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yīng)臺

現(xiàn)在的我,才看得見時間。
單單是這個陽臺,時間的機密就每天泄漏。
泄漏在軟枝黃蟬的枝葉蔓延里,枝葉沿著我做的籬笆,一天推進兩公分。
泄漏在紫藤的枝干茁長上,每天胖一厘米,抽高一公分。
泄漏在玉女西紅柿的皮膚里,每黃昏一次,胭脂色就加深一層,好像西紅柿每天跟晚霞借顏色,粉染自己。
上周種下一株扶桑——就是朱槿、大紅花。在鄉(xiāng)下,人們以扶桑花做籬笆。一整面籬笆的燦爛紅花迎風(fēng)搖曳是鄉(xiāng)村的一枚胸章。
你以為他們就是一群花朵像裝飾品一樣固定地長在那兒,種下了這一株之后,才知道,原來每一朵花都有獨立人格,是朝開夕墜的,也就是說,今天上場的,絕不是昨天那一朵。扶桑花感應(yīng)到清晨第一道日光照射,就奔放綻開;傍晚時日光一暗,紅花就收攏、謝幕、退場,與花蒂極干脆地辭別落地。
李時珍稱扶桑為“日及”,因為——東海日出處有扶桑樹,此花光艷照日。
所以,最不矜持作態(tài)的籬笆“賤花”扶桑,是個標(biāo)準(zhǔn)定時器。而你一旦知道了它有時辰,就會對每天開出的那一朵鄭重端詳,因為你知道,一到傍晚,它就離開,一刻不留。

(夕夢若林摘自《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湖南文藝出版社 圖/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