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成亮

宣卷始于宋元時期,是繼承唐代佛教“講經”的傳統而產生的一種新的說唱方式。早期的宣卷在寺廟舉行,分講唱經文和演唱佛經故事兩種,演唱者也均為僧人。清同治、光緒年間,寶(宣)卷發展為民間說唱曲藝,并產生了專門從事宣卷的民間藝人,宣卷藝術也由此得到很大的發展。宣卷調無行當及男女腔之分,主要運用不同音色表現各種人物。主唱是宣卷班子中的靈魂,擔負著演繹故事、說表情節、演唱曲調的重任;伴唱的幫腔悠長、抒情,有時運用小嗓或翻高,起到補充和對比作用。伴奏時和時停、錯落有致,使宣卷演唱動靜結合,張弛有序。民國時期是宣卷發展的極盛時期。周莊徐士英、大市張亭良、陳墓王秉中等宣卷藝人演藝高超,聲名遠揚。新中國成立后,宣卷一度被視為封建迷信活動而遭禁錮。改革開放后,宣卷重見天日,新一代宣卷藝人也由此登上宣卷藝術舞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錦溪宣卷代表性傳承人王麗娟便是其中的一個杰出代表。
王麗娟1953年1 月出生于蘇州昆山市錦溪鎮張家庫村一個農民家庭。王麗娟之所以走上宣卷藝術之路與她伯父宣卷老藝人王秉中悉心教誨是密不可分的。
王秉中早年在蘇浙滬一帶以唱宣卷為生。宣卷遭禁后,王秉中憑著表演才藝改行進了上海滬劇團,后又轉至蘇州滬劇團。改革開放后,宣卷解禁,已經退休回村的王秉中重操舊業,與王麗娟父親王月中拉起了一個宣卷班子到蘇浙滬一帶演出。20 世紀80 年代,由于一位“幫唱”離開戲班,王秉中就讓侄女王麗娟來試試。受伯父與父親影響,王麗娟自小就喜唱宣卷,私下也學了些,這次她選唱的是劇目是《阿必大回娘家》。“不錯,還真是個唱宣卷的料兒!”王麗娟剛唱完,王秉中便連連贊道。從此,他便著意培養起這個頗有藝術表演天賦的侄女來。
20 世紀90 年代初,周莊景區對外開放后,為吸引游客也著手引進一些藝術表演節目。在伯父鼓勵下,王麗娟獨自擔綱主角來到周莊找活兒。相關部門經試唱考核后,跟她簽了三年的合同。合同雖簽,但王麗娟卻有些犯難,三年得唱多少本戲啊,自己肚里就這么幾出戲本,這可怎么辦?關鍵時刻,伯父王秉中又向她伸出了援手,并將自己珍藏的50 余卷宣卷老腳本悉數傳給王麗娟。這五十余卷老宣卷都是經過王秉中改齊改編過的,可以說是凝聚著他畢生心血的東西。伯父的一番苦心令王麗娟很是感動。王麗娟只讀過小學二年級,許多句子看不懂,王秉中就逐字逐句給她唱,王麗娟再跟著一一背下。為了啃下這五十余部宣卷,四十開外的王麗娟也真是下了大功夫,那段日子,她每天凌晨四點即起,下午演出后接著背。

其實,對宣卷藝術來說,背宣卷只能算是起步功夫。宣卷是個表演的活兒,講得是一個“真”字,即一腔一調、一板一眼、一招一式,循循善誘,要演什么象什么。正如王麗娟自已所說的那樣:“其實背宣卷對我來說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學動物叫,就拿學狗叫來說,大活狗、快死的狗叫法都不一樣,這就需要下苦功夫兒,包括舌頭放什么位置及叫聲聲腔的把控都很有講究,稍有閃失就會失真。臺上就那么幾秒鐘模仿,臺下花的卻是大功夫。還有馬叫,這一聲長鳴我一學就是三年!”
俗話說:梅花香自苦寒來。正是憑著勤奮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王麗娟很快在藝壇脫穎而出。2004 年伯父王秉中去世后,王麗娟便獨當一面,成為錦溪宣卷藝術表演隊的核心,被譽為“錦溪宣卷半邊天”。
宣卷表演一人要演多種角色,時而表,時而唱,時而說,時而演,時而悲愴,時而欣喜,這就很考驗演員應變功力。王麗娟的宣卷表演聲情并茂,且能在各種角色中轉換自如。如果角色是先生她就會手持折扇,聲音低沉;轉身變小姐時,折扇瞬間變成手帕,聲腔曲折溫婉。由于表演逼真,節目結束后,常有觀眾前來向她豎起大姆指:“沒有看到演員時,還真以為幾個人在同時演出呢!”

王麗娟宣卷演得好,請她去演場子的自然也是絡繹不絕,當地廟會、開業、祝壽、結婚等都少不了請她去唱一出。她還常常應邀到上海及蘇州城里去演出,有時半天,有時則連演二、三天。她表演的宣卷《顧鼎臣》《王華買父》《紅鬃烈馬》深受觀眾喜愛。而更令她深受鼓舞的是,當地政府對于宣卷這一錦溪本土藝術之花極為重視。2006 年,“錦溪宣卷”成功申報為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9年,“錦溪宣卷”被列入江蘇省非遺擴展名錄,王麗娟也被列為錦溪宣卷省級傳承人。2010 年,錦溪還被評為“蘇州市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宣卷)”。鎮里每兩年舉辦一次的蘇浙滬宣卷演唱交流會也是盛況空前。除此之外,鎮有關部門還專門組織人馬對錦溪宣卷進行系統發掘、整理,目前已整理出50 多個傳統宣卷劇本,還創作了群眾喜聞樂見的《天堂哪有人間好》《老倆口搬家》《夫妻開河》《三個女人一臺戲》等反映社會生活新風尚的新戲。古鎮一處老建筑也被打造成了宣卷藝術館,宣卷進校園、宣卷講座等活動也開展得紅紅火火。如今宣卷已成為錦溪一張亮麗的明片。
作為錦溪宣卷傳承人,除了到各地演出外,王麗娟還非常注重宣卷人才的培養。她的徒弟張風仙、朱金根、王衛娟如今已是錦溪宣卷的領軍人才。目前,錦溪宣卷已有五個班子,全鎮參加表演人數50 多人,一年演出250 多場。盡管王麗娟現已65 歲了,但她依然活躍在宣卷第一線,一年演出200 多場。有人勸她年紀大了,要注意休息,少演一些,王麗娟回答說:“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宣卷后繼人才缺乏,我希望通過自已演出,讓更多人了解,喜歡宣卷藝術,也希望更多的有文化的年輕人加入到我們隊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