致人體動脈粥樣硬化的一些指標增加,尤其是炎性和免疫性指標都會增加,從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相比室外空氣污染,室內空氣污染物的密度會更大、更集中,危害更直接。
吸煙煙霧里的焦油和尼古丁會刺激血管發生痙攣性改變,損傷人體血管最內部的一層內皮。血管內皮被損害后,低密度脂蛋白就更容易進入到血管壁中,引起冠狀動脈或者全身動脈粥樣硬化。
不良飲食碳水化合物會在身體里轉化成能量,如果攝入過多,代謝不出去,就會轉化為脂肪,增加心腦血管負擔。人體每天必須攝入一定量的蛋白質來補充代謝需要,但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導致體內脂蛋白增加,對于肝腎功能不好的人群是有害的。最關鍵的是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酸的過度吸收,使人體內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增加,導致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增加。
教育程度低通常,知識水平較高的人群,更注重飲食結構的合理性,一般也能堅持規律運動。同時,受教育程度較高人群對不良嗜好的管控力會更強。
腹型肥胖這類人群往往會患有代謝性綜合征,即存在胰島素抵抗,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代謝性綜合征有幾個特點,一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加,二是甘油三酯偏高,三是腰圍增加。甘油三酯,就是我們攝入的食物在人體內轉化成類似油脂一樣的物質,甘油三酯偏高的人,血液就像增加了一層油,對心腦血管損害較大。
糖尿病糖尿病會使人體長期處于血糖較高的環境中。血管糖分的增加,會引起人體內環境的改變,破壞血管內皮細胞,還會促進一些炎性因子的釋放,從而引起血管及全身各個系統血管炎性的改變,包括腦血管、視網膜血管、腎臟的血管都會受到影響。
高鈉飲食高鈉飲食是導致我國高血壓高發的主要原因。鹽吃太多,會增加體內滲透壓,使人體內血容量增加,從而導致血壓升高。血容量的增加也會加重腎臟負擔,從而引起血壓進一步升高。
握力低、體力活動少握力和體力活動是姊妹關系。握力是人體素質綜合性的表現,握力低說明人體肌肉強度下降,骨骼減弱,同時也能體現出一個人心臟的健康程度。有研究調查了17個國家近14萬人發現,握力每下降5公斤,心血管疾病風險或由其他原因導致的循環系統疾病就會相應增加17%。
飲酒酒精過多會損害肝臟,而肝臟是人體脂肪代謝的器官。肝臟受損的話,人體的血脂調節會紊亂,肝臟損傷也會影響身體對藥物的代謝等等。這些都會加重冠心病和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發生。
抑郁人在過度傷心時,會導致一種應激性改變,這種改變對心臟的打擊,就好像發生了一次心梗一樣。情緒的過度改變,包括抑郁都會引起人體內環境的改變,從而引起血管以及血管壁的損傷,最后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