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鎮瑋,林美卿
(山東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泰安271018)
福柯關于知識的論述主要體現在其《詞與物》這本專著中。他運用知識考古學的方法對知識在不同歷史階段的變遷進行考察,分析不同知識領域的話語,尋找該類知識何以出現、以何種結構出現、何以發展。具體來說,這種考古學方法的研究對象是知識的主體、知識的對象以及各種概念建構起來的規則體系,福柯稱這種規則體系為“知識型”。正是對于“知識型”的考察研究,福柯區分了知識的三種歷史階段:文藝復興、古典時代(17 與18 世紀)和現代階段(19 世紀)[1]。在對“知識型”的不斷研究中,福柯發現:任何一種思想的出現都會受到一種隱藏的規則系統的約束,也就是說思想一旦出現,就會服從這種隱藏的規則,最終表現出反應這一規則體系的特點,福柯稱這種隱藏的體系為“匿名的話語規則”。這種“匿名的話語規則”實際上就是權力的象征。在《詞與物》最后一章中,福柯用“人之死”一詞預言了知識的發展:知識是由人創造出來的,本應該反映人的主觀性,但是現實中知識卻被這種“匿名的話語規則”所控制,不是人決定知識,而是知識決定人。從這種意義上來看,“人之死”的預測是有其道理的。
福柯在《規訓與懲罰》一書中追溯了社會懲罰方式的演變過程,公開殘酷的統治逐漸變化為一種隱藏的、心理的統治,即一種規訓。并且福柯認為,規訓的對象已經不是在單純的人身上,而是整個社會,包括知識。規訓的出現是司法體系話語規則變化的結果,或者是一種新的話語模式的建立,但實際上是一種權力運行方式的改變。“一種新的懲罰方式的建立,需要建立一套能夠永遠服從權力的規則,正如舊的公開處決最重要的意義是君主權力的報復,新的規則依然需要維持一個中心原則,這個原則就是對權力的絕對服從。”[2]福柯在《規訓與懲罰》中通過闡述邊沁設計的全景敞視建筑來說明了一種全景敞視主義的出現。全景敞視建筑能夠“在被囚禁者身上造成一種有意識的和持續性的可見狀態,從而確保權力自動地發揮作用。”[3]全景敞視主義的出現也就意味著規訓的普遍化,更意味著權力的普遍化,各種紀律、學校、醫院……都體現著規訓。在福柯看來,人文科學也逃脫不了被規訓的命運,我們學到的知識也是被規訓之后的。
福柯權力話語中的主體指的是社會中每個人的“主體性”,福柯的研究表明,仿佛整個社會都是一個“全景敞視的監獄”,每個人都在受到權力決定的知識、話語、理性、真理的影響,人的個體主體性得不到發揮。對于這一點,福柯給予了一種解決的辦法,即主體的自我救贖。這種救贖的方式就是“生存美學”的生成,說到底就是一種“自我關懷”。“就是把審美創造當成人生的首要內容,以關懷自身為核心,將自己的生活當成一部藝術品,通過思想、情感、生活風格、語言表達和運用的藝術化,使生存變成一種不斷逾越、創造和充滿快感的審美享受過程。”[4]這種主體自我救贖的方式實際上是人們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以及個人與個人的關系的方法,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慰藉。
福柯的權力話語理論既是對這種現實的“權力—話語”“權力—知識”體系的反應,同時也是一種批判,雖然現實的社會擺脫不了這種權力話語的關系,“不存在絕對客觀的知識,知識的生產、傳播和消費始終與權力糾葛在一起。”[5]福柯主張最終追求的還是個人的主體性。但需要注意的是,福柯權力話語理論是基于西方資產階級國家的考察,所說的權力也是資產階級的權力體系,本質上是為了資產階級的利益,而社會主義中國的權力體系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話語首先是意識形態的表現形式,從而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表現形式。意識形態作為一個哲學概念最早出現時即作為觀念學的存在,最通俗來講,意識形態是價值觀念的集合,是觀念的上層建筑。所以這種價值觀念的集合是以一種哲學話語體系表現出來的。馬克思主義是被實踐證明的,關于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最終獲得人類解放實現共產主義的科學,這一科學是由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組成的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涵蓋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所以,馬克思主義首先也是通過理論體系、理論話語的形式表現出來的。由此,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建設首先就要掌握意識形態的話語權。
當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是作為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發展的,一方面,在學科門類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是法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在一級學科之下還有相應的二級學科,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也是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另一方面,從黨和國家的層面來看,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的指導思想,也是在不斷被學習、宣傳、傳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腳步從未停歇。作為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方式是會議、文件、政策、法律、講話、新聞等等,作為學科,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方式是著作、教材、課堂、論壇等等,這一系列最根本的都是以一種話語的方式進行傳播。由此,話語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方式,從而,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建設從根本上說是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設。
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早已不是隱性的,各種西化、丑化、分化、腐化、淡化、融化的言論頻發、思潮迭起,甚至還有反國家政權、反對黨的領導的暗流不時涌動。這一切反對勢力的反對行動幾乎全部都是從意識形態領域入手,也都是在意識形態話語上挑戰我們的話語權。“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6]在和平年代面對意識形態話語上的挑戰,我們也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馬克思主義的話語自然也就成為了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有力武器。馬克思主義的話語是科學的、是代表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是實踐的、同時也是不斷發展和開放的,是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有力武器。由此,意識形態話語權在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建設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1.完善學科體系建設。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科體系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包含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培養體系、人才體系和學術體系等幾個方面。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課程體系不僅要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的核心課程建設,還要涉及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新聞學等相關學科的主干課程,學習者在完成課程體系的全部課程后不僅能熟練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專業知識,還能了解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既要專業又要全面。同時還要注意實踐課程的建設,理論只有在運用到實踐中才能展現出其力量,實踐課程是提升學習者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重要途徑。課程確定后課程的開課計劃也需慎重,應符合知識的連續性和難易程度的合理搭配。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教材體系是理論的重要載體,教材的選擇首先要切合所開課程,應大致包含所開課程的最基礎知識,能幫助學習者學習課程;其次,教材的選擇要具有權威性,要保證是該方向領域內專家學者公認的最權威的觀點和內容;再次,教材的選擇還應契合學習者的自身條件,充分考慮到學習者的學業背景、理解能力、學習能力等各方面;最后,根據現實情況編寫的講義、學案等更加具有針對性,是學科體系建設中不容忽視的一部分。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培養體系不僅要關注“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怎么培養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注重培養學習者“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的品質,注重培養學習者“干社會主義事業”的熱情。培養體系要圍繞著“政治信仰堅定、理論功底扎實、專業技能突出、實踐能力過硬”的標準,力爭把每一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者培養成“格物誠正修身齊家報國”的人才,培養成具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精神的人才。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人才體系建設對于建立健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具有重要意義。人才體系建設最重要的是人才素質的培養,這其中包含道德素質、政治素質、思想素質、知識素質、思維素質、創新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其次重要的是人才專業方向背景、學歷層次、年齡組成等結構的合理化設置。除此之外,人才的發展對于人才體系的建設具有推動作用,要為人才的發展提供廣闊的舞臺,要創建激勵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促使人才發展出成效。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學術體系建設是關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的重要方面。學術體系的建設要注重繼承性、民族性、原創性、時代性、系統性和專業性,要始終同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的需求緊密聯系在一起,也就是要有問題導向和人民立場。學術體系中的學術方向、學術選題、學術規范、學術獎勵等各方面都要有良好的舉措辦法,保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學術水平和學術成果不斷提升。當前學術體系建設可以考慮跨學科、跨領域的合作和研究,充分挖掘馬克思主義的現實價值。
2.發揮學科職能作用。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職能的發揮是建立健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必要部分,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五路大軍應當發揮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教育、宣傳、研究、創新和斗爭職能,在實踐中建設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
一是教育職能。黨政領導干部、部隊官兵、青年學子是必須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最廣大的群體。這關系到黨的建設這一偉大工程,關系到軍隊建設這一重要工作,關系到“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以及怎樣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關系到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五路大軍需要完全承擔起這一教育工作,確保教育的質量和成效。二是宣傳職能。做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思想工作是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大眾化的重要途徑。三是研究職能。馬克思主義誕生已有200 年的歷史,傳入中國有100 多年的歷史,馬克思主義又是一個龐大的理論系統,所以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工作仍然不能停止,應繼續從馬克思主義中探索和挖掘指導中國發展實踐的理論和思想。四是創新職能。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創新過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應當始終發揮好這項職能,只有最符合時代和人民的理論才能牢牢把握住意識形態的話語權。五是斗爭職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最特殊的職能就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職能,而這一職能的發揮恰恰是從建立馬克思主義的話語體系入手的,這對于建設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1.領導機制。
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首先就要加強黨對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把握,構建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領導機制,這是當前以及今后一段時間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要構建黨對意識形態話語權領導的導向機制,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方面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要構建黨對意識形態話語權領導的民生機制,關鍵在于聚民心,發揮好輿論導向作用;要構建黨對意識形態話語權領導的人才培養機制,培養能擔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業的時代新人;要構建黨對意識形態話語權領導的文化機制,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2.國家政策。
國家政策的制定代表了國家發展的選擇和發展的方向,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確立就代表國家在大政方針上已經牢牢掌握住了意識形態的話語權,但是面對意識形態領域的各種挑戰,還需要在政策體系上體現出對話語權的掌握。例如,國家輿論與公共政策關于意識形態方面要有明確的規定和解決辦法;文化教育政策中要突出傾斜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學科,支持其發展;宗教與民族政策中對于各宗教和各民族的發展要有科學的處理方法,既要鼓勵、幫助其發展,又要在原則問題上進行明確規定。
3.國家法律強制力。
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設需要有國家法律和強制力的支撐,這不僅是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關鍵策略。立法機關應該制定明確的法律法規,打擊一切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普世價值論”、憲政民主、“新聞自由”、公民社會以及儒化思潮、公共知識分子思潮等一系列西化、丑化、分化、腐化、淡化和融化的錯誤言論和思潮,維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設。意識形態領域斗爭較嚴重、情況較復雜的情況下,國家強制力可以發揮相應作用。
1.緊密貼近人民大眾,用馬克思主義解決實際問題。
馬克思主義剛剛傳入中國時也一度引起各地人民群眾的熱烈反響,人民大眾并不知道馬克思主義是什么,為什么選擇馬克思主義,但卻知道馬克思主義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對于人民大眾來說,能指導實踐,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理論才是人民群眾需要的理論,這樣的理論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接受和支持。馬克思主義在現在仍然需要發揮其理論的實踐性,緊緊貼近人民大眾的現實生活,解決人民大眾在生活、實踐中的問題和難處,讓馬克思主義在人民大眾心里建立起指導地位。這樣馬克思主義才能算是真正的大眾化。
2.理論宣傳采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
馬克思主義對于沒有相關知識背景的人民大眾來說理解和應用都有一定的難度,甚至由于馬克思主義較強的理論性,很多人民群眾直接產生排斥心理。采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會讓晦澀的語言變得簡單,會使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形象,會更容易讓人民大眾理解和接受。黨的十九大以來,電視、網絡等新媒體平臺播出了大量理論學習類節目,例如“馬克思是對的”“理響新時代”“新時代學習大會”“社會主義有點‘潮’”等,這些節目都達到了很好的效果,這對于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也是今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一條有效路徑。
3.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實現大眾化的前提。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推進主要是獲取人民大眾的廣泛認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實際情況、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等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更具有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這樣更有拉近人民大眾與馬克思主義的距離,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前提。
在和平年代,國家安全更側重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也就越發重要,推進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建設的關鍵是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福柯權力話語理論在知識維度、權力維度和人民維度啟發我們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路徑,這三個層面可以作為今后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思路,在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乃至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方面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