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素媛
摘 要: 本文在介紹我國郵電發展情況的基礎上,分析了郵電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然后就如何加快建立我國郵電經濟新體制進行了重點探討。
關鍵詞: 郵電經濟;發展作用;新體制建立
郵電通信業涉及的主要對象為信息資料,其生產成果為信息資料的分享與轉移,也正是由于這一點,郵電通信業不同于其他生產實物產品的經濟部門而具有其獨特的經濟屬性。
1 我國郵電發展情況
在我國基本公共服務中,郵電通信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與作用,其涉及到人力、物力、財力、信息四大資源的管理,能夠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公民基本通信權利。改革開放以來是我國國民經濟蓬勃發展的階段, 郵電經濟亦是如此。 郵電普遍服務已不適應現代物流快速發展的新形勢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 據統計,2012 年郵電函件、報紙、雜志、匯兌的業務量僅相當于 1995 年水平;包裹業務量為 6874 萬件,不足 1995 年業務量的一半。 而同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近 57 億件, 且近 5 年來以年均 36%的速度遞增。長期以來,我國郵電普遍服務依靠電信業務、郵電儲蓄和郵電專營來補貼。2010 年以來國家財政恢復對郵電普遍服務的補貼(含特殊服務補貼),年補貼額超過 50 億元。 雖國家每年投入大量補貼,但我國郵電普遍服務水平仍難有效改善。
2 郵電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2.1 郵電通信業對地域農業發展的影響
作為一項傳統產業,農業由傳統化向現代化的過渡必須實現農業和信息的快速化。郵電通信業給農業帶來的影響,使得決策者在對地域農業經濟系統演進過程中體現的關鍵性問題進行思考時,能脫離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以充分獲取必要的信息資料,使得地域農業生產、流通和消費脫離時空的限制。 此外,郵電通信業的發展對于政府準確的進行宏觀調控、 農業生產者進行決策及地域農業經濟的平衡發展都極為關鍵。
2.2 郵電通信業對地域工業發展的影響
郵電通信業對于地域工業發展,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①通信投資的波擊效應, 這種波擊效應是指隨著郵電通信的投資增長,將激發產業界各個經濟系統的發展,為其廣泛開展經濟活動提供良好、暢通的平臺;②地域工業發展的增收與節約,工業生產的外部流通與內部調度都離不開通信。 據資料顯示,決定企業經濟增長效益的六個因素之中,就有兩項關乎信息流通,決策中的信息反饋迅速、業務處理及時的比例為 28%,信息準確、業務得當的比例為 30%。因此,郵電通信在地域工業的發展而言,已逐漸成為決定地域經濟發展持續力的核心要素。
3 加快建立我國郵電經濟新體制
3.1 建立統一、開放、公平的郵電市場
市場是商品交易和流通的場所,又是商品的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三者之間進行經濟聯系的場所。 要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郵電市場和價值規律充分發揮作用的郵電市場, 一方面要繼續放開郵電通信市場。 在確保國家通信網由國家投資并經營外,對地方通信,如本地電話通信、本地郵遞通信還可以進一步放開,應允許地方政府參與投資和經營,這樣有利于地方財力、物力流向郵電通信行業。 另一方面要改變單一地由國家定價的方式,充分發揮價格的杠桿作用,引導郵電通信企業生產經營。
3.2 合理投資建設電信服務設備
從電信產業的規模經濟性可以看出, 電信產業要得到足夠規模的用戶, 從而降低產業成本, 就要擴大網絡的覆蓋區域,為發展更多的用戶提供保障。 因此,電信企業要對城市內和不同城市之間的通信狀況進行分析,發現其中的不足,例如某些地區網絡信號覆蓋較弱或者沒有被覆蓋而導致的通話質量較差,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的進行規模性的投資建設,增大網絡的覆蓋率。 另一方面,對于農村等網絡沒有普及的地區,電信產業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投資建設, 特別是在提供互聯網服務時,由于農村網絡的不普及性,因此,可以通過在電話座機上加網絡接人口或安裝無線網絡設備, 從而減少大規模安裝光纜造成成本增加的現象。
3.3 完善運營商網間結算方案
我國的電信運營商主要有中國電信、移動、網通和聯通四家,四者之間存在很強的競爭關系。 網間結算是指不同運營商之間產生的費用結算, 例如不同運營商的通話收費標準也不相同,運營商之間也存在一定的矛盾。 當前我國運營商網間結算都是基于消費而定, 而不是基于成本的網間結算政策,雖然簡便易行,但是卻不能準確反映和補償互聯產生的成本。 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互聯互通的順利進行。 因此,各個運營商之間要通過合理的探討, 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網間結算體系,統一標準,最終促進電信產業經濟的和諧發展。
3.4 共建共享資源
國家、政府是轉軌的決策人和推動者,也是轉軌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主體。 主管政府應從運營商的角度出發,幫助其與市政、道路規劃、城鄉規劃部門進行協調,對共建共享項目給予政策便利甚至賠補優惠,為運營商創造寬松的政策環境,充分調動其共建共享的積極性。 各大運營商保有的基礎資源規模差異較大,資源不對等,造成“共享”的難度較大。 但“共建”可以針對一些新建項目,運營商之間有共同需求,相互配合難度較小。 而且運營商通過“共建”可切實有效地降低建設成本,因此可以先推進“共建”。 當大家都充分享受到“共建”的好處時,再進一步推進“共享”必然水到渠成。
4 結束語
總之,電信產業的經濟特點對電信的經濟形態具有較大的影響,政府和運營商要高度重視,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的改進,在遵守競爭秩序和競爭環境的同時,積極推動改革,使中國電信產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屹立不倒,為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做貢獻。
參考文獻
[1]楊培芳.“兩化 ”融合與我國通信業[J].電信軟件科學研究,2009,(5):27-38.
[2]李艷燕.通信業對國民經濟增長貢獻的計量分析[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7,(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