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峰
摘 ? 要:美術教育是教育類別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養人、發展人,使之成為身心健康的完善的人,美術教育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學階段,美術教育不僅能培養學生對生活和美術作品中的感受力、欣賞力、表現力,還能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甚至還可以塑造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美術教育的作用主要體現為藝術性和實用性,本文探討了何為美術教育的實用性價值和藝術性價值,進而探討在中學階段美術教育中如何找到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契合點,提高教學感染力和培養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從而提高精神內涵,促進其全面發展。
關鍵詞:美術教育;實用性;藝術性
中圖分類號:G633.955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0-0205-02
美國國家美術教育協會這樣定義美術:“人類行為的最證據被記錄在視覺形式中, 創造和使用美術交流和表達觀念、傳達希望和感情是整個歷史的一種基本人類行為;它是人類用于獲得想象形式,美化環境,表達未來愿望的基本方法。”西方有的學者將美術教育的價值分為本質價值和工具價值兩類。本質價值主要是根據這項活動本身的性質,評定其價值,即美術教育的藝術性價值;工具價值則主要著眼于其作為工具的價值,即美術教育的實用性價值。美術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其特點和目標是運用現實美和藝術美來感染、影響、教育學生,使他們具有感受美、欣賞美、評價美和創造美的知識和能力,從而樹立正確的審美理想、審美觀點和健康的審美情趣。青少年時期是建立審美情趣,獲取審美能力的重要階段,因此中學階段的美術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
一、美術教育的藝術性價值
(一)發展人的審美感覺
美術借助于色、線、形等形式美的基本元素以及這些元素在空間和時間上的組合來表現形式規律美的特征,是現實美的反映和延伸。它是藝術家以現實美的原型和素材為依據,經過藝術加工而創造出來的。藝術美是形式美和內容美的統一,它提煉概括了現實美,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有普遍性。在品鑒優秀的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鍛煉藝術欣賞的眼力和水準,進而逐漸品味到美術創作的基本規律和精神創造的重要意義,提升人的審美品味和藝術感覺。
(二)培養人的感受能力
究其本質,審美不是自然現象,而是社會現象,人們對美的感受能力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和學習中逐漸獲得的。美存在于自然、社會、藝術和科學等客觀事物和客觀的活動過程之中,需要去感受,去體驗,去實踐。通過美術教育,引導學生在審美實踐中培養和提高對美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和提高對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
(三)傳遞社會價值觀
美術教育影響著生活的輿論、道德風尚,是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表現形式。發展美術教育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要求,具有傳遞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規范的作用。通過美術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有效地使人們自覺服從社會道德規范,讓受教育者在點滴影響中,把美術教育的成果華為一種自我道德的約束力。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美術教育的功能要比說教更有有助于培養人的道德品格。當今社會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美術教育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環節,在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四)敞開思想和情感
美術教育是一項心理活動。在美術教育中,學生能夠接觸到其他學科中接觸不到的豐富色彩和各式各樣的表現形式、表現手法,能夠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和情感體驗。美術創作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在參與美術創作的過程中,帶給人無限的滿足感。而且,美術創作具有宣泄情感的作用,在創作過程中學生可以發泄不滿、壓抑的情緒,釋放學習中的壓力,也可以充分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抒發思念、興奮和快樂的感覺,促進個性潛能的發展,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達到調控心理的作用。
二、美術教育的實用性價值
(一)充實人的業余生活
通過美術教育,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對于美術的興趣,進而產生進一步參與鑒賞和創作的熱情?,F在學生的業余生活充斥著網絡和電子游戲,通過美術教育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愛好,能夠幫助學生培養積極向上的業務愛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二)參與藝術治療
近年來,在升學壓力增大的環境下,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成為了亟待解決的教育問題,很多中學都設立了心理咨詢室,然而許多心理咨詢室卻形同虛設,這與中國人內斂的性格有關,也與中學心理咨詢老師水平參差不齊有關。其實,美術教育參與藝術治療,是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手段之一。美術教育在教學方式上更為靈活多半,在內容上也更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符合中學階段學生的心理期待,能夠使受教者調節心情,放松身心。通過系統的美術教育,讓學生在長期的受教過程中能獲得心理上的愉悅,在情緒波動的時候,能有一個宣泄情感的渠道,成為心理上的寄托。
(三)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
創新是藝術的生命,也是人類發展進步的源泉,是人獲得成功的基礎。美術教育是對于視覺的系統訓練,是培養的人的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通過對人進行一系列的系統視覺訓練,來構建感官與外界與習慣的和諧關系。有關研究表明,人的視覺能力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或者說由具象向抽象發展的。通過對于優秀美術作品的大量視圖欣賞,領悟美術作品中美感存在的規律,能夠讓受教者思維更為活躍,在學習、工作中用更靈活的態度去創造性的完成工作。
(四)促進智力發育
美術教育也是智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促進左右腦均衡發展,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有助于智育工作的開展。在日常美術教育中,引導學生欣賞和運用美術的元素,如形狀、色彩等,甚至運用抽象的眼光創造藝術作用,能夠促進感知力和觀察力的發展,進而提升思維能力,有效的輔助智育工作。而且從生理的角度來看,參與美術創作過程中需要鍛煉手部的精細動作,也能夠刺激學生的大腦發展和智力發育。
三、在中學美術教育中實現實用性與藝術性結合的策略
既然美術教育的藝術性作用和實用性作用對于中學階段學生的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美術教育中尋求藝術性與實用性的結合點,豐富創新美術教育的模式,是中學美術教師必須思考解決的問題??梢詮恼n堂教學、課外美術實踐等方面入手,以教材為依托,充分借助教學工具、互聯網、微課等豐富的教學手段,拓展美術教育的視野,以實現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
(一)注重學生對新事物的理解,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知覺活動,人憑借自身的感覺器官直接進行觀察活動。在美術教育中培養觀察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從理論研究、繪畫訓練、臨摹欣賞和評論教學四個方面入手,教給學生整體觀察法和對比觀察法,幫助學生對審美對象建立正確客觀的認識,提高審美能力。并且,通過欣賞優秀美術作品和臨摹的過程,能夠培養觀察能力,訓練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梢?,無論是在對事物的構想還是表現當中,觀察力都是學習美術的重要能力,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觀察方法才能準確的描繪各種物體,才能夠實現傳遞內心情感的目標,實現美術教育藝術性作用與實用性作用的結合。例如,在欣賞裝飾畫作品時,要讓學生了解裝飾畫的含義、作用、類別等,引導學生觀察總結裝飾畫作品的特點和藝術手法,并在欣賞各種不同風格的裝飾畫之后,鼓勵學生進行臨摹或創作。通過這一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對裝飾畫的審美和鑒賞能力,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在臨摹和創作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使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同步提升。
(二)教學與評論相結合
在教學設計上,要注重發揮評析教學的作用。可以設計展評環節,鼓勵學生對課堂欣賞的作品和同學創作的作品進行評價,各抒己見談看法,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也能提升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藝術家正是因為具有了觀察沒、發現美、創造美、塑造美的能力,才成為了藝術家。在中學美術教育中,我們的目的不是要培養專業的藝術家,而是要讓學生在課內外的教學活動中培養像藝術家那樣的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通過教師講評,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藝術能力;通過學生互評,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的思維方式和道德導向,將為接下來組織教學活動、設計教學環節提供一定的參考。
(三)創設與生活相關聯的藝術環境
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在美術課堂中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夠實現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相互的銜接,教材知識系統與生活邏輯廣泛的滲透,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有機的融合。通過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能夠拉近美術與生活的距離,是相對抽象的教學內容融入生活情境當中,使美術教育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之中。例如,在講授凝固的音樂——世界著名建筑欣賞時,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授課環節中,把自己曾經見過的世界著名建筑和身邊的優秀建筑講授給同學們,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的美的感知力。
(四)運用啟發性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當中,教師要善于設計運用啟發性的教學情境,巧妙設置疑問,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通過小組討論、實驗演示等方式創設能夠激發審美潛能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審美欲望和求知欲望,引導學生在對審美對象的不斷積極思考當中,通過“認知困惑----主動探索----知識掌握”的過程,在審美鑒賞過程中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在參與美術創作的過程中,也要采取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運用創新的藝術表現媒介、手段、方法充分抒發內心中的情感,實現在知識與技能、方法與情感的價值觀上相互交融,最終實現自我完善。
(五)有效利用現代教育媒體
美術具有可視性的藝術,美術教育是基于視覺感官的教育形式,因此凡是能發揮視覺藝術長處的現代教育媒體,都應充分利用到美術教育當中。教師應在教錄像、投影、幻燈、攝像機、照相機、計算機等現代媒體的運用,充分運用諸如“微課”視頻、互聯網圖片、3D影像等能夠豐富視覺體驗的教學方式,豐富學生的審美感受,廣闊視野,提高審美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根據課程要求制作“微課”視頻,以課程大綱要求為中心,將發散性的知識展現在視頻當中,充分調動起學生對于美術學科和審美教育的興趣,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情感上的滿足。
四、總結
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和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美術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小覷。美術教育既有培養審美能力、感受能力、傳遞社會價值、抒發內心情感的藝術性價值,也有豐富業余生活、參與藝術治療、促進思維發展和智力發育的實用性價值,是促進學生個性化和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中學美術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美術教育的重要作用,在課程設計、課堂組織上注重創新,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在學生的美術教育中既要擔任領頭人又要做好參與者和欣賞者,最終實現在美術教育中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馮常廣.中學美術教育現狀思考[J].大眾文藝:理論,2009(22).
[2]張善慶.關于美術教育中審美教育的認識與思考[J].文山學院學報,2014(01).
[3]陸陽.美術課與美育——對中學美術教育的思考[J].科教文匯,2015(01).
[4]王玉峰.中學美術教育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0(01).
[5]楊飛.中學美術教育基礎教學方法新探[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23).
[6]吳麗.淺談改善中學美術教育的途徑和方法[J].時代教育,2015(02).
[7]許靜.談中學美術教育中滲透德育的實踐研究[J].學苑教育,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