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彭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代惠英
在社會的強大壓力下,從小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已經成為所有家長面臨的重要任務,而兒童保健指導和早期教育是兒童成長環境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模塊,家長更應給予重視。那么,兒童保健指導及早期教育都有什么內容呢?
除了保證水果蔬菜魚肉蛋奶等常規飲食的供給,維生素D也不可或缺。維生素D與小兒骨骼發育具有緊密的聯系,長時間缺乏維生素D不僅會導致兒童胸骨發育不良,如雞胸、肋骨串珠(骨膜膨大)、漏斗胸等,而且會影響兒童正常生長發育,甚至會出現方顱、頭部骨骼硬度不足、O型腿、X型腿等情況。基于兒童生長過程中維生素D的重要作用,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建議在孩子出生2周后就開始補充維生素D,每天400IU(國際單位),直到2周歲。魚肝油是最常用的一種補充維生素D的制劑。
在保證兒童營養攝入充足的前提下,行為心理指導及心理啟蒙教育可以為兒童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幫助。因此,父母應當學習與早期心理教育相關的知識,在0~3歲兒童心理保健過程中,家長應從語言、適應、社交、發育商等方面,構建個性化家庭心理保健指導方式,為其良好人格發展奠定基礎。
語言發育:為了幫助兒童語言系統正常發育,促使其可以靈活、合理地應用語言,家長在日常家庭教育中應有意識地為兒童提供更多的詞匯,并在其開始學習書面語言之后,從識字、閱讀、寫作3個方面入手,為其準確解釋復雜程度較高的語法形態及語句使用情況。
社會適應及社交:父母是兒童主要交往對象,兒童社會適應及交往發展過程主要為依賴父母→自主發展,而整個過程中也充滿了兒童對成人權威的信服、懷疑、思索。特別是學齡期兒童,家長應鼓勵兒童與伙伴構建親密關系,促使其在沖突、玩耍中掌握正確的社交能力。
發育商:發育商主要指兒童成長過程中情感內容不斷豐富的情況,在整個過程中集體榮譽感、道德感、責任感等高級情感不斷產生。父母可以根據兒童情緒描述術語變化情況,確定其發育商情況,進而有意識地指導其控制情緒,學會考慮他人感受。
從醫學視角進行分析,兒童早期教育中能力發展具有較為突出的個體差異,此時就需要家長配合兒童早期能力發展而督促其鍛煉。在促使兒童正常發育的同時,提前發現兒童健康隱患,將保健工作、早期教育緊密連接,為兒童大肌肉群、小肌肉群運動能力發展提供充足空間,進而通過運動刺激兒童小腦自動化機制,為兒童腦部管理書寫、注意力、動作協調、閱讀等特定區域效率提升提供依據。
在具體特定區域發展過程中,家長可以結合孩子具體情況,選擇拼圖、剪紙及繪畫、玩球、走直線、系鞋帶及按扣子等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訓練。其中,拼圖可以發展孩子長時記憶、短時記憶及小肌肉精細運動技能,進而促使孩子思維能力、想象能力逐步提升;剪紙及繪畫可以鍛煉孩子小肌肉群及感覺記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治療孩子情緒不穩定、沖動、任性、暴躁易怒等問題;玩球、走直線能鍛煉孩子手眼協調反應能力及大肌肉運動能力、平衡能力;系鞋帶及按扣子是鍛煉孩子精細動作技能、生活自理能力的主要方法。
總的來說,為了保證兒童行為、心理能力正常發育,家長應依托豐富的社會文化環境,結合兒童不同成長時期的特點,為其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