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楠,朱淼淼,任書軍
(1.遼寧省水資源管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沈陽 110003;2.遼寧江河水利水電新技術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03;3.葫蘆島市水利事務服務中心,遼寧 葫蘆島 125000)
水土流失會導致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加劇,威脅生態、防洪、飲水和糧食安全[1],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為貫徹落實十九大關于“加快生態文明體制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方針及《中共遼寧省委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根據遼寧省水利廳《關于開展全省水土保持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遼水規計函〔2012〕13號)的部署,鐵嶺市組織開展了《鐵嶺市水土保持規劃(2017—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的編制工作。《規劃》的編制有助于系統分析全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現狀,準確把握水土保持面臨的新形勢,以合理開發利用水土資源、防治水土流失為主線,科學制定水土保持方略,確定水土流失防治目標、任務、布局和對策措施,為維護良好生態、促進江河治理、保障飲水安全、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2]。本研究根據鐵嶺市水土流失現狀及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規劃》提出的水土保持總體布局與防治方略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為當地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提供參考。
鐵嶺市位于遼寧省北部,地勢東高西低,東部為吉林哈達嶺的延伸部分,為低山丘陵區,中部為略有起伏的殘丘平原,西部為廣闊的遼河沖積平原。全市河流眾多,水系以遼河水系為主,流域面積10 km2以上的河流有301條,其中流域面積10~50 km2的235條、50~200 km2的41條、200 km2以上的 25條。鐵嶺市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全年日照時數2 600 h,年平均降水量665 mm,年平均氣溫6.3 ℃,全年無霜期134~160 d。鐵嶺市位于長白山植物區系針闊混交林地帶,植被種類繁多,共有植物50科115屬455種。土壤類型從東向西依次分布暗棕壤、棕壤、黑土或草甸土、風沙土。
鐵嶺市下轄2個市轄區、1個開發區、3個縣、2個縣級市,共89個鎮(鄉),總人口299.8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69.94萬人,占總人口的56.67%,有農業勞力59.82萬人。全市土地總面積1.30萬km2,其中耕地面積66.31萬hm2。全市人口密度為231人/km2,人均耕地面積為0.22 hm2,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為0.39 hm2。
根據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況公報,鐵嶺市有土壤侵蝕面積2 934.23 km2,占土地總面積的22.57%。土壤侵蝕以水力侵蝕為主,兼有風蝕,中度及以上侵蝕面積占總侵蝕面積的43.68%。
面對水土流失嚴重的狀況,全市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水土保持工作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水土保持投入力度、治理速度不能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水土流失和山洪災害仍然是鐵嶺市頭號生態環境問題,同時生產建設項目建設導致的水土流失治理問題也日益突出。二是治理成果保存率有待提高。水土流失地區的生態環境比較惡劣,采取的生物措施通常不能一次成功,即使成功的也需要幾年才能充分發揮效益,再加上人為破壞,鞏固及保護治理成果的難度很大。目前尚未形成系統的保護治理成果的相關機制。在調動農民治理水土流失的積極性方面,尚未根據“誰治理、誰受益、誰管護”原則建立起切實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長期管護制度。此外,產權和使用權不明晰,治理成果在拍賣、承包、繼承、轉讓等方面缺乏健全制度和機制的支持,單純依靠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督無法得到有效維護。三是科研和科技推廣滯后,隊伍建設有待提高。水土保持科技推廣體系不健全,許多水土保持科研成果和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不能快速推廣應用,制約了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水平的提高。此外,各地在水土保持監督體系建設、制度完善、人員和辦公設施配備等方面差異很大,也會影響治理效果。
按照《規劃》部署,綜合分析鐵嶺市水土流失現狀和發展趨勢、水土保持功能的維護和需求,最終形成依托遼河和京哈高速兩條生態綠化帶,以清河、柴河、凡河三條濱水綠軸為骨架的東部山地丘陵防治片區、中部平原生態治理片區、西部低丘農田防護片區的“兩帶、三軸、三片”的綜合防治戰略格局。本研究以《規劃》確定的各分區為單元,根據各單元水土流失現狀和水土保持需求[3],圍繞水土流失防治目標和任務進行布置,綜合考慮水文氣象、地形地貌、水資源、經濟發展等因素,因地制宜確定各分區的水土保持方向及防治方略。
(1)東南部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區。該區涉及鐵嶺市銀州區、清河區、開發區、西豐縣、開原市、鐵嶺縣,土地總面積8 397.52 km2,有水土流失面積1 973.64 km2。土壤侵蝕類型以水力侵蝕為主,其中輕度侵蝕面積983.06 km2、中度518.20 km2、強烈242.49 km2、極強烈167.13 km2、劇烈62.76 km2,中度及以上侵蝕面積占到50%以上。該區是鐵嶺市重點開發區域,在鐵嶺市城市總體規劃中其產業發展導向定位是依托農林資源、生態資源,以農林資源加工、生態旅游為特色,重點發展旅游業。
防治方略:針對該區人口密集、經濟活動集中的特點,強化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以城市規劃為基礎,以開發建設項目為單元,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實行綜合整治;維系生態環境,減輕面源污染,改善水質,做好清河水庫、柴河水庫、榛子嶺水庫、南城子水庫等重要飲用水源區防護,保障下游供水安全;以提升東部區域的土壤保持功能為目的,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強農田防護,保障糧食生產安全;遏制礦山資源無序開采、亂砍濫伐等人為破壞現象[4],保護好表土資源,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維系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2)西部漫川漫崗農田防護區。該區位于鐵嶺市西部,主要涉及調兵山市,總面積262.43 km2,有水土流失面積54.35 km2。土壤侵蝕以水力侵蝕為主,其中輕度侵蝕面積36.52 km2、中度10.34 km2、強烈5.45 km2、極強烈1.95 km2、劇烈0.09 km2,中度及以上侵蝕面積占32.81%。該區臨近內蒙古,是防止科爾沁沙地向鐵嶺東部侵襲的重要屏障,因此要著重加強自然景觀保護,減少河湖庫泥沙淤積,保護土地生產力。
防治方略:該區西部為低丘,東部為平原,要重點加強西部山區的水土保持工作,搞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保護水土資源;要減輕東部平原地區風沙對居民生產生活的影響,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達到改善農田小氣候、改良土壤的目的,努力提高土地生產力,營造適宜的人居環境[5]。
(3)北部漫川漫崗保土固沙區。該區位于鐵嶺市北部,主要涉及昌圖縣,總面積4 324.55 km2,有水土流失面積906.24 km2,其中風力侵蝕面積41.47 km2。土壤侵蝕類型以水力侵蝕為主,兼有風蝕,其中輕度侵蝕面積633.10 km2、中度172.59 km2、強烈78.83 km2、極強烈20.12 km2、劇烈1.60 km2,中度及以上侵蝕面積占到30.14%。
防治方略:為建設遼寧省北部生態屏障,通過防治風沙災害,保護北部漫川漫崗保土固沙區水土資源,保障糧食生產安全,促進經濟發展;通過改造和治理北部漫川漫崗保土固沙區坡耕地,提高農業生產力;通過植樹造林,提高植被覆蓋率,豐富生物多樣性;在條件適宜的區域,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促進經濟發展[6]。
《規劃》統籌考慮水土保持與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江河污染治理、土地生產力提高、飲水安全保障,以及改善貧困、促進地區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7],在水土保持重點項目的安排上,也力求實現區域內的最大合理化。基于此,《規劃》以工程分類管理為統領,兼顧分區防治的原則,結合鐵嶺市續建重點工程項目和擬建重點工程項目,根據《規劃》的總體部署,確定了鐵嶺市規劃期的水土保持重點項目,即大型水庫水源區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程、重點區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以及侵蝕溝綜合治理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