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川省綿陽中學實驗學校2016級23班 李鳴禧
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以sp2雜化方式形成的蜂窩狀平面薄膜,是一種只有一個原子層厚度的二維材料,所以又叫單原子層石墨。由于具備良好的強度、韌性,導電、導熱性能及光學特性,石墨烯在物理學、材料學、電子信息、計算機、航空航天等領域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雖然科學家已經發現并成功獲得了石墨烯,但現階段工業生產石墨烯的效率低、成本高,使得石墨烯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不利于石墨烯產業的發展。
目前,石墨烯的主要制取方法有粉體生產法和薄膜生產法。粉體生產法主要有機械剝離法、氧化還原法、SIC外延法,薄膜生產法主要是化學氣相沉積法。
粉體生產法中的機械剝離法效率過低,氧化還原法生產出的石墨烯質量不好,SIC外延法對設備的要求較高。化學氣相沉積法的成本較高,工藝也不完善。
我想對粉體生產法中的機械剝離法進行改良。2004年,科學家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想到用膠粘石墨,把膠撕下來就能得到一片石墨烯。既然可以用膠粘下一片石墨烯,我們能不能也想一種方法,一層層地將石墨烯從石墨上剝離?

圖1
1.如圖1所示,將一塊石墨放進水中,要求此石墨的每一層都處于水平位置。
2.將其冷凍,待水結冰后拿出,削去上層的冰塊,讓石墨的頂端平面與冰面在同一平面上。
3.用一塊加熱到一定溫度(此溫度需要實驗測得,為最佳溫度)的鐵片(或其他材質,此材質的最終確定也需進行實驗),將其置于冰的表面高速滑過。稍加熱鐵片,所得石墨烯會自動從鐵片脫落。
4.重復以上操作,可制得大量石墨烯。

圖2
如圖2所示,深色球為水分子(此時為冰),淺色球為碳原子,AB為鐵片。當鐵片加熱后飛速滑過冰凍后的石墨表面時,冰剛好融化一層(此過程的溫度與鐵片滑過的速度應精確控制),此時的第一層碳原子會吸附在鐵片上,因為水平方向有較大的摩擦力(如同兩片中間有水的玻璃,由于大氣壓力與分子間作用力的共同作用,其間的吸附力與摩擦力都很大),鐵片將帶動第一層碳原子與它一起運動,可第一層碳原子又與第二層碳原子間有范德華力,使得第一層碳原子想帶動下面幾層一起運動。
由于石墨材料分層結構的特性,層間范德華力較弱,且第二層冰未融化繼而阻止了第二層碳原子的移動,所以第一層碳原子就從碳塊上脫離到高速運動的鐵片上。
加熱的鐵片冷卻后,由于石墨烯與鐵片在受熱時形變不同,石墨烯部分位置與鐵片發生相對滑動且兩者之間的大氣壓力消失,使得石墨烯從鐵片上脫落,從而制得大量石墨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