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萍萍
摘 ? ?要:作為“三農”問題重要構成,農村發展一直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發展戰略,新農村發展理念的實踐普惠了廣大農村,在新農村發展過程中,農村整體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展現出了新時期農村發展的新氣象和新風尚,同時,農村人口集聚所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也相繼凸顯出來,農村自然生態環境面臨巨大挑戰。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生態宜居作為鄉村振興的總目標之一,出臺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更是把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作為重要內容加以具體化。美麗鄉村是美麗中國的名片,也是億萬農民美好生活的物質載體和精神歸屬,打造生活環境整潔優美、生態系統穩定健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是科學有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內容。近年來,全國正在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越來越多的美麗城市、美麗小鎮、美麗鄉村走進人們的視野,并發揮了極大的引導、示范和帶動作用,吸引著全國各地的人們參觀學習,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初見成效。
關鍵詞: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景觀;設計
1 ?美麗鄉村建設對環境的要求
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推進,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得到穩步提升,同時伴隨而來的便是農村生態環境的污染和惡化。美麗鄉村建設是在新農村建設發展基礎上衍伸而來,美麗鄉村建設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前提和基礎,也是促進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2018年中共中央在“一號文件”當中指出,要加強農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努力建設美麗鄉村。作為新農村建設基礎上的升級,美麗鄉村建設有著更高標準的環境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要著力改善農村“臟、亂、差”的環境問題,達到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第二要使新農村建設達到“清潔水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第三努力打造適居、宜居的農村生態環境,推動農村向清潔生產、綠色生產和循環生產的方向發展。總而言之,建設美麗鄉村必須要高度重視農村生態環境問題。
2 ?農村生態環境景觀規劃設計要求
首先,從景觀層面而言,美麗鄉村景觀規劃不僅需要在促進鄉村景觀規劃成效提升及改善鄉村居民生活環境的同時,還應著力提升鄉村土地利用率,詳細分析當地優勢條件,進而營造一個環境優美的鄉村景觀環境。同時,在進行田野濱水及林間小道設計過程中,還需要充分應用生態環保理念,加強環境保護,從而取得美化鄉村環境、降低對原生態系統損害的目的;其次,從社會層面來說,進行美麗鄉村景觀規劃設計不僅要著眼于調整鄉村產業結構,壯大產業規模,還應重視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促進鄉村居民之間文化交流和互動,從而營造出良好的鄉村文明風尚,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朝著更深層次發展。
3 ?鄉村景觀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作用
3.1 ?資源的整合
目前,鄉村地區的大多數資源還處于無人打理無人保護的狀態。雖然我們講求自然的發展,但在現在生態、氣候的變化下,自然發展并不能使資源得到保護。所以一定的人工介入并不全是壞事。從某些方面來看這可以更好的保護資源,避免資源浪費。鄉村景觀的設計就是通過合理的規劃布局,利用小部分自然景觀進行開發,再通過相應措施對大部分資源進行保護,以此達到很好的資源整合。
3.2 ?景觀的美化
自然景觀有著它天然的優勢,它可以讓人感受最原始的自然風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自然景觀都是適宜觀賞的,而鄉村景觀的設計可以進一步美化這些自然風貌,彌補它本身的缺陷。
3.3 ?經濟的發展
鄉村景觀從地域特色和景觀功能上都能吸引大量的城市游客,它的發展可以帶動當地旅游業的興盛,而如今旅游業對許多地方都是十分重要的。美麗的景色在吸引大量游客后,最直觀的的經濟效益就是當地的人民的人均收入得到了提升。而在美麗鄉村的建設中,農民生活的幸福圓滿是最基本的指標。
3.4 ?文化的宣傳
許多地方的民風習俗只有當地的人民才熟悉,想要文化傳播必須要通過一定方式進行宣傳。而文化的宣傳需要一定的載體,鄉村景觀的設計使文化與景觀元素結合在了一起,在供人觀賞的同時還能達到文化宣揚的作用,好的鄉村景觀可以讓人對當地的文化印象深刻,也能讓當地居民發自內心的對自己的文化感到驕傲,在精神層次達到滿足。
4 ?美麗鄉村景觀設計的方法
4.1 ?以鄉村肌理為依托,構建聚落景觀格局
村落作為人類聚居的主要形式,經過歷史的發展和積淀,形成了其特有的聚落形態,該形態成為了自然肌理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與要素。在對“美麗鄉村”的景觀營建中,應合理規劃,尊重鄉村肌理,構建聚落式景觀格局。在實施過程中,需保證景觀和居住群落之間的緊密聯系不被打破,保證村民日常生產生活不受影響,并且為情感溝通和交流提供便利條件。而且還要合理分配景觀和休息、勞動和娛樂區域,促進各區域之間的聯系。最后,進一步挖掘當地景觀材料,有效放大其功能和作用,建立溫馨的聚落景觀格局。
4.2 ?發揚鄉村地域特色,創造魅力特色景觀
鄉村的傳統歷史、風俗人文、鄉情鄉風等,都是當地百姓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個鄉村地域特色的體現。因此,在“美麗鄉村”的營建過程中,要突出地域文化,充分利用當地的鄉土元素,例如當地的建筑形式、鄉土植物、鄉土材料及別具當地特色的小品形式等。對地域特色的提煉和發揚,促使生活環境和自然相融合,在景觀規劃設計中突顯出區域景觀的特殊性,體現了該地區獨特的文化內涵與魅力,增強了鄉村景觀獨特魅力,也能夠提升鄉村旅游的發展。
4.3 ?生態性景觀規劃設計
在傳統的新農村改造過程中,更多的是希望將農村建設的更貼近城鎮,所以在建設材料及樹種的選擇上,更愿選擇與當地環境不相適應的城鎮建設材料和嬌貴的觀賞性植物,不僅使得村莊失去了原有的樸素風味,同時忽略了生態平衡的保護。在“美麗鄉村”的營建過程中,需要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生態性原則,規劃和設計中,采用該村隨處可得的毛石、青磚、灰瓦、枯木、竹篾等材料進行組合搭配,不僅可以節約成本降低生態影響,而且該材料的自然肌理和周圍自然環境更加協調,加強了鄉村的質樸之感。
4.4 ?要體現出鄉村景觀的差異性
新農村建設是為了進一步優化我國鄉村居民的生活環境,而鄉村景觀規劃設計又是新農村建設中的關鍵。根據目前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農村地區的經濟、交通、技術以及文化等都比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鄉村的建設與發展。因此,需要設計人員在鄉村景觀規劃設計中能夠結合實際的情況,以科學的設計理念與方法來實施具體工作。地域性差異化的環境打造在各地千篇一律的城鎮化建設風貌中,鄉村是留存景觀差異化較好的區域,鄉村地域性差異化特色保持和建設是鄉村風貌立足之本,是未來鄉村景觀規劃改造的發展趨勢。應該先提升鄉村歷史文化價值,鄉村歷史文化,文人古跡都是一個鄉村特色風貌的載體,每個鄉村都有不同的歷史,只有體現出鄉村景觀的差異性,才能體現出一個鄉村所代表的特色。
5 ?結論
鄉村景觀和美麗鄉村建設其實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在進行鄉村景觀設計的時候就是對美麗鄉村的建設,而對美麗鄉村的建設也需要鄉村景觀的支持。現在隨著鄉村的發展,鄉村建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簡單的設計已經不能滿足其發展,如何實現環境優美、景色優美、民風淳美的要求,還需要每一個景觀設計師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曲婷.基于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鄉村景觀規劃設計初探[J].建筑與文化,2017(11):132~133.
[2] 宋吉賢.杭州地區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生產性景觀調查分析與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7.
[3] 蔣聞.南京市美麗鄉村點狀公共空間景觀構建模式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