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專題的復習方式能夠有效針對學生薄弱點進行突擊,使其能夠明確自身存在的問題,相比較以往的“題海戰術”來說,對高中生復習的適用性更高,結合“微專題”的特點,討論突出重難點、生活化引導、知識點延伸、分層性教學等高效化學復習的策略,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有效參考意見。
關鍵詞:微專題;化學課堂;高效復習
高中化學知識的復習通常可分成三輪進行,然后配合專項練習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很多教師在開展復習課程時,習慣使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模式,但是這種龐雜的復習模式不利于學生專項能力的提高,一些重難點知識在粗略的復習后仍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對此就需要采用“微專題”方法解決這一問題。
一、微專題與化學復習之間的關系
微專題是一種具體到“點”的教學手段,例如:易錯點、重難點、測驗點、知識點、能力點都屬于“微專題”。教師可以根據其具體原理或解題方法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復習目標,幫助學生更高效地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微專題的復習方法具有:(1)定位精準;(2)以人為本;(3)知能并重等特點。首先,基于“微專題”設計的教學任務知識容量比較少,教師只需要1~2節課就能夠梳理清楚,做到“化整為零”。其次,以人為本的特點尊重了學生的課堂主體位置,將復習內容與學生實際知識盲點聯系起來,逐層深化,最終達到提高化學能力的目標。最后,知能并重強調了以問題為載體,通過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這時解決問題就不僅僅是對題目的練習,而是對解題技巧與問題分析能力的深化,從而提高學生對問題的歸納、處理、總結、反思等多方面能力。基于“微專題”理念開展化學復習課程,能夠實現“深而不偏”“知微見深”的教學目標,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僅能夠促進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設置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評價的質量,因此“微專題”受到了教師與學生的一致好評[1]。
二、基于“微專題”高效化學復習的策略
(一)突出重難點
傳統教學模式下,很多教師都習慣使用“以面帶點”的復習方式,先對整個章節進行概括性梳理,然后再深入到每個節點。但是這種教學模式過于系統性,學生已經熟練掌握的知識又復習了一遍,作用不大。一些學生沒有掌握的重難點問題沒有得到深化,學生的能力沒有得到根本上的提升。而使用“微專題”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將教材中的重難點問題提煉出來,然后根據“重點”展開討論與指導。例如:“離子反應”是很多學生得分不高的一個難題,在高考中的考查頻率也比較高,教師可以針對“離子反應”進行1~2節課的專項復習。強調“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應”的解題原則,通過實例或學生易錯題強化難溶、難電離物質的特點,并針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實例,展開深入討論,從而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總結“離子反應”中的易錯點。這種有針對性的復習能夠更細致地解決學生學習時出現的種種問題。
(二)關注實際的生產生活
高中教材中的化學知識點多是從實際生活中提煉得來的,因此教師要關注實際的生產生活。尤其是新課程標準中強調了核心素養中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教師需要做好復習時對化學知識點生活化的引入。近幾年,高考化學試卷中增加了對生活中的化學知識考查的比重。例如:霧霾處理、化工污水處理、垃圾分類處理等,其中化工污水處理就考查了學生對“離子知識”的理解。對此教師就應該針對生活化問題建立“微專題”,創設社會熱點情景,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對近期的熱點事件,如有關諾貝爾獎的“鋰電池”等問題展開討論。
(三)知識點延伸
因為“微專題”復習模式強調的是“深而精”,因此教師在設置一個“專題任務”時,要做好知識點的延伸,例如,在了解學生接受范圍后,教師可以對一部分化學例題開展適度延伸,并將該知識點與其他知識板塊聯系起來,這樣也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提升學生思維發散能力。
(四)分層性教學
從實際教學形式來看,高中生會在化學復習時呈現出多種狀態。以往教師在復習課時,往往會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忽略了這種差異性對學生學習效率造成的影響。維果斯基提到了“最近發展區”理論,在進行化學復習時同樣要抓住“最近”的概念,教師在編制“微課題”的時候,應充分考慮到班級學生的分層概況,并有目標地展開指導。例如,在復習“方程式書寫”一課時,教師可以首先將班級學生劃分成為A、B、C三個類型。A類學生基本理論知識與習題分析處理能力已經掌握得比較牢固,只是在解決個別問題上存在障礙,需要教師針對性答疑;B類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提升,而C類學生大部分還需要鞏固化學式基礎知識的學習。在明確各類型學生的特點后,教師就可以開展課堂教學。首先在課堂開始的前10~20分鐘內,集中講解C類學生遇到的難點問題,然后讓A與B類的學生自己處理習題并對照答案展開自主思考,等待后續教師逐一解答。后20分鐘內,讓C類學生針對課堂開始講解的內容進行習題鞏固,然后指導A、B類學生習題處理時的難題,并給出分析問題的最佳思路[2]。或者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也可以采用因需提供相關素材,采取“超市化”學習[3]。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學生要接受的化學知識比較多,所以在開展復習活動時需要鞏固的知識也比較龐雜,學生往往會因為知識跨度大,重難點問題多而復習進度緩慢,且復習質量不高。而使用“微專題”復習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構建出化學知識網絡,然后在篩查知識結構時,及時找到自身存在的薄弱點。
參考文獻:
[1]邵燕.有效整合 彰顯功能:小學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9):204.
[2]周峻.“黃金比”為主線的微專題課例實踐與思考[J].中學數學,2019(16):16-17,21.
[3]黃蘭祥.見微知著:探析高三復習課中微專題的運用[J].考試與評價,2014(9):70.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