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成國
【內容摘要】道德與法治是為了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與社會生活、社會實踐緊密相連。因此,將感悟式教學運用到實際的道德與法治的學科教學中,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文本知識的了解而且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強化法治思想,面對各種突發狀況理性應對并運用所學的知識來保護自己。
【關鍵詞】感悟式教學道德與法治運用
尋找切實可行的教學手段以此老調動實際教學的實效性,一直是德育課程研究者和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主要研究方向,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應該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故此,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運用感悟式教學就顯得極為突出,實際上更是符合新時代教學改革的。所以,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感悟反思體驗和自己生活實際相關聯的情景調動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持續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和水平,進一步規范學生的法治思想。
一、感悟式教學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意義
1.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小學生年紀偏小,但這個時候的學生參與度和表現欲異常興奮。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運用感悟式教學,可以將教材中靜態、呆板的教學內容內化為動態、生動的實際情境,讓其更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將內容生活會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內在學習動機,讓靜態、呆板的教學內容在創設的情境中潤物細無聲的影響著學生,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從而達到學生的快樂全面發展。
2.促進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的交流氛圍和師生關系
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教師不能嚴加要求約束學生,而是要放下身子,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積極營造平的、和諧的交流氛圍和情境。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運用感悟式教學,可以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結合教材內容開展一系列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不但加強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還在這種教學情境中,可以加深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學生積極主動的魚文本對話,教師和學生換位思考,相互體諒對方,學生理解老師的用意,教師李潔學生的困惑,從而幫助學生思考與教材對話產生的不解。可以說,道德與法治課堂運用感悟式教學是構建師生平等交流的氛圍,融洽師生關系的這樣手段。
二、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如何應用感悟式教學
1.教師積極構建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感悟、反思、體驗
感悟式教學作為最有效的教學補充手段,固然,對教材的選擇內容和方法是要精心準備的,不是毫無章法的、隨意的,而要選擇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探究欲望,引人入勝,事先教師要全面了解每一個學生,結合學生的實際和教材內容設計和學科進度來設計相關的方式和內容。
2.建構師生平等交流的氛圍
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教師在講解知識的同時,要運用現代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學系主人,尊重每個學生的差異,耐心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建立平等、和諧的交流氛圍和課堂氣氛。為此教師為達到這一高度,可以實現設計一些有趣味可互動的小游戲、小片段等等。我在教學《青春的邀約》這一課時,面對同學們在青春期的各種變化,同學們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苦惱的不良情緒,為此,我精心組織里一次活動,在班級中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匿名、盡情寫出自己的苦惱,交給老師,我收集后認真加以整理歸納,對問題較集中、較多的與學生們共同討論、交流、反思,進而找出合理的解決辦法。這種方法的益處在于可讓教師全面的了解學生,讓師生在討論中產生共鳴,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交流和溝通,促進產生師生平等溝通的氛圍。讓感悟式教學下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在愉悅、平等地氣氛中進行。可以讓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更迅速、更深刻、更全面,進而促進道德與法治的思想和意識的遷移。
3.運用多種形式的感悟式教學素材和形式
社會生活千姿百態,將感悟式教學方法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加以運用,不能被某一種素材和某一種形式所局限于,二是積極根據文本的內容和學生實際特點運用多種形式和素材。如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采取角色扮演、討論、辯論、講演等多種形式來教學,經常性的運用感悟式教學之下,不僅可以讓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只是進行學習,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形成、發表自己獨特的意見、見解,這樣做不但促進學生對只是的有效學習,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在理解、分析問題方面和表達見解以及形成思維辨別能力方面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發展、促進和提高。總之。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運用于感悟式教學,應根據教學內容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手段,不能因循守舊和呆板,一切應以教材、條件、時間和地點為轉移。
4.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引入角色扮演
在課堂上運用感悟式教學模式,效果最好也最經常實現的方式就是角色扮演,也就是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寫,建構模擬的教學情境,采取分角色扮演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去感悟。
感悟式教學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味強調學生接受學習和死記硬背的模式,為學生在課堂上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感悟體驗活動和機會,這不僅讓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更加完善,而且有利于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三觀,促進學生和諧、快樂、健康的成長。
(作者單位:青島膠州市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