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龍浩
摘 ? ?要:隨著經濟和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就是在工程建設施工前期對施工所在地的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進行系統的調查、勘測,再對其工程建設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精準的評估。由于工程建設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其涉及的領域很廣泛,一旦發生地質災害,將會連帶邊坡工程、地基工程和移民工程等建設項目上引起一系列的問題,這樣,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必然會受到影響。
關鍵詞: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分析策略
1 ?引言
進行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能夠有效預測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各種災害問題,有效分析地質災害的影響,相關單位必須對監督管理機制進行不斷完善,并且給予評估工作十足的重視,擴大研究的范圍,確保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能夠高效、高水平開展。
2 ?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重要性
工程建設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其不是一個獨立的工程,而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更是由于較為復雜的地質結構,給勘測工作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與危險性。因此,要做好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對地質的條件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和認真的評估,針對不同地區的地質情況制定出符合其特點的解決方案[1]。給水工環地質勘測工作能得以順利開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保證地質開發的效率與質量。作為較具基礎性的工程,工程建設的大力發展不僅在極大程度上緩解了某些地區在農業和工業上水源匱乏的壓力,使供水不足的問題得到了較為有效的解決,同時也可以通過水源跨地區調度,及時地將水源送到干旱地區,還可以預防洪水災害,從而強化兩地的溝通交流,進一步促進兩地區經濟發展,實現共同繁榮。就長遠來看,要想使工程建設發展更加順利,必須打好基礎,做好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采用科學發展的方法區對地質災害進行勘測與評估;采用具有可行性且合理的方法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地解決,從而使的工程建設得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3 ?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現狀
在建設水利工程時,會對周邊的環境產生巨大影響,容易造成周邊環境氣候的改變,還會對周邊動植物的生存活動區域、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而水工環具體指的是對水系統周邊的環境、水文地質進行勘察、檢測和分析,通過加大對水工環地質的勘察分析力度,可以詳細掌握水文地質的特點,能夠避免一些地質災害的發生,并且能夠促進我國社會、自然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為了讓我國人民免受各種水災的影響,并進行有效防治,就需要加強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通過加大對現場的勘察力度,結合實際情況來制定防治方案,確保方案的科學、合理、可行。但是在實際的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中,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使得工作效率、水平得不到提高,對于水文地質的勘測效果也得不到提升,其中主要的問題就是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不夠,無法熟練操作一些技術水平高的設備進行工作,并且自身的知識儲備也較為匱乏,無法對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進行有效評估。
4 ?提高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水平的措施
4.1 ?完善水文環境勘察工作
完善建設區域水文環境勘察工作是提高建設區域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質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建設區域進行水文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過程中需要合理的劃分評估的參考依據,如建設區域軟土組織特制、巖溶發育狀況、不良地質體分布特征以及構造組合樣式等,根據建設區域水文、工程地質問題確定評估的參考依據。針對不同巖土體類型,如巖溶發育區域,水文環境勘察工作至關重要,查明建設區域隱伏的溶洞、裂隙是降低建設區域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的主要因素,可采用地球物理方法,根據電法等手段解譯深部溶洞的密集度以及規模等。
4.2 ?提高水工環地質勘測工作人員的技術
水工環地質勘測施工階段,對于技術人員的要求是建立在施工的安全性的基礎上進行的。因為施工的工作人員的文化程度較低因而在施工的安全性意識的方面就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欠缺,在工作的過程中加強技術使用的規范化的處理的工作,有助于進行突發事件和日常工作的妥善安排和處理,降低工作中的失誤,有助于施工工作的更好的進行。
4.3 ?對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評估方法的改進
除了對工程施工現場的外界條件加強勘測外,其工作人員在勘測技術以及自身的專業性上也須也要有一個提升。隨著工程建設的廣泛應用,地質災害評估也更加的專業化、系統化,跨學科,跨領域的評估體系也應運而生,輔之以各種高科技手段。這些手段的應用給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勘測質量,使得勘測和分析評估結果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大大提高。
4.4 ?完善對水工環施工現場勘查
完善對水工環施工現場地質勘查是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基礎和準備工作。要想水工環地址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合理化和準確化,就需要精準的施工現場勘察信息為其提供評估依據,從而保證水利工程的安全順利進行。完善對施工現場的勘察,首先要對水利工程施工要求進行科學完整的分析,然后對水利工程實施中需要的施工材料要科學妥善的管理,保證施工技術對施工材料能合理科學的運用,確保水利施工平穩安全進行的同時也保證了施工質量。
4.5 ?積極推進科技創新
要加大對地質災害防治領域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加強對災害風險分析、災害監測與治理技術、地震對地質災害影響評價等方面的研究。積極采用地理信息、全球定位、衛星通信、遙感遙測等先進技術手段,探索運用物聯網等前沿技術,提升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的精度和效率。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地質災害防治理論和技術方法。
4.6 ?完善相關的監督管理機制
對于相關的監督管理機制也要不斷進行完善,從而讓監督管理工作在開展時能夠有依據可循,一些監管工作能夠在制度、機制的支撐下得到有效落實,不會出現監管浮于表面的問題。還需要及時出臺相關的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標準,確保評估工作能夠依照標準進行,能夠對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進行科學的評級,最終讓評估工作變得更加高效合理。
5 ?結語
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工作。需要提高對其重視程度,擴大評估范圍并且完善監督制度來改善評估工作的不足之處,同時注重相關人才的培養,通過提高評估技術與引進先進的勘查設備,從根本上提高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準確性,為工程建設提供科學的評估報告。
參考文獻:
[1] 傅桂海.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與對策的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12).
[2] 李佳男.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策略分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8(6):49~50.
[3] 易明華,吳輝,葉柯.地理國情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J].測繪科學,2017(8):40~43.
[4] 李孝攀,李遠富,周先虎等.川藏鐵路康定至昌都段地質災害區域危險性評價[J].鐵道標準設計,2017(6):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