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本報記者 盧長銀
跟著美國的“風向”跑,是民進黨當局的“拿手好戲”。這不,美國四處拉攏盟友打壓華為之際,臺灣一些勢力也來“湊熱鬧”了。繼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14日宣布辦公場所禁用華為手機、計算機等設備后,臺灣“資訊工業策進會”(“資策會”)15日也跟進效仿,對華為開出“第二槍”。臺“行政院”“經濟部”“外交部”等多個部門則紛紛出面,強調早已全面禁止公務上使用華為等大陸品牌通信設備,甚至禁止使用陸企的通信軟件。因為提防大陸,臺灣的關鍵網絡設施本就禁止使用陸企設備,現在越來越多的部門又盯上了手機等終端設備。臺灣《中國時報》15日援引專家的分析說,蔡政府想展現臺灣是美國“忠實追隨者”的立場。華為在5G技術上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單方面禁止華為,只會使本地區與未來趨勢脫節。
臺多部門高調表態
“資策會將是下一個”,15日,就在島內媒體猜測“資策會”或追隨“工研院”宣布禁用華為產品,“以贏得綠營掌聲”之際,“資策會”對媒體表示,已確認核心主機與骨干網絡都未使用華為產品。“為維護信息安全”,“資策會”后續將拒絕華為設備使用無線內部網絡。
幾乎一樣的套路。此前一天,臺“工研院”以所謂“保護科技研發機密”為由,開出禁用華為“第一槍”。“工研院”先是發出內部通告,稱自15日中午起,辦公場所“全面禁止使用華為手機、計算機等”。可能是擔心干涉員工使用什么產品成為討論焦點,到了晚上又發布新公告稱,“若是使用華為手機,1月15日中午起將無法使用工研院的無線內部網絡”,刪去了“禁止使用”的字眼。
臺灣《經濟日報》15日稱,“工研院”是“經濟部”轄下的財團法人,擁有超過6000名科技研發人員,成立40多年來累積近3萬件專利,新創及育成273家公司,包括臺積電、聯電等上市公司。資深產業人士分析認為,“工研院”禁用華為是單純的政治操作,就是“選邊站”表態加入美國的行列;另外則是告訴消費者,“的確對華為產品存有疑慮”。
臺當局多個部門也紛紛出面,給“禁用大陸通信產品”的炒作“添柴”。“行政院”發言人稱,“總統府”“行政院”與“中央各政府機關”,多年前已全面禁止在公務上使用大陸品牌的通信產品,當然也包括華為。“科技部”稱,不管在系統或硬件上,都不會使用大陸制造的信息產品。臺“外交部”副發言人歐江安對媒體稱,已通令同仁避免使用大陸通信產品,更禁止私自下載與安裝陸資實時通信軟件。
14日與媒體餐敘時,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也談到這個問題。她稱,“國安會”與各“部會”都已經在進行盤點,但還沒盤點檢查完成,主要是針對基礎建設。過去有些東西買起來,華為的是比較便宜,因此,查清楚基礎設施是否潛藏華為設備,恐怕需要一陣子時間。蔡英文還稱:“所以國家安全是有代價的。”
向美國表忠心
“蔡政府對美展現忠實追隨者立場”,臺灣《中國時報》15日稱,有大陸涉臺學者認為,“工研院”禁不禁華為,其實影響并不大,重點在其政治意涵。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表示,“工研院”此舉象征著蔡政府想跟美日等站在一起,成為圍剿華為的一員,對大陸進行圍堵。蔡政府近來不斷向美國表態,這只是投名狀之一。
據臺灣《聯合報》等媒體報道,美國此前的確在打壓華為問題上給臺當局傳過話,“美臺商會”會長韓儒伯還威脅稱,如果臺灣采購華為網絡設備,對美臺合作將有負面影響。而臺當局則認為,不會有安全疑慮,因為法規早就禁止使用陸制設備。“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副主委兼發言人翁柏宗14日稱,臺灣其實從4G開始就禁止島內電信業者使用大陸制設備,未來5G也會比照辦理。
臺灣今年所實施的資安管理法,更是在醫院、科學園區、通信業等八大關鍵基礎設施相關產業中完全禁止大陸的電信設備和軟件服務。受政治因素影響,華為在臺灣主要是銷售手機等消費性產品。市場調查顯示,去年11月華為在臺灣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為6.6%。
綠營媒體《自由時報》稱,美國緊盯包括臺灣在內的盟友是否站在封殺華為的同一陣線,蔡英文元旦談話也要求建立“信息安全防護網”,因此美國禁用華為的產品,臺灣也會遵循。
“自尋死路”
臺當局緊跟美國、排擠大陸科技企業的做法引發島內一些分析人士的擔憂。“為國安堵華為,科技界人心惶惶”,《中國時報》15日稱,不愿具名的學者表示,美國是最講證據的國家,試問聯邦調查局有拿出使用華為產品危及國家安全的證據嗎?說穿了,美國只是為了維持世界經濟霸主的私心,而臺“工研院”附和美國,純粹是討好綠營主政者,做“政治正確”的決定。該報還稱,臺當局此舉引發島內高科技人士反彈。兩岸供應鏈密切,早在2010年時華為向臺灣廠商的采購金額就達995億元新臺幣(約合218億元人民幣)。
“跟著美國欺負大陸,自尋死路”,國民黨前“立委”蔡正元發文表示,美國以安全為由,四處揪團封殺華為,始終拿不出證據。但美國竊取各式情報,連德國總理都不放過,早已公之于世。美國可以恣意妄為,臺灣卻沒那本事。蔡正元說,因為華為的芯片是由臺積電代工生產,封殺華為等于封殺臺積電;華為不怕臺積電搞鬼,臺灣反而怕華為搞鬼,實在是很奇怪。
《聯合報》此前刊發社論,呼吁臺當局不要在美中科技戰中扮演馬前卒。文章強調,臺灣三家指標性企業臺積電、大立光與鴻海均與華為有業務往來,臺灣另有不少企業是華為的供貨商。臺《經濟日報》15日稱,“工研院”限制使用華為產品等同宣告向政策靠攏,表態支持美國,在“選邊站”的情況下,產業界擔憂臺灣相關供應鏈恐受到更大的沖擊。產業界擔心的是,美中兩頭大象打架,夾在中間的臺廠商立場相當為難。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邱毅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除討好美國的因素,由于蔡英文當局在兩岸問題上越來越“獨”,對大陸越來越敵視,一些公營部門于是跟著看風向,封殺華為。兩岸企業本來有許多合作,在5G領域臺灣明顯落后于大陸,臺當局打壓華為不僅是打壓臺灣企業,也是自殘手腳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