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曉潔
摘 要:來訪者初一時對新環境不適應,想家,情緒緊張,出現說話結巴現象。上了高中之后情況更加嚴重,影響到了正常的學習生活。心理教師運用認知療法幫助他調整觀念,用放松訓練法幫助其改善結巴狀況,咨詢效果明顯。
關鍵詞:高中生;心理輔導;結巴
一、基本信息
小強,男,16歲,高一年級學生,性格內向敏感,乖巧懂事。父母均為農民,小學畢業從農村考到縣城寄宿制初中,想家出現緊張情緒,一次因為回答問題緊張出現結巴現象,此后只要回答問題就結巴,進入高中后這種情況更加嚴重。
二、個案陳述
求助者陳述:我現在結巴特別嚴重,沒法正常回答老師的問題,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小時候我說話不結巴,后來考上了縣里的寄宿制初中,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來到一個新環境,我對周圍的一切感到既陌生又害怕。我非常想家,心理非常脆弱,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變得緊張且敏感,生怕自己說錯了話被同學笑話。有次上課老師叫自己起來回答問題,因為緊張我出現了結巴現象,此后我只要回答問題就結巴。
再后來我擇校進入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重點高中。我感覺擇校生跟正常考上的同學是有差別的,我想好好表現讓大家認可我,可是好像努力了效果更差了,主要是結巴現象,我越努力想說好,就越說不流利。最近上課,語文老師問我叫啥名字,我就一直“嗯嗯”就是說不出來自己的名字,后來是同桌幫忙回答了老師的問題。我感覺很痛苦,我想好好說話,希望老師能夠幫幫我。
三、原因分析
經過攝入性會談,確定小強的困擾是初中時環境適應引起的緊張情緒而在回答問題時出現了結巴,后來升入高中覺得自己是擇校生不如其他同學學習好,情緒更加緊張,結巴現象更加嚴重。
四、輔導過程
第一階段輔導:建立咨訪關系,尋求問題起因
輔導老師:你能具體說說初中時的感受嗎?
來訪者開始訴說自己的經歷,第一次輔導老師更多的是傾聽、陪伴。來訪者說害怕城里的孩子會笑話自己是鄉下來的,想好好表現,卻出現了結巴現象。
輔導老師:你為什么會覺得城里的孩子會笑話農村來的學生呢?
來訪者:我是從電視上看到,以前看電視有這樣一個情景,當時覺得如果我是那個農村孩子,肯定會特別傷心,所以我一定在新環境做好自己,不給他們笑話我的機會。
輔導老師: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初中同學有沒有笑話你,尤其是你們班的城里孩子?
來訪者:好像沒有(回憶并思考)。同學們都對我挺好的,宿舍的同學看我想家還主動安慰我。
輔導老師:你現在還會認為城里孩子會嘲笑農村孩子嗎?
來訪者:我想應該是我多想,電視上演的畢竟是少數。
輔導老師:現在你如何看待初中的第一次出現的結巴現象?
來訪者:一次平常的失誤,如果我當時能正確看待失誤,應該會好些。
輔導老師通過引導,幫助來訪者自我審查,檢驗自己的錯誤觀念,理清初中時出現結巴只是偶然現象。
第二階段輔導:了解家庭情況,探索家庭因素
小強的父母親特別重視孩子的學習問題,從小教育小強姐弟倆要好好學習考大學走出大山,在得知自己的孩子上課緊張出現結巴后。父親主動找老師說明情況,希望老師能夠諒解小強的情況,多鼓勵,少一些提問。
小強說感覺父親溝通了之后,老師們對自己特別好,經常照顧自己,但自己卻壓抑,因為這份照顧讓自己覺得跟別人不一樣,老師越說沒有關系,他心里就越難受,他希望能徹底改善自己結巴的狀況,而不是處處受到優待,其實他內心特別希望老師能跟對待其他同學一樣對待他。
第三階段輔導:總結問題,助其成長
輔導老師:經過咱們這幾次的探索,現在你能明白自己的問題在哪里了嗎?
來訪者:應該是初中時我將一次的失誤擴大化了。
輔導老師:那高中之后呢,更加焦慮的原因是什么?
來訪者:我是擇校生,我覺得自己跟他們不一樣。我的考試成績比錄取線低一分。
輔導教師:高一入學成績高的,高考成績就一定高嗎?
來訪者:那不一定,有很多入學成績低的學生通過三年的努力,逆襲到重點大學的。
輔導教師:所以說入學成績并不是唯一,高中三年的努力過程很重要對嗎?
來訪者:是的。(開始沉默思考)
來訪者:我明白了,高一入學成績已經成為過去了,更重要的是高中三年的努力過程。
輔導教師幫助來訪者用自我審查、語義分析、重新歸因等技術糾正不合理信念,讓他認識到其實自己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價,以及對自己不夠自信,導致他在人際交往中會緊張而產生結巴現象。
在找到結巴背后的深層原因之后,輔導教師和小強一起制定了訓練計劃。每天由輔導老師選定一段材料,小強將材料讀出來。剛開始訓練的過程,來訪者很緊張,雙手緊握,每次緊張時老師會讓他停下來放松身體,深呼吸,然后再重新練習。經過幾次的咨詢練習,來訪者自信大方了很多,結巴現象也有了明顯改善,能更好地和周圍同學相處,學習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五、反思
這是一例典型的后天性結巴案例,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脆弱,加上電視網絡的影響,容易產生不合理信念。來訪者的父親望子成龍心情迫切,本意希望老師能夠幫助孩子,卻未想到老師的照顧反而給了孩子壓力。對于這類孩子來說,家長首先要理解他們的想法,給予孩子潤物無聲的陪伴。其次應該是跟專業老師溝通,建立合理的輔導訓練方案幫助其切實改善結巴現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從本質上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郭念鋒.心理輔導老師(二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規劃課題《心理社團活動的有效組織策略研究》(課題號:GS[2018]GHB0650)研究成果。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