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薇
摘 ? ?要:建筑質量的安全是進行施工階段的基礎要求。以科學合理的原則進行建筑結構設計是十分必要的,要注重這一環節的監管,制定嚴格的規范標準,才能更好地保證施工質量,保證建筑整體結構的穩定。本文論述了如何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闡述了建筑整體結構設計的作用及價值,并根據結構的穩定和耐久性的有關要求,擬定了較為合理、完善的建筑設計方案。
關鍵詞:建筑物結構設計;建筑物質量;安全提高策略
1 ?引言
在結構設計上,根據建筑的預定功能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合理的結構設計,以滿足功能要求的適用性和耐用性,同時也強調了建筑的安全。根據設計年限、施工條件和建筑物功能的規定和要求,提升資源的利用率,保證建筑物結構的穩定及可靠性,達到安全與經濟的平衡。
2 ?建筑物結構設計的要點
2.1 ?確保建筑材料的質量
建筑材料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施工的質量,因此在建筑整體結構設計中需加強對建筑施工材料的監督管理。根據建筑安全功能和結構的需要,選擇能通過質檢部門要求的建筑施工材料,以保證其質量。在采購鋼筋、混凝土等建筑施工材料時,首先質量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價格。要選擇信譽好、口碑好的供應商,對建筑材料要嚴格把關。如果建筑施工材料質量未達標或出現偷工減料的現象,建筑整體結構的安全性也會降低。
2.2 ?嚴格的設計環節
建筑結構設計是施工的主要參考依據,結構設計的水平高低直接關系到建筑施工的成效,影響建設工程的整體質量,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建筑整體結構設計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結構設計作為整個建筑設計的重要環節,需要考慮結構效應、結構抗力、結構極限狀態、荷載等方面,在安全設計上需要更加謹慎。總結以往建筑整體結構設計的經驗教訓,就影響建筑整體結構安全的有關因素,選用有效的監督管理辦法,確保后續的施工能安全、有序進行。這個過程需要經驗豐富、專業能力強的的設計師參與,對工作認真負責,對設計的所有環節應能做到仔細和嚴謹,以避免錯誤和遺漏,從而得到更完整、更合理的建筑結構設計方案。
2.3 ?環境適應性
環境因素也是除材料、工藝、技術外,影響到建筑整體結構安全穩定的重要因素。在建筑結構設計中也需要考慮地震等自然災害導致的不可抗力。通過對地震反應的分析和抗震驗算,對當地的地質活動水平的評估,來加強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此外,還要考慮溫度的變化、人為或者自然腐蝕性物質對混凝土的影響,對設計進行調整,降低環境因素對建筑整體結構安全的破壞,提升建筑物對環境適應能力和抗災能力,這也關系到業主和使用者的生命財產安全。
3 ?建筑結構安全設計策略
3.1 ?混凝土結構設計
在混凝土結構的設計中,必須考慮設計的使用壽命和環境因素。根據不同環境條件,合理設計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最小混凝土強度等級、最大氯離子含量和最大堿含量,以提高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用于正常的勘察、設計、施工和使用,達到建筑的設計年限。努力提高結構的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要求,最大限度地改善了建筑結構的承載力極限狀態。鑒于混凝土結構對穩定性還有耐久性的要求,通常分為三類環境。①正常的室內環境,建筑結構設計中最大含堿量不受限制。②根據“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程”(JGJ 24)區別寒冷地區和非寒冷地區,主要是室內濕環境、露天環境和直接接觸水或土壤環境(無腐蝕)。③在冬季水位變化的環境(寒冷地區),沿海室外環境等。在不同環境類型下,按50年使用年限標準對混凝土結構設計制定了基本標準。另外,根據施工實際情況,在不作固定要求的情況下,可適當減少不同環境類型下的最低水泥用量和最低混凝土強度等級。
3.2 ?建筑整體結構設計要規范
在完善的結構設計規范和體系的基礎上,嚴格參照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建筑結構荷載規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和砌體結構設計規范,在建筑整體結構的現實設計中貫徹實施,以保證施工標準化,提升施工質量,保證建筑結構的安全和穩定。完善驗收標準,對結構設計進行變形、裂縫寬度驗算。此外,還要提高結構設計師的安全意識,認真落實建筑結構設計規范,準確把握建筑整體結構設計的所有環節和步驟,避免遺漏和錯誤,保證建筑整體結構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3.3 ?BIM技術在結構設計的應用
BIM的核心是通過建立虛擬的建筑工程三維模型,利用數字化技術,為這個模型提供完整的、與實際情況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庫。可用于提取施工項目的相關信息數據,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建筑整體結構設計與對施工過程的模擬。通過建筑結構設計圖紙,建立BIM的模型,來指導建筑整體結構的設計,實現模擬施工過程,做到建筑和結構可視化。用此作為參考,找出建筑整體結構設計過程中存在的缺陷,改進和完善設計圖紙,確保方案有效可行,最大限度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保證建筑物質量的安全。根據建筑物預期的功能,創建一個預算,施工的BIM模型,可以快速,準確地測量和分析資源和數據庫中的信息;使用其BIM數據庫里面的數據,作為建筑物結構設計的參考依據,在通過分析施工方案合理、可行的基礎上,根據施工安全提出的要求,做出適當的調整。同時,利用風險識別和評價的結果,參照安全要求進行施工的安全設計,然后通過施工模擬試驗,不斷改進,充分保證施工安全。在模擬施工的過程中,除施工工藝、材料、技術外,還可以考慮到環境、氣候等重要因素的影響,從而更準確地掌握施工進度,降低設計與施工實踐的實際差異,在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 ?結論
總之,采取建筑結構的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為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有著積極的作用。根據建筑整體結構的設計要點,在保證建筑施工材料質量的基礎上,增強設計過程的嚴謹性,提升建筑物的環境適應性。嚴格落實結構設計規范的條文要求,合理開展混凝土結構設計,通過BIM技術提高建筑整體結構設計的精細程度,為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能安全進行營造良好的基礎條件,確保建筑物的整體質量和安全。
參考文獻:
[1] 謝達明.提高建筑結構設計安全性的有效策略分析[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8(12):83.
[2] 陳宗平.建筑結構設計中建筑的安全性提高方法研究[J].建筑技術開發,2018(23):8~9.
[3] 吳志強.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建筑安全性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8(22):123~124.
[4] 葛敬塘.工程結構設計中的安全性問題分析及策略[J].居業,2018(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