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知識全面發展的新世紀,以提高受教育者諸多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越來越被強調。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求每個學生學習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再次強調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美術教育作為藝術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整體素質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美術教育通過觀察來認識事物,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通過觀察培養想象能力將外界事物重新組合,創造出新形象;通過藝術實踐操作,對觀察的事物進行再認知,發現表達思想與情感的新方法。最終在完善美術教育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強化美術教育的審美功能。
【關鍵詞】美術教育;素質教育;影響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0-0230-01
一、美術教育的特點
美術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人而言,是生命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是全面提升個體素質與能力的重要途徑。早期的美術教育直接決定了其成長的質量,美術教育開發人幼年的游戲和藝術本能,使人形成感知世界的多種認識形式。成年后,隨著對事物的觀察和認知水平的提高,通過心靈的感悟,提高藝術審美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美術教育對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受教育者諸多方面的素質,提倡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性。重視個性發展,以及創造性能力和審美觀念與能力的培養。
(一)美術教育能夠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
美術教育從觀察到聯想,形成個性化的想象,通過實踐轉化為外在的表達形式,逐漸培養創造性能力,這種創造性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基礎,體現為對事物有獨特的見解,思維更加靈活,個性自由,思維活躍。
(二)美術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鑒賞能力
美育是美學與教育相結合的教育形式。美育在素質教育中,作為人文素養的一部分,是幫助我們理解人生、理解美、理解藝術的基礎。美育是教育所掌握的知識、修養、經驗與美學里情感感悟的有機結合。目標是建立,健全,健康人格,并且能夠更好地洞察、感悟、理解人類的生活本質。
(三)美術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道德修養
我國長期施行的應試教育,更注重所學知識在考試時的正確運用,而忽視了知識的靈活運用,造成學生思維模式的固化和知識結構的不合理。而美術教育的根本意義在于真、善、美、的一體化。真、善、美,是對待生活、對待自然、對待社會的一種積極正面的生活態度,有利于學生提升道德素養。
三、美術教育促使素質教育發展的方法
我國新《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學校美術教育必須根據素質教育的新形勢,按照素質教育的規律和要求,認真研究和審視美術教育的功能和價值,科學定位美術教育的性質和特點,用創新的教學方式,逐漸去除陳舊的教學模式,走上以開發學生審美智力、培養學生創作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重心的素質教育的道路上來。
(一)推動美術教育的普及,創新教育理念和方法
首先,通過向學生傳授基礎的美術知識和美術技能,培養學生審美基礎。其次,在素質教育下,教師合理設計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掘學生潛在的創造力,實現教學互動。再次,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明確知識技能目標與學生全面發展目標相統一。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所學的學科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培養學生美術技法技能的基礎上,發揮美育審美功能,開拓學生文化視野,幫助他們樹立真確的審美觀念,實現其人格的全面發展。
(二)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
根據素質教育理念,美術教學在內容上要實現從應試教育向藝術素養培養的轉變。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提煉創作出具有個人特點的作品。使學生能夠通過美術教育,進入特定的藝術境界,獲得激發潛力的知識技能。
(三)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保證素質教育的實施
美術教師作為美術素質教育的實施者和實踐者,其審美能力的高低和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美術素質教育的成敗。這就要求美術教師除了具備廣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巧外,還能熟悉現代教學技能和相關學科知識,掌握現代教學規律,并能深刻理解美術作品的人文內涵,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培養。因此,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學校也要通過開展校際交流等形式加大對美術教師的培訓,同時建立符合美術教育特點的教師教育評價機制和評價辦法。通過這一系列的辦法和措施,相信美術教育將會對國家的素質教育起到推動作用。
作者簡介:
楊旻子(1983-),女,漢族,貴州貴陽人,貴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版畫繪畫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