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晉嬌
摘 ?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我國城市化發展步伐也越來越快,在生態理論下以人為本、以可持續發展為準則是園林景觀規劃建設發展的方向。為此,本文針對生態理念下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建設要點展開了具體的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理念;園林景觀規劃;建設要點
1 ?引言
現在所提出的生態園林型城市,屬于“大園林”的概念,出發點是建立在保護、建設和完善城市大環境的共識之上,其歸宿是追求與自然和諧的共存環境,實現未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生態園林城市強調人與城市、自然與社會、現在與未來的相互依存和共生。生態園林型城市的要求是:經濟繁榮,市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足,衣食住行方便;城市建筑及構筑物與自然環境有機融合,合理分布,相得益彰;人與動植物相親相近,和諧共存。特征是到處綠蔭掩映,風清水凈,樓臺與山水相依,人類與花鳥為伴,充滿詩情畫意和生機活力。生態園林的基本理念在于創造多樣性和自然生態環境,追求人與自然共生的樂趣,使人們在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過程中,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2 ?生態園林型城市景觀規劃原則
2.1 ?尊重自然,生態優先;以人為本,體驗為先
要建成生態園林型城市,僅僅依靠建設綠地是不可能實現的。應解決好保護和利用、改造和恢復的關系,保護生態系統,利用自然環境,在經濟政策制定及城市建設中,避免以損害環境利益為代價的經濟短期增長模式及不合理的城區過度開發,保證城市生態系統物質生產、能量流動高效及暢通。城市綠地的服務對象是市民,其最終的目的是為市民創造休娛身心的美好體驗(感受),規劃的最終結果以實施為手段,以體驗為目的。
2.2 ?系統整合,城鄉一體;景觀分區,風情各具
利用景觀生態學的“斑塊 - 廊道 - 基質”的規劃方法,將城市綠地系統化,實現整體效益大于局部效益之和的綠地效應。同時,將城市綠地系統和國土綠化緊密聯系,把城市當成一個大花園進行規劃、建設和管理,形成城鄉一體的優良生態環境。根據現狀自然環境條件,規劃出不同的景觀分區,各區在服從整體的前提下,形成本區個性化的自然、文化風貌。
3 ?生態型城市園林景觀規劃的基本特點
3.1 ?寬厚的綠化網絡
街道綠化帶是城市園林的骨架,其寬度要占街道總寬度的 32%以上,并與臨街單位的庭院綠化相結合,形成寬厚的綠化網絡。這一網絡向郊外延伸,與防護林體系相互連通,促進市區與郊外氣流的交換,以利于消除城市的“熱島效應”和稀釋擴散城市空氣中的污染物質,提高道路綠化帶的生態效應。
3.2 ?豐富的園林景觀
植物造景是現代園林景觀的主要成分,利用植物的色調對比與層次排列,高低錯落,疏密相間及季相變化,創造以自然美為特征的立體空間藝術。利用文學、繪畫的藝術規律,通過植物種植設計,把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并上升為詩情畫意,創造主題,創造意境,創造融合自然美、建筑美于一體的綜合造型藝術,形成特色各異的園林景觀。創造園林景觀,不要抄襲傳統園林以建筑為主的套路,園林建筑在現代園林綠化中只能作配角。要因地制宜,因形隨勢,要保護利用古老樹木和自然景觀,以適應生活情趣的多樣化。
3.3 ?良好的生態園林環境
城市的生態環境是城市經濟發展的物質條件。城市生態環境具有現實經濟價值,而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是靠建設園林城市來實現的。園林城市有一個龐大的植物群落,具有吞噬 CO2、分泌殺菌素、吸附飄塵、減弱噪聲、涵養水源、凈化水質及改善小氣候的巨大能力,使城市形成無污染、無飄塵、無噪聲、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的園林生態環境。園林生態環境的形成,是園林城市最重要的標志。
4 ?建設生態園林型城市具體措施與思考
4.1 ?做好城市園林景觀設計
具體地講,園林設計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運用園林技術和工程技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筑山、疊水、理石)、種植樹木和花草、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并建成的美的自然環境過程。
一般情況下,園林設計首先要考慮“適用”的問題。所謂“適用”,一層意思是“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另一層意思是園林的功能適合于服務對象。“適用”的觀點帶有一定的永恒性。在考慮是否“適用”的前提下,其次考慮的是“經濟”問題。實際上,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本身就減少了大量投資,也解決了部分經濟問題。經濟問題的實質,就是如何做到“事半功倍”,盡量在投資少的情況下辦好事。在“適用”、“經濟”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做到“美觀”,即滿足園林布局、造景的藝術要求。在某些特定條件下,美觀要求提到最重要的地位。實質上,美、美感,本身就是一個“適用”,也就是它的觀賞價值。園林中的孤置假山、雕塑作品等起到裝飾、美化環境,創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氛圍,這就是一種獨特的“實用”價值。
在園林設計過程中,“適用、經濟、美觀”三者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緊密聯系不可分隔的整體。單純地追求“適用、經濟”,不考慮園林藝術的美感,就要降低園林藝術的水準,失去吸引力;如果單純地追求“美觀”,不考慮“適用”或“經濟”問題,就可能產生或缺乏經濟基礎而導致設計方案成為一紙空文。所以,園林設計工作必須在“適用”和“經濟”前提下,盡可能地做到“美觀”,最終創造出理想的園林設計藝術作品。
4.2 ?用生態學的觀點進行城市園林建設
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為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學者,將生態環境科學引入城市科學,從宏觀上改變人類環境,體現人與自然的最大和諧。于是,景觀生態、環境美學的理論應運而生。園林綠化正是被看作改善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說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應以生態學的原理為依據,達到融游賞于良好的生態環境之中的目的。
4.3 ?建設生態型園林城市的具體思考
4.3.1 ?加強城市公園規劃與建設
生態保護首先是整治環境污染。另一方面,應加強綠地建設,綠色植物及其群落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光合作用、蒸騰等生理、生化過程改善小氣候,達到冬暖夏涼;增加空氣濕度,制造氧氣,吸收有害氣體,滯塵,防御風沙,減低噪聲,防治水土流失,涵養水源,從而維護城市生態平衡。
城市公園是綠地建設最多、綠色植物及其群落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加強都市公園規劃與建設,是城市景觀規劃的主要措施。
4.3.2 ?控制用地性質,增加綠地面積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城市綠地的發展提出總體目標和要求,并對城市的各類綠地進行規劃布局,從而控制城市綠地的建設和發展。堅持綠地系統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同步實施,是加速發展城市園林綠化的關鍵。
4.3.3 ?合理進行植物配置,提高綠地中的綠量
在城市不同性質的用地中進行植物配置,應根據用地性質、建筑物的功能和營造景觀的要求以及各地的氣候變化特點,合理選擇綠地的整體設計風格及樹種,力求做到適地適樹,科學合理地配置植物,使豐富的植物群落組成多樣的園林空間和園林景觀,達到既綠化美化又改善環境質量的目標。
5 ?結語
總之,為使破壞了的城市生態平衡得到恢復和健全,以建立寧靜、舒適優美的環境,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最好辦法是用生態學的觀點和途徑進行園林規劃和建設,從城市環境質量要求進行規劃建設,以實現城市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喜旭芳.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J].今日科苑,2017(10).
[2] 陳平.淺論如何把生態理念植入現代城市園林設計之中[J].林業科技,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