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海俠
摘? 要:在城市綜合資源規劃中,電力需求側管理屬于特別主要的組成部分,同時它也是全球推行的,經常使用的管理技術。電力需求側管理是將終端用電效率進行提高、同時優化用電的方式,有效降低電量的消耗以及電力的需求,最終起到能源節約、降低電力服務成本的管理方式。該文詳細介紹了電力供需緊張的情況下,強化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對緩解電力供需沖突、達到電力企業、用戶以及全社會一起受益的預期,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電力需求側管理;管理技術;能源節約;供需沖突
中圖分類號:F407? ? ? ? ? ? ? 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一方面中國國內的電力需求也在高速推進,但是與之相適應的電源建設卻非常滯后。另一方面,由于國內的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第三產業以及群眾的生活用電占比逐年擴大,制冷制熱的負荷也迅速攀升。所以國內的各大電網經常出現的現象如下。1)缺電現象時有發生,中國很多地區的電力需求增長速度超過電量需求增長速度。2)一些地區的電網尖峰負荷持續的時間非常短,無法滿足當地人民群眾的用電需求。3)用戶的用電日峰谷差逐漸加大,而且電網的運行效率普遍不高。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單純地依靠擴大投資規模和加大裝機容量解決短暫用戶的高峰用電,不但有很大的代價,同時也非常的不經濟。這種時候需求側管理(DSM)可以削減或者轉移用電的高峰負荷,不但具有投資成本低、見效速度快的優勢,也可以節約能源消耗、控制有害氣體的排放。所以當下中國很多地區正在推廣電力需求側管理,有些地區已經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1 電力需求側管理和傳統計劃用電管理的區別
電力需求側管理是通過使用有效的激勵手段,引導廣大電力用戶將傳統的用電方式進行改變,提高終端用電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改善與保護環境,實現最小成本的電力服務所進行的用電管理活動。電力需求側管理是促進電力工業與經濟、社會協調進步的系統性工程。電力需求側管理和傳統計劃用電管理究竟在哪些方面有所不同?
1.1 管理方式不同
電力需求側管理屬于運營管理活動,不但追求效率優先還追求效益優先,要做到節電,又不能妨礙到用戶正常的生產與生活。所以電力需求側管理在管理方式上與傳統計劃用電管理依賴行政指令實施相比,電力需求側管理以市場為導向,引導用電用戶主動節約用電。
1.2 主客體關系不同
電力需求側管理要求它的主體供電企業與客體(就是用電用戶)間必須搭建和諧的伙伴關系,一起承擔風險與享受利益,給用戶真誠的感覺,發展電力需求側管理。這與以前的傳統計劃用電管理中主客體關系不對等,用戶絕大多數都是屬于弱勢地位形成了鮮明對比。
2 不同行業負荷的特征與和電力需求側管理的選擇
2.1 強連續性生產行業
強連續性生產行業在生產工藝方面有3個特點非常明顯:流程比較長、生產系統緊密相連、產品中間無法儲存。同樣,強連續性生產行業在用電方面也呈現出自身的特點,大部分企業在用電設備的工作制中選擇連續性的制度,尤其在供電方面要求可靠性必須要很高。像鋼鐵、石油化工等行業就是非常典型的強連續性生產行業。
鑒于強連續性生產行業在生產方面需要保持一定的連續性以及均衡性,它們在用電的負荷上要確保穩定,通常情況一天的用電負荷率保持在90%左右。但是我們也要看到,負荷的轉移非常困難,在用電峰谷電價發揮不出真正的作用,所以臨時的限電就與這些行業不適合了。因此對強連續性生產行業使用的電力需求側管理措施主要有2點。1)進行季節性的基礎電價,增加基礎電價比重,推動這些行業做到季節間轉產,努力將用電高峰季節負荷降低。2)特別注意用電高峰時期,要經常性地對設備進行保養,發現問題及時維修。
2.2 同類多機臺連續運行行業
同類多機臺連續運行行業在生產工藝方面同樣是需要用電設備持續運行的。這種行業具有代表性的象紡織業,它里面的化纖、紡織就需要用電設備持續運行,通常情況下要24小時不停地生產,因此一天的負荷曲線非常穩定,最大的峰谷差保持在20%左右。所以這種企業也不適合使用峰谷電價的錯峰手段。我們還應該看到,這種企業在用電設備的選擇上對可靠性方面的要求低,所以能夠使用電力需求側管理中的廠輪休制、可中斷負荷管理以及強連續性生產行業適用的全部措施。
2.3 非工經營性行業
非工經營性行業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像賓館、寫字樓、超市、大型的購物商場等都屬于非工經營性行業。非工經營性行業與其他企業連續24小時用電不同,它們的用電時間非常固定、負荷率也不高。當然,非工經營性行業中不同的場所在用電高峰的時段也不一樣,像賓館一般的用電高峰通常發生在10點至22點、寫字樓一般的用電高峰通常發生在9點至18點、超市一般的用電高峰通常發生在8點至22點,大型的購物商場一般的用電高峰通常發生在9點至22點。
用戶主要具有2個特點:高峰時間比較固定、負荷轉移困難,所以對以上的用戶使用峰谷電價不能產生錯峰的效益,不過以上用戶有1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時段一直使用空調,因此削峰措施可以推廣冰蓄冷空調系統,在夜晚蓄冰、白天制冷。像一些高新技術產業(生物制藥、電子信息業)等也要在生產時段一直使用空調。
3 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的主要措施
3.1 加強宣傳力度,采用引導的措施
電力需求側管理技術屬于一種全新的技術,它在中國使用和推廣的時間并不長,只是在最近的幾年才開始進行使用以及推廣。大部分的用電用戶對電力需求側管理技術還是比較陌生的,同時用戶也不了解這種新技術究竟能給他們帶來哪些不一樣的體驗。鑒于這種現實情況,中國有必要提高宣傳的力度,使人們真正地了解這種技術的優勢和作用,引導人們使用節能產品,做到合理安排企業的生產用電,有效提升企業電能的使用率。
3.2 依靠政府部門使用行政手段
政府部門制定有關標準和制度等對規范電力消費以及市場非常重要,有關標準和制度能限制高耗能行業建設,從而達到節電的目的。而對那些已經投入使用的高耗能企業,應該轉變它們的用電方式,在用電谷峰時期進行限電,目的是將電網高峰產生的壓力降低,確保其余的人們可以進行用電。
3.3 對用電對象進行區別對待
不同的用電對象在用電過程中使用的電量負荷也是不一樣的,對大用戶要進行負荷控制裝置的安裝,在需要進行限電的時候就能有計劃地對一些高耗能企業的用電進行限制,同時優先確保黨政機關與普通百姓的生活用電,讓大用戶合理安排生產,在用電高峰期盡量少用電,降低變壓器的負荷壓力。
3.4 創建大客戶信用度評估制度
電力供應出現不足的現實條件下,創建大客戶信用度評估制度特別重要。創建這種制度需要著重重視3個方面。1)供用電合同的履行狀況,其中重要的是用戶電費的繳納能力以及用戶欠費的實際情況,這一點在評估的時候占主要部分。2)用戶用電設備的安全運行情況。3)用戶的產品銷路還有回款的情況。出現電力緊張的情況需要限電,需要考慮信用度等級,較差的可優先限電。
4 結語
當前,中國的用電量巨大,在國內推廣電力需求側管理到了很緊迫的階段。政府應該在推動電力需求側管理發展方面起到領導的作用,推動電力需求側管理發展不能只停留在一些政策性文件上,政府一定要抓住電力體制改革的關鍵期,為需求側管理發展增加助力,使電力需求側管理與節能變成社會意識,進而促進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梅霖.電力需求側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8.
[2]王冬容.電力需求側響應理論與實證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