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
我們講故事常用的兩種方法是復述和轉述。復述是指把自己或者他人說過的話(或寫的文字)口頭重復一遍。復述內容,一般是比較重要的內容,或者是講話時周圍人沒有聽清楚需要重復再說明的內容。轉述是指把通知、留言或別人的話說給其他的人聽。
方法指導
如何把故事講得生動感人呢?時間的表述要開門見山,從而引起聽眾的注意;地點的表述要盡快進入場景,這樣才會突出想要表達的主題;人物的表述要有名有姓,有名有姓才顯得真實,也方便聽眾理清思路;緣由的表述相對不太重要,可以留給聽眾想象的空間。
講故事最重要的是對事件的講解,換句話說也就是重現場景。重現場景的一個技巧就是表達具體化,描述細節化。同時,講好一個故事要多用口語,多用生活語言,這樣更容易被聽眾接受和吸收。
情景展示
班上開一個故事會,講一講自己聽過的有趣的故事,看誰講得生動感人。
塞翁失馬
戰國時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養了許多馬,一天馬群中忽然有一匹馬走失了。鄰居們聽到這事,都來安慰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還會帶來福氣。”
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里覺得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過了沒幾天,丟的馬不僅自己回家了,還帶回一匹駿馬。
鄰居聽說馬自己回來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預見,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老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
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反倒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么福氣,也許惹出什么麻煩來。”
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興,卻有意不說出來。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身長蹄大,嘶鳴嘹亮,剽悍神勇,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游,心中得意揚揚。
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
塞翁說:“沒什么,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么福氣。
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征入伍,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小試牛刀
請以塞翁的口吻,復述上面的故事,側重說他人和塞翁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