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美
【摘要】靜脈輸液是臨床治療常用的給藥方法,也是臨床護士必須要掌握的一項常規操作。若護理得當,則能減少對患者造成的刺激疼痛感、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醫患糾紛。本文就對臨床護理中靜脈輸液相關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臨床護理;靜脈輸液;血管穿刺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6..01
靜脈輸液是臨床治療、搶救患者的一項重要手段,同時也是護士基礎護理的一項重要內容。高質量的靜脈輸液能夠為挽救患者生命安全提供重要支持,相反則可能會引發患者不滿、甚至威脅到其生命安全。因此把握靜脈輸液的配藥、排氣、血管選擇等相關技巧,對提高靜脈輸液質量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 靜脈輸液護理中的注意問題
1.1 粉劑藥物配置
靜脈輸液的首個工作步驟是配置液體,而該環節的工作要嚴格落實無菌操作。先用注射器向輸液瓶中注入10~20 mL的空氣,再回抽液體注入到粉劑藥物瓶當中,至藥粉完全溶解后,注射器內空氣推注小部分到藥瓶當中、回抽藥液,注入輸液瓶。把藥液注入到輸液瓶中之后,注射器同時在輸液瓶中回抽10~20 mL的空針,轉而將輸液器插入輸液瓶,這樣可以預防液體不下降而導致發生針頭阻塞的問題。
1.2 配伍禁忌判斷
在加藥前,評估患者靜脈用藥情況,判斷液體間是否有配伍禁忌,尤其是要注意新藥的使用,使用前要徹底學習新藥有關知識,特別要注意是否有配伍禁忌的注意事項。對沒有明確配伍禁忌的中藥制劑與抗生素,應嚴格使用等滲液對輸液管進行沖洗,以免藥物于輸液管當中相互混合[1]。
1.3 排氣和液體更換護理
排氣操作時,要將滴管倒轉朝上、再打開輸液管調節器,當液體流到滴管當中有1/3滿度時,右手中指與食指將滴管上端輸液管進行反折,并迅速倒轉回滴管,輕輕施以擠壓,保證液體能夠順利通過滴管和下段輸液導管的交界,避免有氣泡形成。
液體更換時要先把瓶口朝上,插進輸液器,稍等片刻在空氣排出之后,再倒掛于輸液架上,以此來防止有液體經通氣管溢出來,從而杜絕因藥物劑量減少影響輸液效果的獲得。把握液體更換的護理技巧,能減少藥物的浪費、預防滴管液體流空而造成空氣栓塞問題。
2 靜脈輸液穿刺方法的選擇
2.1 老年患者手足背穿刺
因老年患者年齡較大、且多合并伴有慢性疾病,所以也就決定了其手足靜脈細小、表淺、彈性差、皮下脂肪少的特點,穿刺起來具有一定難度[2]。穿刺之前,應對患者血管特點進行了解,并在徹底暴露的前提下,看清走行,把握好深淺、粗細。因手足末梢神經對疼痛刺激是非常敏感的,所以考慮到這一點,進針應穩快、準,寧淺勿深,以免因疼痛刺激造成血管收縮而導致穿刺失敗。進針前可以預先比量一下針體和血管長度,再決定進針的長短。穿刺時叮囑患者無需握拳,自然放松就好,這樣反而進針快、回血快、疼痛感小。
2.2 幼兒頭皮穿刺
一般對幼兒的頭皮靜脈輸液,建議使用向心端穿刺法,穿刺操作時,保持針斜面和皮膚角度在10°左右,當針穿刺到皮下后,保持緩慢的進針速度,因為過快會刺破血管。見血后立即停止進針。
2.3 嚴重失血、脫水患者的穿刺
對這一類特殊患者建議使用負壓穿刺法,依據常規方法關閉調節器,反折調節器下段輸液管的前端,擠出存在于前端的劑量為0.2~0.6 mL的液體,左手將反折處予以固定,針頭液體保持在掛珠狀,然后穿刺,在針頭斜面徹底進入到皮下之后,左手松開。針頭刺入血管便見回血表示穿刺成功。
3 巡視與拔針的護理
對于靜脈輸液的臨床護理,要通過加強巡視來提高護理質量,通常情況下,對健康患者要在30~60 min巡視1次,對特殊病種患者則要縮短到10~20 min巡視1次。巡視時要通過與患者的溝通、交談,向其講解藥物性質、用法、作用等,詢問患者是否自覺有不適感,并幫助患者處理好其生理需求。對輸液反應進行觀察,并保證輸液速度的正常,觀察藥液有無外滲、組織是否發生水腫,針位位置是否妥當等問題,若患者輸液過程當中突然有煩躁不安、口唇紫紺、呼吸急促等反應,考慮是否由于輸液引發了肺水腫,并即刻告知醫生采取處理[3]。
4 討 論
靜脈輸液是臨床診療和護理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求護士能夠熟練掌握穿刺技能、把握輸液技巧,才能保證靜脈輸液的安全性,繼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樊小朋,吳銀華,朱菊娥,等.靜脈輸液專科護理巡查在臨床輸液風險前饋控制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20):1574-1577.
[2] 彭小潔.系統化護理干預對急診靜脈輸液不良反應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4):151-152.
[3] 周慶梅,李維娜,李 靜,等.靜脈輸液治療團隊在外周靜脈輸液優質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2):1703-1705.
本文編輯:吳 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