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輝
摘 要:眾所周知,美術教育是直指藝術領域方向的有效路徑,也是滿足人類審美需求、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的有力推手,在任何領域中,都離不開美術獨特的價值與魅力。為此,以“路在何方——淺談農村中學美術教育”為題,基于農村背景下,淺談美術教育的重要性與積極意義,結合實際美術教學經驗,闡述當前農村美術教學中所面臨的窘境與困難,并根據美術教育的先導性與實際教學案例,提出相應的優化措施,讓學生能夠在藝術的熏陶中提升自我修養,實現人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重選擇,從而為推動農村中學素質教育的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農村中學;美術教育;社會價值
隨著國家教育工程的深入落實,其教育戰略理念也在不斷進步,從一開始的社會呼吁素質教育,到現在社會各階層主動推行素質教育,幾乎每一次教育改革都離不開素質教育的確立與落實,并且都會對諸如美術、音樂、書法等藝術領域提出新的要求與理念。在現階段中學教學中,學生正處于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的銜接點,無論學生今后是走向社會還是繼續深造,都離不開綜合素質的加持與審美觀念的體現,但在實際教學中,與城市教學環境相比,農村中學教育無論是師資力量等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教學理念的推行,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導致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一、當前農村中學美術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1.美術教學師資設施落后
從農村初中教師的編制成員來看,現階段大部分教師都是20世紀90年代畢業的師范生,鮮少有專門美術教育學科畢業,這使得幾乎大部分的農村美術教師專業性不強,缺乏正確的美術教學觀念,僅僅是把美術課當作“輔課”。同時,大部分的美術教師都是兼任的,也就是說,教師的主要心思仍然放在文化課方面,美術課更多是為了讓孩子放松,或輔助孩子修習文化課,在這種情況下,農村中學美術教學師資設施落后的困境也就不足為奇[1]。
2.美術教學評價觀點單一
由于農村中學的美術教師的專業性不強,使得其在教學中缺乏多層次化、多樣化的美術教學評價觀點,大部分的美術教師只能根據學生的臨摹程度簡單地評價為“好”“差”“優”“劣”,而學生在美術課上的學習也往往被局限于某一畫作的臨摹中,這種教學形式與教學評價極大地扼制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并有悖于新大綱、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在美術教學評價過程中,大部分美術教師很難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也沒有評價的權限,而教師卻將全班不同審美傾向的學生進行統一審美化的評價,極其容易讓學生陷入到盲目從眾的困境中[2]。
二、農村中學美術教育問題的有效優化措施
1.加大投入美術教學硬件設施
從物質化的教學環境與教學設備來看,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農村中學總體來說跟城市教學環境幾乎沒有差異,但在抽象化的師資力量方面,農村中學始終缺乏專業的美術教師,大部分的農村中學都是讓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懷有身孕的教師或新入職的教師兼職美術教師職位。在教師兼任美術教學專業性不足的情況下,農村中學可以從物質方面進一步促使美術教育水平的提升,通過拔高美術教學硬件設施的方式,帶動美術教學成果的提升。例如,在美術教學中,雕塑、石膏、靜物等都有專門的課題,而大部分農村中學無法徹底滿足,只能依賴多媒體設備模擬出靜物、雕塑等物品,導致學生缺乏實際體驗,只能死板地模仿音頻資料中的作品。對此,農村中學可以采購相應的物品,通過錯開美術課時安排,提高美術用具的利用率[3]。
2.優化美術教師團隊建設素質
由于美術教師團隊專業素質的限制,使得農村中學美術教學評價觀點極為單一,阻礙了農村中學美術教育的均衡發展。對此,農村中學應當加大對兼任美術教師的培訓力度,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素質教育觀,減少學科歧視,充分發揮教師專業特長,做到各司其職。除此之外,與其他學科不同,美術教學本身就沒有具體的、標準的或規范的統一要求,因此,教師也就不能采取簡單的評價,更不能拿某一畫作作為比較,否則會扼殺學生的想象力。與此同時,農村中學也應該針對教師需求與個人發展規劃,主動為美術教師提供學習平臺或上升渠道,讓農村美術教師能夠更新現有美術教育知識與教學評價方式,促使教師能夠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4]。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美術教育能夠通過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審美觀念,讓學生在美術的學習中提高自身修養的同時,促使學生實現藝術與精神的雙重價值,有力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袁歆.農村中學美術教育策略研究:以厚坡中學七年級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27):142-143.
[2]趙方方.高師美術教育與農村中學美術教育的有效銜接[D].信陽師范學院,2018.
[3]齊靜.美術教學對農村中學素質教育的職能與途徑[D].淮北師范大學,2016.
[4]于保平.農村中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對策[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一)[C],2016:2.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