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斌
摘 要:2019年高考物理全國卷從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4個方面實現對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在遵循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前提下,試題整體題型穩定,考查難度適宜,為今后兩年部分省市新高考的平穩過渡打好基礎。接下來通過對2019年物理全國1卷的試題特點分析提出備考策略。
關鍵詞:高考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一、2019年物理高考全國1卷試題的特點
1.2019年的物理高考全國卷在緊密貼合考綱要求的基礎上,突出了學科主干內容。以全國1卷為例,除了理想變壓器和環繞速度兩個二級考點沒考查,其他二級考點全覆蓋。其中第14題考查原子物理中能級和躍遷的概念;全國1卷第15題通過庫侖定律和帶電小球在靜電場中的受力分析的考查,評價學生關于物質、運動與相互作用等物理觀念的發展水平;17題考查電阻的串并聯規律和安培力的計算;19題考查靜摩擦力的特點以及共點力的平衡,22題考查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中紙帶速度和加速度的計算。33題(選考)考查了其他實驗定律;34題考查了橫波圖像、簡諧運動圖像、光的折射定律。
2.試題與生產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關注生產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以及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能力,比如全國1卷第16題以我國正在研制的“長征九號”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為背景,考查學生應用動量定理計算發動機在單位時間內噴射的氣體質量,引導學生關注我國在重型運載火箭研發方面的進展;全國1卷18題以考生熟悉的投籃過程建立豎直上拋模型,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解題;全國1卷的33題以生產中常見的熱等靜壓為模型,要求學生分析相應的氣體變化過程,建立物理模型并應用氣體定律解決問題。
3.增強開放性和探究性,加強實驗能力考查。在實驗題中要求學生根據實驗目的,自主挑選實驗器材;分析評價結果的合理性,提出改進的措施。通過增強試題的開放性和探究性,引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如:全國1卷第23題,以擴大電流表量程實驗為背景,通過微安表指針示數與標準毫安表示數的比較,全面考查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電表改裝實驗雖然沒有直接出現在考試大綱的必考實驗列表中,但是在教材中屬于必學的內容,而且歷來屬于電學部分的難點之一。
4.突出圖像的呈現方式,考查信息加工能力。2019年全國高考物理試題注重利用圖像呈現豐富的物理信息,增加試題信息的廣度,要求考生能夠從圖像中獲取信息,建立文字、圖像等不同信息呈現方式之間的聯系,從而構建正確的物理圖景,考查學生的信息加工、邏輯推理等關鍵能力。如:全國1卷第21題利用物體加速度和彈簧壓縮量之間關系的圖像,要求學生結合圖像和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定律、胡克定律、動能定理等綜合分析判斷;全國1卷第25題通過呈現碰撞前后的速度—時間圖像,將常見的碰撞問題推陳出新,著重考查學生從圖像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備考策略
1.“基礎題”不等于“簡單題”,而是應該把“基礎性”理解成“必要性”,涉及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規律、基本儀器的復習不能掉以輕心,建議在今后的備考復習中特別是一輪復習中,在認真全面按照考試大綱復習的基礎上,對考綱中未明確,但教材中有出現的物理現象、概念、公式或者是實驗中比較常用到器材也要復習,比如本次考試中出現的比荷的計算和電阻箱相關知識。
2.在平時的復習中培養認真審題和書寫規范的習慣。高考是標準化考試,答題卡是標準機讀答題,一定要按題號作答,在規定答題區域內作答。不管有沒有把握,建議平時試卷的計算題都不寫成連等式,而要分步驟書寫,不要把計算數據代入原始公式書寫,確實做不出來要寫出該題涉及的必要公式,但是不要變成無關公式的羅列。
3.在一輪備考復習中注意對各種常見的圖像的復習,二輪復習增加運動圖像專題的復習。在涉及與圖像相結合的題目時無法從圖中找出有效信息。比如全國1卷的第21題,給出的是考生比較陌生的“物體的加速度a與彈簧的壓縮量x”的圖像,對于陌生圖像,部分考生無法從圖像截距中獲得“壓縮量為零”和“加速度為零”時加速度和壓縮量的臨界值。又比如第25題中出現了考生比較熟悉的“v-t圖”,不僅要求考生能從圖中獲得A與B碰后,A反彈的速度,還要求能從圖中獲得A碰撞前后在斜面上運動的位移大小關系。
4.避免為了考試而學習。高考中經常出現與生產生活相關的試題,這類試題往往是脫胎于某一真實的物理情境,經由命題者依照物理規律的內在聯系對其進行抽象提煉而成,但這類題目的組成元素依舊取材于經典物理模型,其目的不僅在于引導考生在平時要關心身邊物理現象,還要求考生能夠“學以致用”,所以在備考時最好能記下一些物理常數:例如:普通成人的身高在1.50—1.80m之間,質量在50—80kg之間,普通成年人的步副約0.8m,正常人的脈搏頻率約為60Hz,每層樓高3—5m,汽車的速度約為10—20m/s,臺燈功率為40W等等。
總之,面對新的高考形式,應該立足基礎,全面復習,關注生活才能從容應考。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