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晨 閆強 黃斌

摘 ? ?要:隧道工程建設過程中可能因自身結構因素、自然因素、人為因素等造成隧道滲漏水的情況,滲漏水的發生不僅影響工程的整體質量,在運營期滲水進行維修處理時難度極大,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應采取防滲漏措施加強隧道工程的整體性能。
關鍵詞:隧道工程;防滲漏;施工技術
1 ?隧道滲漏水的危害
1.1 ?隧道施工建設期
城市明挖隧道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必要的降水措施,保證基坑內主體結構正常施工。同時,基坑支護體系施工質量及主體結構內外防水施工,直接影響隧道防排水能力。
1.2 ?隧道通車營運期
首先體現在水對襯砌鋼筋、混凝土的侵蝕、凍脹、結晶體膨脹應力等物理化學作用,使隧道結構耐久性受損,危及結構安全;其次,滲漏水還會使隧道內電力通信線纜經常處于潮濕狀態,相應機電設施設備工作不穩定,故障突發頻發,影響隧道安全營運,嚴重的滲漏水造成路面結構損壞、路面濕滑摩擦系數降低,引發道路交通事故。處治上述情況不僅會使公路養護成本加大,而且經常養護維修作業也對道路服務水平造成不利影響。
2 ?滲漏水的原因分析
隧道工程出現滲漏水的原因多種多樣,但其最終都會影響公路隧道的建設和后續使用質量,對隧道工程的滲漏水原因進行分析。本工程隧道主要為明挖隧道,滲漏水設計方面主要為兩道防線,第一為主體結構外防水,第二為結構混凝土自防水。施工方面滲漏水影響因素主要為支護結構侵入主體、混凝土施工過程控制、P8防水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控制等方面。
2.1 ?明挖隧道結構自防水設計
本工程明挖隧道采用二級防水等級,主體結構(暗埋段、敞開段)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40,抗滲等級P8。混凝土結構采用“雙滲”混凝土,即主要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優質磨細粉煤灰(一級)和梨花高爐礦渣微粉等膠凝材料;且混凝土水膠比≤0.45,限制水泥用量。
若施工方自建拌合站,從進場材料、配合比等方面嚴加控制,一般能夠保證混凝土各項性能指標。若為商品混凝土各項指標較難達標。
2.2 ?主體結構內、外防水設計
地道底板、側墻及頂板變形縫設置兩道止水措施(即中埋式、外貼式),外貼止水帶在與頂板相交處,采用密封膠封閉且自粘卷材在此處加強。另外,側墻在外貼式止水帶外還采用防水涂料及水泥砂漿找平處理。
設計防水做法,現明挖法主體結構施工較成熟,往往在進行結構外防水時,由于支護結構受到空間限制,較難控制外防水施工質量,或者因為建設方成本考慮將明挖淺埋段設計為鋼板樁支護,使得鋼板樁內凹防水處理較困難。同時,鋼板樁在拔出時如何保證不破壞外防水層,采用何種材料進行填充顯得尤為重要。
2.3 ?支護結構侵入主體結構
圍護結構侵限導致結構混凝土過早承受側向荷載引起開裂對于明挖隧道,其圍護結構的施工質量直接關系到主體結構的防水效果。拉森鋼板樁或密排鉆孔樁來言,若施工過程中其垂直度控制不好,將造成圍護結構大面積侵限。在防水施工以前,為滿足結構凈空需要,需要割除部分鋼板樁或者重新打入。但鉆孔樁聯墻侵入主體后,混凝土將被鑿除。因此在主體結構混凝土澆筑之后,部分原本需要由圍護結構承擔的側向土壓力將直接轉嫁至主體結構混凝土,而此時結構混凝土的齡期極短,從而導致結構開裂。
2.4 ?混凝土施工過程控制
主體結構在實際的混凝土襯砌施工中,可能會由于施工過程中振搗不完善,出現滲漏水的毛細管通路,這種施工過程中出現的毛細管通路會影響整個混凝土的施工緊實度。混凝土拌和物在施工泌水過程中會出現部分的水分析出,一部分擠向表面,另外一部分聚集在顆粒下面,導致混凝土存在滲水通道。
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對防止結構發生滲漏至關重要,一般迎水面的保護層厚度不得小于5cm,非迎水面保護層厚度不得小于4cm,附屬結構主筋保護層4cm。施工中若鋼筋定位與模板安裝控制不好,結構使用過程中極易發生鋼筋銹蝕膨脹導致面層混凝土剝落,從而引起滲漏水。因此,混凝土澆筑前必須仔細檢查鋼筋的保護層是否足夠,墊塊是否已按規范安設,徹底避免發生因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足而引起的結構滲漏。
2.5 ? P8防水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控制
混凝土各組成材料指標控制,膠凝材料需水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適宜性判斷、混凝土實際強度快速檢驗、混凝土體積穩定性測定-混凝土含石率測定、混凝土養護時機確定等能夠較科學的分析混凝土各性能指標,保證混凝土澆筑后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同時,明挖隧道應控制施工縫和變形縫的節段長度,增加單塊節段長度是減少滲漏水的有效措施,在進行圖紙會審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向設計方提出變更意見。
3 ?隧道防滲漏的施工技術探究
3.1 ?采用防水混凝土
在隧道施工過程中,可采用防水混凝土材料進行施工,其可以分為外加劑防水混凝土、普通防水混凝土等。防水混凝土能夠從材料和施工工藝兩方面有效減少和抑制混凝土內部孔隙的生成,同時,還會改變孔隙的大小和形狀,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和穩定性,從而實現堵塞漏水通路,發揮防水的真正的效能。
3.2 ?混凝土適宜性判斷
各地區摻合料質量、性能差別大,現行規范不能直觀判斷膠凝材料對需水量、外加劑的適應性;另外區域不同,混凝土配合比沒有可復制性;判斷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方法與實際差異大。現經總結提供以下數據僅供參考。
3.3 ?加強裂縫的控制
混凝土襯砌結構主要存在沉降縫、伸縮縫、施工縫3種縫隙,并且這些縫隙也是隧道滲漏的主要部位。荷載的變化、結構的沉降和伸縮、溫度的變化等都會導致裂縫的產生,因此,在隧道施工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選擇恰當的混凝土配比,從而有效控制裂縫。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內外溫差,可在混凝土終凝7d后用水進行循環冷卻,令混凝土的溫差始終保持在約25℃,且需要隨時調節進水口的溫度。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隧道工程建設過程中應采取防滲漏技術加強隧道工程的整體性能。就防滲漏技術來說,可以通過采用防水混凝土、加強裂縫的控制、加強混凝土的養護等方法,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性能,降低滲漏水的發生率,保障隧道工程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JTGH 12—2015.公路隧道養護技術規范[S].
[2] 黃新社.隧道襯砌裂縫及滲漏水治理技術[J].隧道建設,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