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要】近年來隨著臨床醫療不斷發展和進步,對于臨床護理中常見風險及預防對策也給予了高度關注和充分重視。特別是對于心內科來說,心內科作為臨床護理風險相對較高一類內科,常見護理風險具備著一定規律,要充分認識常見風險,提出有針對性預防策略及預防對策,將護理風險降至最低,提升護理安全性,規避常見護理風險同時,提升護理工作質量,促進患者身心健康方面綜合恢復。本文就心內科常見護理風險及預防對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心內科;護理風險;預防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6..02
不同時代背景下,常見病也具備著一定差異,人們生活水平、經濟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之后,高血壓和冠心病發病率就呈現一個逐年上漲趨勢,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這一情況,同時加劇了心內科工作壓力,這應對較為突發、多變疾病,護理風險有所提升,護理壓力有所提高,但對護理質量和護理風險卻不容有半分松懈。要充分認識心內科常見護理風險,從而提出針對性預防對策。
1 心內科常見護理風險因素分析
1.1 藥物因素
藥物因素是常見一類護理風險因素,一般心內科治療常見藥物和經常使用藥物都具備著一定特殊性,毒副作用方面較強,如有藥物計量不慎或查對不嚴謹情況,很容易造成患者出現藥物中毒等[1]。諸多臨床藥物中,常見的洋地黃類藥物有效劑量和中毒劑量往往十分接近,如果藥物計量方面出現一定程度問題,那么很容易造成洋地黃中毒,產生護理風險,為患者生命安全和生命健康帶來極為不利影響。除此之外,多巴胺、胺碘酮、多巴酚丁胺都具備著較強血管刺激,很容易出現靜脈炎等情況,如在臨床使用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患者體質情況,很容易造成不良反應或毒副作用。尤其心內科收治患者大多數都是老年患者,年老體弱、靜脈綜合情況不佳,出現并發癥、不良反應或毒副作用幾率相對較大。除此之外,例如硝酸酯類、硝普鈉等藥物容易出現性質不穩定、輸注過快會出現頭暈、頭痛和低血壓等不良反應。患者在進行輸注過程中如果沒有控制好滴速,對于患者會產生一定程度不良影響,加之患者在輕微活動過程中出現頭暈、頭痛、低血壓,很容易造成跌倒等護理風險不良事件。另外一方面,臨床使用藥物往往具備著一定復雜性,不同廠家、不同劑量方面具備著一定差異,如果在用法用量上查對不嚴謹,很容易出現相關風險。在合并用藥方面,如果出現配伍禁忌,很容易造成很多不良反應,在液體內產生絮狀物等方面情況,嚴重會影響患者治療有效性和生命安全。在輸注過程中,滴速控制不佳,也很容易產生不良反應,為患者心肺功能帶來一定程度負擔,嚴重引發急性肺水腫等一系列并發癥。
除了常用藥物之外,該類患者往往病情進展較為迅速,如患者在急性發病過程中,沒有進行有效治療,或采取藥物出現一定程度不對癥等方面情況,很容易會造成患者治療無效,尤其在儀器、設備、藥物方面應急處理能力較差,很容易造成一定程度護理風險,也是常見心內科護理風險之一。
1.2 患者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也是常見一類護理風險因素,具體表現在于患者自身生理病理及心理因素、疾病因素、對于疾病缺乏重視因素和治療期望過高因素[2]。這三方面因素構成了患者自身護理風險,尤其患者年齡較大,往往同時罹患多種慢性病,特別針對與起病較急的疾病來說,病情反復、久治不愈等,都為患者帶來沉重心理負擔、家庭負擔和經濟負擔,患者自身一些負性情緒也會影響治療預后和治療效果,嚴重可能會誘發猝死等。除此之外,對于疾病缺乏重視、治療依從性較差也是常見一類護理風險,由于缺乏重視,患者自身對于疾病缺少正確認知和關注,不按時遵醫囑治療,沒有積極配合治療,很容易讓病情持續性進展,嚴重引發不可挽回的惡性嚴重后果。另外一方面,患者對于心內科疾病復雜性缺乏正確了解,很容易對于疾病治療效果期待值過高,期望過高,沒有對自身疾病情況有系統性正確認識,在長久治療下患者疾病嚴重等情況之后,很容易造成負性情緒,從而降低對于醫務人員信任度,不愿配合治療,產生臨床護理風險。
1.3 護士因素
護理人員因素是相對關鍵一類因素,由于缺乏應變能力和應變經驗,專業技能不足、業務經驗缺乏、職業素養不夠、有效溝通較少和護理記錄缺乏準確和規范性,都為護理工作帶來一定程度風險。護士是護理操作執行者、主導者,當護士自身能力不過關,所引起護理風險不容小覷,由此可見,要充分認識到心內科常見護理風險及相關特點,從而有效剔除針對性預防對策,提升護理安全性和護理質量,來降低護理工作可能帶來的風險情況。
2 心內科常見護理風險預防對策分析
2.1 嚴格進行醫囑及藥物查對
需要嚴格進行醫囑及相關藥品計量、廠家、用法、用量等方面查對,準確進行醫囑執行和落實基礎上,對于常見藥品、常見廠家及用途用量、合并用藥、配伍禁忌也需要進行熟知,從而有效查對醫囑、核實醫囑[3]。查對醫囑和執行醫囑是護士操作規范中極為關鍵、極為重要一部分,特別對于特殊性藥品可能引起特殊不良反應要進行充分熟悉,在實際護理工作中根據個體化差異進行關注,充分降低在藥物方面可能為患者帶來的護理風險。
除此之外,常用搶救設備設施也需要進行及時查驗,定期檢查、消毒和維修,掌握常用設備自身安全管理有效性,掌握使用方法,定期進行使用方法及藥理知識培訓,從而提升護理工作質量,降低常見護理工作風險,有效提升實際工作效果。
2.2 加強患者溝通和健康教育
與患者溝通和進行健康教育是心內科護理中相對重要一部分內容,其自身價值和意義非同小可,要不斷加強和患者之間溝通,加強健康教育,圍繞著患者疾病與患者本人、患者家屬進行溝通[4]。及時對患者自身狀態進行發現,令患者逐步系統性認知疾病,向患者傳達治療中細節問題,做好日常宣教工作,了解患者和家屬真實想法,積極進行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通過該類措施,可以極大程度降低患者自身風險因素及患者家屬風險因素,同時對于患者積極進行健康指導之后,患者在生活方面及治療方面依從性也可以進行合理有效提升,避免患者對醫療操作和醫務人員缺乏信任。
另外一方面,在進行護理工作中,要注重對于患者身心健康方面恢復,注重對于患者進行疏導,消除患者負性情緒。有臨床研究表明,心內科患者一系列疾病發病過程中,患者負性情緒是十分常見一類誘發因素,對于患者負面影響較大,需要充分關注、高度重視,加強對于患者健康宣教和溝通,注重人文關懷。
2.3 加強護士執業培訓
護理發展十分迅速,這與現如今醫療科技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另外一方面與社會發展有著很大關聯性。社會開始注重多元化發展,注重人文化發展,所以在這一過程中,護理也需要充分考慮到人文性特點和心理關懷特點,護士執業培訓除了在技術、技能、業務方面進行培訓之外,還需要注重對于患者職業素養方面培養。除了硬性的規范化書寫、技能培訓之外,還要注重人文關懷,注重對于護士方面柔性管理。在降低護士工作壓力同時,還要注重個人文化管理,與職業素養等方面進行齊驅并進,從而有效針對性降低護理風險。由此可見,護理風險是方方面面的,預防策略也需要從實際角度出發,每一個方面都要周全、周顧,考慮到不同影響因素的不同處理方法,從而提升實際風險管理工作有效性,降低心內科護理工作風險,提升護理安全管理。
3 結束語
如上所述,心內科常見護理風險較多,可以大體分為藥物因素、患者因素和護士因素三大類,在進行預防過程中,要不斷加強護士專業素養,加強對于患者健康宣教,加強藥理知識和急診急救技能,從而改善和彌補原有風險管理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1] 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對策[J].中國衛生產業,2018,v.15;No.356(21):00079-00080.
[2] 李信鴻.心內科常見的護理風險隱患及防范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27):00226-00227.
[3] 佚 名.淺談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因素及防范對策[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20):00030+00035.
[4] 李淑麗.老年心血管內科患者在護理風險中的評估和管理對策[J].中國衛生產業,2017(35):00038-00039.
本文編輯:吳 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