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啟鈞
(湖南省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研究院,湖南 長沙 410000)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的要求,需要定期對電梯的運行狀況進行監督檢驗,這份工作不僅僅是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是為我國經濟穩定發展作出的安全保障。為了落實安全責任制度,各監督檢驗部門應當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進行一系列的質量檢測工作。《特種設備使用管理規則》規定,電梯使用單位對電梯使用過程中的安全與節能負主體責任。施工單位和使用單位應當嚴格按照特種設備的安全技術規范和要求接受監督檢驗,未經監督檢驗或定期檢驗合格的電梯不得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明確規定,電梯使用單位應在檢驗合格有效期屆滿前一個月向特種設備檢驗機構提出定期檢驗要求,否則將處以相應的處罰。此外,特種設備的使用單位應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辦理使用登記,登記標志應當放在顯著位置,以便檢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和《特種設備使用管理規則》對電梯使用單位提出了以上嚴格的安全要求,目的在于確保民生安全和企業經濟穩定發展,使用單位相關人員應積極配合工作,保證特種設備的安全使用。
為了更好地建立電梯安全技術檔案,需要對電梯的安裝、改造、維修保養等進行系統的過程控制和記錄,并且對合格證書、維護說明等資料進行搜集、整理和歸檔。除此之外,為了更好地完善檔案,應當對電梯的例行檢查都進行記錄和報告。同時,為了掌握電梯事故的產生原因,還應當對發生事故的電梯進行調查和研究,并且為了提高人們的安全意識,使用單位應當設置專門的電梯安全管理部門,編制特種設備應急預案并進行適當的安全演練。
電梯作為與廣大人民群眾接觸最多的特種設備,政府對電梯安全越來越重視,出臺的檢驗規范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但是據了解,在電梯檢驗有合格、不合格、復檢合格和復檢不合格四種結論情況下,每年上萬臺電梯檢驗報告,不合格結論卻幾乎為0%。因為針對初次檢驗有不合格項的電梯,可以通過維修后申請復檢就可達到合格要求。而長沙市自2000 年以來電梯數量劇增,使用超過15、20 年的老舊電梯及物業棄管電梯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部分電梯不是簡單的整改調試就能清除安全隱患(例如曳引輪不均勻的磨損或者輪體產生裂紋),往往需要大修或者更換新電梯才能徹底解決問題。由于對這些初次檢驗不合格項的重視程度不夠,最終導致安全責任事故的發生。故不合格報告為零的現象,有意或無意地掩蓋了一些重大安全隱患問題,我們必須對檢驗報告的質量引起高度重視,嚴格要求檢驗人員依據“檢規”認真細致開展檢驗檢測工作,確保檢驗報告能準確地反映電梯的運行狀況,使安全隱患能及時地得到發現和排除。
從事電梯安裝、維修的企業責任十分重大,除了在施工時進行準確記錄之外,每道工序結束后還需要進行自檢,自檢不合格項目整改后須復檢,并且依照實際情況出具報告。但是,根據筆者收集的一系列數據來看,不少單位的自檢人員沒有意識到自檢工作的重要性,為了完成上級所布置的任務,做出的報告與實際情況不相符(例如平衡系數的測量)。筆者還發現一個嚴重的現象:許多企業沒有專業的檢測人員,目前社會沒有電梯自檢員這個工作崗位,很多企業的質檢工作都是由內部人員完成,但這些內部人員多數沒有進行過專業培訓,就會出現檢不了、不會檢、不能檢的現象,發現不了問題,更不會解決問題,這就加大了電梯的安全事故發生概率。不但如此,因為自檢人員的不認真、不專業,不能發現電梯的安全隱患,還會影響電梯檢驗的風險評估,導致出現主體責任事故,對企業造成的經濟損失也十分巨大。因此,筆者在這里提出幾點建議,僅供參考:第一,企業應加強對自檢人員的要求并進行定期培訓。第二,企業監督部門對自檢人員的工作監督到位,并著實記錄。第三,檢驗機構做好定檢工作,確保質檢工作的到位。第四,各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加強監督抽查,督促企業做好自檢工作。實際上,自檢工作的不到位所引起的安全責任事故,不但對企業內部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還會對之后的檢驗工作造成一系列的影響,舉例來說,自檢工作的不到位導致了項目不合格概率的增高,項目不合格而造成的整改,增加了施工成本,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
檢驗機構中個別檢驗員的工作作風和能力問題導致檢驗工作不到位,不能及時發現設備隱患,造成一系列的設備故障或發生事故,這種事故發生的根源在于檢驗機構管理要求不嚴格,檢驗員玩忽職守,未按技術規范的要求開展檢驗工作,最終導致事故的發生,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極其惡劣。因此,檢驗機構應當加強對檢驗人員的管理,組織開展檢驗資質培訓教育,未取得資質的不得上崗,嚴格要求檢驗人員恪盡職守,嚴格按照技術規范的要求開展檢驗工作。
據調查得知,電梯自檢的準確性不高,除了自檢人員自身素質參差不齊外,往往還和以下因素有關。施工單位在電梯安裝時圖方便,沒有嚴格地處理好電源和臨時電源之間的關系,利用臨時電源進行調試,導致電梯安裝完成交付使用后,電源電壓與臨時電源電壓不相符,引起電器元件燒損或者工作不正常而導致電梯安全事故。此外,電梯周邊通道的設置不合理,水電施工不規范或是施工后留下的粉塵,都會影響電梯檢測的準確性和電梯的安全運行。
為了滿足目前電梯市場的發展行情,有關部門首先應盡快建立電梯專屬的檢驗評估制度,根據電梯實際運行情況選擇相匹配的檢驗程序。其次,對電梯的現狀進行一個風險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來確定檢驗周期,對安全隱患較大的電梯先停止使用,待檢驗完成并整改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對于經過整改仍然無法滿足安全要求的設備應當立即更新換代或進行報廢處理,以避免設備過于老舊而造成安全事故。最后,應有針對性地加入多種檢驗項目,全方面地確保電梯安全運行。
電梯一般有專門的質檢人員進行定期的檢驗,這里對質檢人員提出的要求如下:第一,質檢人員應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佩戴好安全防護措施,保證自身安全。第二,質檢人員應當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在與業主充分溝通后,按照相應的操作規程進行細致的檢查,排查一系列可能造成安全問題的因素。最后,質檢人員因和施工單位的施工人員進行一系列的配合,在溝通時,應采取謹慎的二次確認方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誤。
由于目前電梯數量和檢驗人員數量存在人機矛盾,且檢測市場暫未完全放開,導致部分電梯不能按時進行檢測,由此而帶來安全隱患。為了提高檢驗機構的檢驗質量應當適當放開檢測市場,讓各機構有序競爭,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對電梯安全性能的標準越來越高,以往的電梯檢規已經有較大的局限性,檢規修改單的發布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檢驗規范與電梯現狀的不匹配,但是為了更好地保障電梯運行的安全,應當加快新檢規的出臺。除此之外,安全檢驗規則應該和目前的科技發展緊緊聯系,引入先進的檢驗技術來為檢驗工作提供支撐。各地區也可以根據實情出臺相適應的地方檢驗標準,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總而言之,為了更好地保證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對電梯進行定期檢驗是必要的,在對電梯進行定期檢驗的過程中,要求工作人員認真細致地對電梯進行全方位的安全檢驗,將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并且,能夠在電梯遇到緊急情況時進行快速有效的救援,也希望人們能夠按規定安全使用電梯,為自己的生命安全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