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田航 熊余 儲雯
在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下,重慶郵電大學大力實施“12365”智慧校園建設工程,即以“建成一個智慧校園”為發展目標,強化“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意識”兩個發展思維,根據“應用驅動、技術支撐、流程整合”三個發展原則,積極推進“建設先進可靠的信息基礎公共設施、打造共享可信的校園數據交換中心、構建全面一體的業務管理服務體系、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供跨平臺多維度的信息交互體驗、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防護體系建設”六項主要任務,完善“管理體系、運行機制、隊伍建設、經費投入、制度保障”五項保障措施。為了更好地提供跨平臺多維度的信息交互體驗,學校打造了以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平臺、微信校園卡、手機客戶端等多維平臺組成的微校園,努力構建連接全校師生的泛在移動校園矩陣。
學校發揮學科優勢,自主研發了為師生提供個人信息服務和校內資訊服務的微信小程序“We重郵”。在騰訊公司開通小程序功能的當天即推出該服務,成為全國第一所上線微信小程序的高校,推出當日訪問量即達到11萬余人次。
“We重郵”與學校統一身份認證平臺進行了對接,綁定校園統一身份認證碼和密碼進行師生個人身份識別。其主要有以下功能:
1.資訊服務。抽取辦公自動化系統、教務在線系統、重郵新聞網等校內系統和網站的相關內容集成在We重郵資訊服務欄目分類展示,同時按照點擊率排序聚合為We重郵頭條,為師生提供豐富的校園資訊服務。
2.個人校園信息服務。包含本人課表查詢、考試安排、成績查詢、圖書借閱信息查詢、一卡通消費流水查詢、四六級查詢等師生個人在校園內相關的信息查詢,將教務、圖書館、一卡通等系統的相關信息查詢進行服務集成,為師生提供便捷的校園個人信息查詢。

圖1 多維平臺構建移動微校園矩陣
3.校園公共服務。包含空教室查詢、在校學生查詢、物業報修等。空教室查詢可查詢選擇時間段內的學校所有教室的排課情況,便于學生有效的選擇自習教室;學生查詢為教師提供學生基本信息和考試安排、課表信息查詢等,支撐輔導員老師等對學生的管理工作;物業報修可進行報修申請,與學校后勤服務大廳進行了對接,實現申報實時受理,并可查詢綁定賬號的歷史申報記錄。
學校以“重慶郵電大學官微”、“重郵小幫手”、“重慶郵電大學招生辦公室”、“重郵微校”、“重郵信息化”等微信公眾平臺為載體,通過開發豐富多彩的網絡產品引領學生、舉辦喜聞樂見的網上活動凝聚學生、設置結合實際的網絡欄目服務學生,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趣味性和實效性,探索網絡文化育人的創新發展之路:
1.理想信念教育主題微信產品,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容開發上線了“拼拼價值觀”、“夸父追日”、“奔跑吧兄弟”等10余款原創微信游戲,結合“學習總書記講話做合格共青團員”、教育實踐開發了“學講話問問答”等學習產品,結合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開發了“酷跑2050”等學習產品,參與使用大學生達50萬人次。
2.弘揚主旋律的系列文化創意作品,如創作了動漫微視頻《嗨!我是馬克思》、微信動畫表情包“勵志小雷鋒”,結合“把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在重慶大地上”工作創作了歌曲《點贊重慶》、動圖《重慶穿越大片》、沙畫《情滿兩江》等,受到青年學生和廣大網友的青睞。結合國慶節、國家公祭日、五四青年節、長征勝利8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了“慶國慶升國旗”、“國家公祭重郵師生同祭”、“突出重圍——重走長征路”等線上活動,參與人次超過100萬。
3.愛校榮校系列文化創意作品,創作了沙畫《情系重郵》、影視微紀錄片《重郵相冊》、歌曲《南山南》、H5動畫《重郵的歌》,以及手繪《從大一到大四,你有哪些變化?驚呆了,看哭了!》、《“四個一”,多年后從大學帶走的素質和本領》《致畢業季》等一系列文化創意作品,培育師生愛校、榮校情懷。
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入選騰訊“互聯網+校園”標桿計劃示范工程,挖掘優秀校園公眾號產品,以聯合孵化方式,塑造擁有通用性、行業覆蓋能力的平臺級應用,開發具有強開放性的微后勤、微教務。同時,依托騰訊微校提供的微信校園卡服務平臺,開通了重慶郵電大學微信校園卡,實現物理一卡通和虛擬一卡通的融合:
1.微后勤:包含校園物業報修實現維修服務申報、報修進度查詢、服務評價等,水電費查詢實現師生水電費、欠費情況、預付費余額等查詢,提供方便快捷、即時響應、及時反饋的服務,打造智慧微后勤。
2.微教務:業務辦理預約實現教務相關業務預約,包含預約申請、進度查詢、申請處理等,簡化業務流程、節省業務辦理時間、提高辦事效率、打造智慧微教務,其原創應用欄目“四六級查詢”被全國5000多個微信公眾號嵌入,瀏覽量破1000萬,被騰訊公司評為微信應用“最佳人氣獎”。
3.虛擬校園卡:通過統一身份認證,與“重郵信息化”微信公眾號和“We重郵”小程序無縫連接,并提供綜合績點查詢、計算機等級考試成績查詢等教務相關的線上查詢服務。虛擬校園卡將持續建設和推進,加強深入推廣應用,開展課堂互動、身份解鎖和門禁、一卡通消費、圖書借閱等線下服務。
采用公有云與私有云相結合的方式,重慶郵電大學建設了集成公共服務、校園服務和消息推送、社交功能等的校園移動門戶。校園移動門戶同樣進行統一身份認證,其主要包含以下應用:
1.公共服務。搭建在公有云上的一些常用服務,如快遞查詢、在線翻譯、公開課等。
2.校園服務。搭建在學校的私有云上,依托學校數據中心和校內各業務系統提供碎片化的校園管理與服務,包含個人日程、校園卡管理、晚歸管理、學生離返校登記、請銷假、學生信息填表等服務。個人日程提供基于校歷的日程管理;校園卡管理可進行校園一卡通信息查詢、掛失等;晚歸管理與學生宿舍管理系統進行了數據對接,自動記錄學生的晚歸情況,學生可進行晚歸說明、申述等,宿舍管理員、輔導員老師等可進行審核和管理;學生離返校登記分別為學生和輔導員老師提供節假日離校、留校、在/返校的登記和管理;請銷假為師生提供請假、銷假的申請、審核與管理等;學生信息填報由學生管理部門進行學生填報表單發布,學生可進行表單填寫。
3.消息推送。進行單人、群組消息推送,如向師生點對點推送消息,向黨員、班團干部等特定群組推送消息等。
4.社交功能。校內師生實名的溝通交流圈子,為師生提供積極向上的溝通平臺,也為校內部門提供靈活的信息、活動發布平臺。
目前,學校的微校園建設已初見成效,構建的移動校園矩陣實現了對全校2萬余名師生的全面覆蓋和有效連接。學校榮獲重慶市首批教育信息化先進單位、重慶市首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微信小程序“We重郵”上線后日均訪問次數1萬以上,訪問人數1千以上;微信公眾平臺“重郵小幫手”被評為“重慶十大微信公眾號”,其綜合影響力獲騰訊微校全國高校公眾號排行榜第二名(總榜),被團中央評為“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四進四信’活動優秀項目”;以微校園建設為重要內容的“互聯網+智慧校園”創新探索與實踐成功入選2017年度中國“互聯網+”優秀案例5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