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工廠標語、口號中的隱喻變遷與現實構建

2019-01-21 11:07:35潘曉婷
天府新論 2019年1期
關鍵詞:生產

潘曉婷 龍 耘

標語、口號是具有宣傳鼓動作用的簡短而特殊的文本。建國初期的經濟建設中,產生了大量富有時代性的經濟生產動員標語、口號。“寧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拼命拿下大油田”、“把貧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等標語口號成為一代產業工人難以磨滅的文化記憶。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逐步被納入全球化體系中,無論是經濟產業構成還是社會價值觀念都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同樣表現在工廠標語、口號中。

喬治·萊考夫和馬克·約翰遜(Lakoff & Johnson)認為,語言中的隱喻無處不在,但隱喻不僅僅是語言問題,“而是構建我們概念系統和我們各種日常活動的主要手段”。[注]喬治·萊考夫,馬克·約翰遜:《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何文忠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134頁。換言之,語言文本中的隱喻背后都隱藏著獨特的文化基礎與意識形態,“當一個隱喻被創造出來以后,如果它能夠被接受,那說明人們對該隱喻所呈現的相似關系的贊同,對創造者建構權的認可。在接受并使用該隱喻的時候,人們已自覺地將自己納入隱喻背后的意識形態和社會權力分配體系”[注]林寶珠:《隱喻的意識形態力》,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96頁。。標語、口號中隱藏著大量的隱喻,通過大范圍的重復呼告,植入受喻者的思想,形成了具有連貫性的隱喻概念系統。不同歷史時期的工廠標語、口號不僅體現了時代的變遷,還體現出其背后的意識形態變遷。這種獨特的隱喻性話語塑造了我國產業工人乃至普通群體對經濟生產和勞動的時代認知。

建國后的工廠標語、口號中包含了哪些具體的隱喻和變遷?這些隱喻和變遷的歷史、社會來源是什么?隱喻變遷中包含著怎樣的意識形態變遷?這些隱喻又如何影響和塑造了受喻者對現實的認知?本文搜集建國以來見諸《人民日報》等媒體以及《工業學大慶紀事》等各類文獻中的工廠生產動員類標語、口號共382條,構成研究所需語料庫,并在此基礎上對上述問題做出分析。[注]本文語料庫來自韓承鵬:《標語口號文化透視》,附錄《中國近現代動員類標語口號例舉》,學林出版社,2010年;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工業學大慶紀事》,附錄《大慶文化辭條》,中國文史出版社,2009年;其余部分來自筆者于網絡以及報刊中的散見、搜集與整理。

一、從政治泛化到回歸勞動價值

(一)戰爭隱喻與政治泛化

從部落時代開始,大大小小的戰爭就貫穿人類發展歷史。學者趙鼎新提出,無論中西,都曾有某個時期依靠“歷史發展的戰爭驅動”,“軍事……有明顯的勝敗標準,此標準促成了工具理性的發展。而且,為了爭取勝利,每一方都需要生產更多更好的武器與產品,結果無意中帶來了社會在科技、生產和組織能力方面的積累性發展”[注]趙鼎新:《加州學派與工業資本主義的興起》,《學術月刊》2014年第7期。。戰爭在驅動歷史發展的同時,又是人類綿延不斷的傷痕和一種集體無意識,“末日之鐘”便包含著全人類對毀滅性戰爭的深層恐懼。

“從戰爭到社會意識形態,再從社會意識形態到語言,戰爭對語言具有根本性的影響。”[注]李鋼,陳勇:《戰爭隱喻中抗衡與對立的特質分析》,《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第10期。除了Lakoff分析的“Argument is War”,戰爭隱喻廣泛存在于體育比賽、商業競爭、政治對抗、治病救災等目標域的語言表述中。原因在于,上述目標域都具備對抗性特征,這與戰爭的對抗性相類似。于是,我們在用戰爭來表述上述目標域的時候,實際上是在用一種戰爭的潛意識去理解這些領域中經常出現的競爭與沖突。

在論及中國標語、口號的起源時,黃華認為,“白話文的發展方向偏離了(新文化運動)早期所設定的理論方案,‘搖身一變’成為日后政治色彩濃厚的標語、口號等富有特定情感、行動指向性的話語……這種帶有強烈進攻性的語詞改變了文言文的陰柔氣質,使之從混沌、籠統走向清晰的敵我對立,從而改變了漢字、漢文對現實的感知形式。”[注]黃華:《語言革命的社會指向——對中國近代史的一種傳播學考察》,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261-262頁。其實,標語、口號在文言文中也有出現,“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等都是中國歷史上一呼百應、頗有名氣的“革命”口號。但毫無疑問,我國的標語口號的確是在20世紀20年代的各類政治運動中被廣泛制造并傳播的。工人階級作為當時城市社會運動的主體,同時成為大量戰斗性、革命性標語口號的傳播主體和傳播對象。從以上事實中可以看到,一方面標語口號本身就脫胎于帶有強烈進攻性的階級斗爭和政治運動,另一方面它與作為運動主體的工人階級也有著較早較深的淵源。

戰爭隱喻被使用在工業經濟生產領域的標語口號中,濫觴于建國初期。面臨工業生產薄弱的局面,中共中央實現現代化的愿望十分迫切,提出了一批暗含戰爭隱喻的動員性標語口號,如“為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減少廢品率而斗爭”(《人民日報》1950年6月21日)等。

1959年9月,東北松遼盆地陸相沉積巖中發現工業性油流,當時正值國慶十周年,這塊油田因此被命名為“大慶”。[注]②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工業學大慶紀事》,中國文史出版社,2009年,第60-62頁,第47-54頁。1960年1月,石油部黨組召開擴大會議,準備加快油田開發。2月20日,中共中央批準石油部提交的報告,石油會戰由此開始。4月29日,大慶油田開展了萬人誓師大會,正式拉開了石油大會戰的序幕,王進喜在誓師大會上喊出了“寧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號。②其中,“會戰”和“拿下(陣地)”使用的就是戰爭隱喻。此外,工業生產中的其他標語、口號中戰爭隱喻也隨處可見。例如,“采油工崗位在地下,斗爭對象是油層”(大慶油田, 1960)、“工地好比上甘嶺,我們好像志愿軍,為了鋼帥早升帳,寧死戰場也甘心”(《人民日報》1958年11月16日)、“車間是課堂、機器爐前是戰場”(《人民日報》1958年12月24日)、“在戰斗中爭取高產紀錄,才算是英雄中的英雄”(《人民日報》1959年4月29日)等均采用了戰爭術語。

隨著“工業學大慶”的展開,戰爭隱喻在工廠標語、口號中紛紛涌現。各地工廠自創的標語口號中也大量采用戰爭隱喻。“革命加拼命,拿下爭氣塔”(哈爾濱鍋爐廠, 1964);“活一分鐘戰斗六十秒”(大連機車車輛廠, 1964);“大干快上學大慶,不獲全勝不收兵”(上海工業玻璃五廠, 1964);“戰天溝、斗地鼓,虎口拔牙奪高產”(七臺河東風煤礦, 1964)。如果只體味標語、口號中所傳達的生產氣氛,當時全國各地的工廠可謂一片“硝煙彌漫”。

石油開采或其他工業生產事業本來是一場并無對手的經濟建設,以上一系列具體隱喻卻將其框定為戰爭或沖突,作為始源域的“戰爭”的諸種特性被映射到目標域“經濟建設”之上。戰爭隱喻在人們的認知中建構出一個“對手”,經濟建設因此有了輸贏勝負,激發了人們的緊迫感,號召人們鼓足干勁投入經濟建設中去,強調個人要做出犧牲。至此,通過戰爭隱喻,經濟生產被泛政治化,成為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建筑隱喻和金錢隱喻與回歸勞動

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這次會議做出了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以現代化建設為中心”上的戰略決策。此后,在工廠口號、標語中,戰爭隱喻的數量大大減少,繼之而起的則是建筑隱喻和金錢隱喻。

1.建筑隱喻

“持續有效發展,創建百年油田”、“建設精品工程,塑造精彩人生”、“建一項工程,鑄一座豐碑,贏一方信譽”(大慶油田,2004)等都是建筑隱喻。這類隱喻可以概括成“勞動生產就是建設大廈”,在大廈的建造中,每一個工人都是建造者,按照藍圖計劃有條不紊地勞動,目標就是為大廈的最終建成添磚加瓦。建筑隱喻中具有積極完成當前目標的隱喻特征,包含著對勞動最終成果的肯定,通過對最終成果的期待和向往,調動工人的勞動積極性。建筑隱喻中還包含著一層意義:建造大廈的關鍵是打好地基,類似地,經濟生產最重要的是踏踏實實、扎扎實實地做好自己崗位上的工作。[注]黃秋林,吳本虎:《政治隱喻的歷時分析——基于〈人民日報〉(1978—2007)兩會社論的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5期。

2.金錢隱喻

改革開放后最著名的經濟生產動員口號“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是1980年提出的。時任蛇口管委會主任的袁庚為了鼓勵加快推進蛇口工業區的建設提出該口號。口號提出后,因為其中強調的金錢導向,遭到部分人的強烈反對,還有人給它貼上了資本主義的標簽。后來由于得到鄧小平的肯定和贊譽,這一口號傳遍全國,被譽為“沖破思想禁錮的第一聲春雷”。“時間就是金錢”中所使用的是金錢隱喻,這一隱喻的出現和廣泛傳播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替代“以階級斗爭為綱”的一個典型象征。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奠基人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最先提出了勞動價值論的一些基本觀點。配第認為,價值(他稱之為自然價格)是由生產商品時所耗費的勞動時間決定的,勞動是價值的源泉。[注]蘇星:《勞動價值論一元論》,《中國社會科學》1992年第6期。馬克思在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揚棄地發展出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但依然肯定了“勞動即價值”這一基礎邏輯,確認活勞動為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衡量價值的標準就是價格,亦即金錢。

主要隱喻向建筑和金錢的轉換,淡化了經濟生產與政治生活的關系。作為勞動成果的“大廈”和作為勞動價值的“金錢”這兩樣物質性隱喻使勞動和時間得以量化,勞動的意義變得具體可感并且可以被測量。新的隱喻表達了經濟生產回歸勞動本身的社會導向,反映出施喻者特定的認知心路歷程。

二、從蘇聯舶來式回歸中國傳統式的集體觀

與西方不同,中國自古缺少醞釀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的傳統土壤。集體觀念原本就是中國人固有的一種觀念,只不過在傳統社會中,這種集體觀念更多與宗族、家庭相聯,是一種基于血緣、有著明確邊界的集體主義。建國初的集體化時期,在蘇聯的示范下,社會集體主義成為中國的一種主要意識形態;而在改革開放之后,大集體化觀念又遭遇了極大挑戰,工業生產領域發生了一定程度上向傳統集體觀念的回歸。

(一)機器(工具)隱喻:集體化時期公與私的二元對立

蘇聯的工業集體化通過集體大生產、集體大食堂、集體托兒所等集體實踐將集體主義貫徹到工人階級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集體主義作為蘇聯舶來品,在新中國成立后被復制到我國,成為我國工人階級生產、生活的主導生活方式,并形成了“一切來源于集體,一切為了集體”的意識形態。有學者考據,1877 年,恩格斯在給意大利社會主義者的信中,首次將英國農業工人爭取土地集體所有的斗爭稱為“農村的集體主義運動”;蘇聯時期,列寧明確提出“集體主義”,但對“集體主義”做出定義的第一人是蘇聯馬克思主義者盧那察爾斯基,提出“集體主義”原則是無產階級道德的基礎,是強調社會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學說,與個人主義是對立的。[注]馮潔:《論“集體主義”概念在近代中國發展的歷史脈絡和內在邏輯》,《理論月刊》2012年第9期。

在當時的工廠標語、口號中,公與私的二元對立通過機器(工具)隱喻體現出來。比如, “螺絲松動,就是思想松動;零件生銹,就是思想生銹;閘門不嚴,就是思想不嚴”(大慶油田, 1960), “我甘愿為黨為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王進喜, 1960)。機器和工具的共同特征首先是由許多零件組成,精準而有規律的運轉;其次,它們是一種物質性的客體,即使是有生命的老黃牛,在勞作時也被看作欠缺人類情感的耕作工具。此外,“鐵人精神”中“鐵”字的使用也從屬于機器(工具)隱喻系統,屬于機器(工具)隱喻系統的次級隱喻系統。漢民族常借物來隱喻人的各種人格和人品,或借物言志,或托物言情。“鐵人精神”中的“鐵”隱喻了王進喜的鋼鐵意志,與有血有肉的身體形成對照,是一種去身體化的機器(工具)隱喻。

通過對勞動者的物化隱喻,人成為不存在私人情感、不知疲憊的老黃牛或機器上的零部件,達到經濟生產的目標是唯一的存在意義。“寧愿為公活分秒,決不為私活到老”、“寧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讓油田高產再穩產”、“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大慶油田, 1960—1968)等取舍句式的標語、口號更是將公與私的二元對立直接訴諸字面,并將對公的無條件服從視為應然。通過口號標語中的一系列機器(工具)隱喻,在產業工人的頭腦中,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之間建立起明確的二元對立關系。

1958年之后,蘇聯在中國軍事、工業等合作領域,單方面撕毀協議、撤退專家,中蘇同盟從蜜月期逐漸走向破裂。但蘇聯式的集體化模式卻留了下來,并連同蘇聯式集體主義觀念一起延續到改革開放時期。

(二)家庭隱喻:回歸內含中國文化傳統的家庭集體觀

改革開放后,隨著西方企業文化理念的傳入,在公與私的關系層面表達上,工廠的口號、標語發生了新的隱喻轉向,出現了大量的“家庭隱喻”。比如,“愛崗敬業,團結協作”,“讓我們的家園每天享受新的陽光”,“心系服務、鐘情百姓”,“全員的能力關懷、全過程的能力培養、全方位的能力展示”,“隊以人為本,人以隊為家”,“員工的傷,企業的痛”,“激勵在職職工,體貼下崗同志,照顧離退休人員,關心退養家屬,幫扶特困家庭”,“安全工作不聽見親人的哭聲,環保工作不聽見后人的罵聲”,“思想上交心,工作上同心,生活上關心”,等等(大慶油田, 1990—)。

不同于純粹的個人主義,家庭是一個小型的依靠血緣與感情維系的集體。家庭又不同于單純的經濟生產集體,它不僅需要每個個體的奉獻和經營,還會對家庭成員給予情感的支持、溫暖和關懷。王文斌認為,“隱喻的構建有時還受制于社會文化因素。隱喻是人類的創造,是社會文化現象。由于風土、習俗、地域和民情的不同而形成的社會文化差異,必然會導致不同的民族對同一個事物具有不同的感受。”[注]王文斌:《隱喻的認知建構與解讀》,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30頁。在這些隱喻中,暗含的是一種基于中國家庭結構的獨特的集體觀念。

中國人認知中的家庭不同于西方人認知中的家庭。費孝通認為,中國的家庭中包含著一種差序格局,中國的家庭“往往是基于血緣關系形成的大家族,我們的家庭格局就好像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一圈圈波紋意味著與己的親疏遠近。”[注]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26頁。中國傳統家庭、社會有著嚴格的尊卑等級制度,無論是在政治生活或人倫關系中,都存在“長者為尊,尊者為尊”的傳統,父母在傳統人倫關系的準則下可以指揮、命令兒女并為兒女規劃未來;身居高位者被稱為“父母官”,也就對治下的百姓擁有同構性的責任和權力。上述口號、標語中的家庭隱喻把差序格局的傳統家庭觀念應用到現代企業管理中,如“思想上交心,工作上同心,生活上關心”這一標語,除了企業要以人為本、關愛職工外,還要求下級職工做到對集體的無限信任,其中的“差序格局”對應了企業中的福特制層級管理特征,暗含管理者對下級職工的管理義務和權力。

從蘇聯集體化時期到改革開放,工廠變成了企業,工人文化被替換成了企業文化。體現生產機構與工人之間關系的這類標語口號也隨之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這一系列變化都內含集體主義的意識形態,但是其文化來源截然不同。從建國初期公與私的二元對立,到改革開放后內含中國文化傳統的家庭式集體觀,這是從蘇聯舶來式到中國傳統式的集體觀念的意涵變遷。

三、勞動生產——貫穿新中國歷史的一種動力隱喻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認知中,讀書取仕、為國分憂是個人和社會向上的動力,勞動者被認為是地位較為低賤的社會底層。《管子·小匡》曰,“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柱石)民也”。“士農工商”的論說是古代中國對社會各階層高低貴賤的一般排序和基本認識,盡管此“士農工商”之“工”為手工匠人,而非現代工人階級。《孟子·滕文公章句上》又有“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直接從事一線勞動生產的工人階級屬于“勞力者”則是毫無疑問的。除了成為“憫農”詩中被同情的對象,勞動本身很少被掌握話語權的士人謳歌和贊美。

歷史進入20世紀,1919年2月,李大釗撰寫了《青年與農村》一文,認為“要想把現代的新文明,從根底輸入到社會里面,非把知識階級與勞工階級打成一氣不可”[注]李大釗:《李大釗文集》,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87頁。。毛澤東分別在1939年和1942年提出了“知識分子必須與工農群眾相結合”[注]⑤《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文藝為工農兵服務”⑤。

到了現代中國,中國共產黨依靠廣大“勞力者”的力量,取得了社會主義的最終勝利。工人階級作為新中國的領導階級被寫入黨章和憲法,獲得政治和法律上“勞力者治人”的合法領導權地位。與工人階級相關的意象、場景和文化都成為先進的象征,勞動生產成為最光榮的事。

Lakoff和Johnson認為,人在能夠使用語言之前,對世界最直接的體認就來自人的身體以及它們在物理環境中所發揮的作用,由此產生空間、方向等概念,比如,上-下、里-外、大-小、前-后、深-淺、中央-外圍等。跟空間方位有關的隱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許已經察覺不到,但它是最基本的概念隱喻系統。而在我們察覺不到的語言使用習慣中,挺直、向上、高等概念往往表示積極的情感狀態,相反,低垂、向下、矮等概念往往表示消極的情感狀態。[注]③喬治·萊考夫,馬克·約翰遜:《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何文忠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11-12頁,第7-10頁。例如,“情緒高漲”、“情緒低落”;“行為高尚”、“墮落的深淵”;“上進心”、“成績落后”;“思考深入”、“想法膚淺”等慣用語言都遵循了這一基本原則。

建國后工廠的經濟動員標語、口號中,與空間隱喻有關的有很多,比如“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大慶油田, 1960)、“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 (大慶油田, 1960)、“高度覺悟,嚴細成風”(大慶油田, 1964)、 “思想高一分,質量高一丈;思想低一寸,質量降百尺” (大慶油田, 1964)。這些口號、標語都將品質、思想、生產、勞動等隱喻為“高、大、上”的積極空間隱喻。改革開放后直到今天的工廠標語、口號,如“安全工作無小事,安全責任大如天”、“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續發展”等,依然可以從中看到通過積極的方位和空間隱喻營造出的生產勞動的昂揚感,將生產勞動和一種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聯系在一起。

馬克思·韋伯曾做出論斷,近代資本主義精神與文化特質的基本構成,是“以職務觀念為基礎的理性的生活態度”,即新教的“入世禁欲主義”精神。[注]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閻克文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那么社會主義精神與文化特質的基本構成,就是以工人階級職務觀念為基礎的實踐性的生產勞動態度。被向上的隱喻構建出的勞動生產成為貫穿新中國整個歷史時期建設社會主義的價值動力。

四、隱喻構建現實:被突出的與被遮蔽的

隱喻通過建立兩個事物的相似性使人們通過彼概念來理解此概念,但概念與概念之間除了相似性,更存在相異性,“我們能通過彼概念來理解此概念的一個方面,但也必然會隱藏此概念的其他方面……例如,時間并不是真正的金錢,如果你花時間盡力做一件事情卻毫無結果,那么你要不回你所花費的時間”,但金錢卻是一種可以自由給予或收回的物質性存在。③因此,本體被突出的是與喻體相似的特征,也必然存在被遮蔽的其他面向。

在隱喻理論中,重新詞化(relexicalization)指的是“為整個語言或語言的某一顯著領域創造一套新的術語。它為說話者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反映了說話者對事物的新的理解。”[注]林寶珠:《隱喻的意識形態力》,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79頁。例如,在將生產勞動投射到戰爭域的隱喻過程中,構建了勞動生產的“競爭性”和“對抗性”,而這一特質甚至是生產勞動原本并不具備的特征。在運用戰爭隱喻對生產勞動重新詞化的時候,就要為原本并無對手的生產勞動找到假想的對手。

假想的對手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體現在標語口號中的、具有明確而具體的指涉對象的競爭對手,其中包括了英美發達資本主義、民族國家內部的“階級敵人”以及為了增強勞動生產效率發起的同行競賽中的其他工人弟兄。“我們工廠英雄多,鋼鐵轉眼超英國”(《人民日報》1959年5月6日)等一類標語口號的指涉對象就是英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拿增產節約的輝煌戰果反擊資產階級右派”(《人民日報》1957年8月1日)的指涉對象是民族國家內部的可能存在的階級敵人;“工業學大慶”后全國各地掀起的工業生產競賽高潮中,各地自創的一些標語、口號中所指涉的對象則是同為工人弟兄的競賽對手,如“鼓干勁,爭上游,日日高產;趕本溪,超石鋼,再奪紅旗”、“苦干惡戰,趕石鋼,超武漢”等。

另一類隱藏在具體的指涉對象背后,是更為根本的對抗對象——社會主義建設中那些看不見的艱難險阻。建國初期,中共中央面臨的是一個百廢待興的工業局面,經歷過一系列戰爭的中國,面臨的是通貨膨脹嚴重的經濟狀況,擁有的是大量破損不堪的工廠設備與基礎設施。為了恢復經濟,首要的任務就是快速實現(重)工業化,這也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重點任務所在。[注]R. 麥克法夸爾,費正清:《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卷:革命中國的興起(1949-196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第330-332頁。在嚴酷的現實和緊迫的任務中,大量使用戰爭隱喻的標語口號,以一種關乎民族國家“生死存亡”的危機感調動起工人的生產熱情,是當時戰天斗地、攻堅克難精神的體現。

但是,我們需要看到經濟生產與革命和戰爭的本質不同,兩者有根本差異。戰爭隱喻在突出事物矛盾面的同時忽視了生產勞動的其他特性,影響了人們對生產勞動的正確認識和判斷。在“生產勞動是戰爭”這一概念隱喻中,戰爭域映射到生產勞動域中突顯的是激烈的對抗性、競爭性和只有一個贏者的排他性,而忽視了生產勞動本身的價值與意義。

前文所述,在改革開放后最著名的生產勞動口號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一隱喻摒棄了之前一個時期慣用的戰爭隱喻,對生產勞動進行了再次“重新詞化”。在這一隱喻中同樣存在遮蔽。Lakoff和Johnson論述過,“勞動是金錢”這一隱喻表明了“我們對量化的激情和對目的的癡迷。這些隱喻強調了我們文化中極重要的時間和勞動的某些方面的性質。同時,它們也淡化或隱藏了時間和勞動的其他方面”[注]③④喬治·萊考夫,馬克·約翰遜:《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何文忠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7-10頁,第206頁,第206頁。。當我們理解語言中的隱喻表達時,尤其要注意隱喻具有的遮蔽性、強加性和無意識性。

從上文可以看到,一方面,20世紀后的工廠標語、口號中存在一系列的隱喻轉換,生產勞動行為經歷了從政治泛化到回歸勞動價值的轉換;生產勞動價值觀經歷了從蘇聯式工業集體主義到中國傳統語境下的集體主義轉換;生產勞動文化經歷了從階級文化到企業文化的轉換。另一方面,生產勞動在各個時期都作為一種積極行動通過向上的空間隱喻被建構、被歌頌,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價值動力。幾個主要隱喻的替換與變遷,迎合了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發展為綱的時代變遷,施喻者和受喻者在這一過程中通過隱喻互動啟動了社會轉型中的意識形態協商。

正如Lakoff和Johnson所言,“我們的許多活動在本質上是隱喻。刻畫我們日常活動的隱喻概念建構了我們眼前的現實。新隱喻有創造一個新現實的力量。當我們按照隱喻開始理解我們的經驗時,這種力量開始起作用;當我們按照它開始活動時,它就會變成更深刻的現實。如果新隱喻進入我們賴以活動的概念系統,它將改變由這個系統所產生的概念系統、知覺、活動。”③“因此,隱喻可以成為未來行動的指南。當然,這樣的行動會符合這一隱喻。反過來,這會使隱喻增強,進而使經驗連貫。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隱喻可以是自我應驗的預言。”④

猜你喜歡
生產
讓安全生產執法真正發揮震懾作用
我國夏糧生產喜獲豐收
熱軋雙相鋼HR450/780DP的開發與生產
山東冶金(2022年2期)2022-08-08 01:50:42
用舊的生產新的!
“三夏”生產 如火如荼
S-76D在華首架機實現生產交付
中國軍轉民(2017年6期)2018-01-31 02:22:28
生產管理系統概述
消費導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23
全面生產維護(TPM)
中國制筆(2017年2期)2017-07-18 10:53:09
反生產行為差異化治理策略
現代企業(2015年4期)2015-02-28 18:48:06
安全生產重于泰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农村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亚洲无码不卡网|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成人第一页| 亚洲床戏一区| 国产自在线播放|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欧美|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激情| 91视频国产高清| 成人亚洲天堂|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国产小视频免费| 91高清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91精品专区|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另类综合视频| 91娇喘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五月天综合婷婷|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国产午夜小视频| 亚洲h视频在线|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极品国产在线| 91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男同|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欲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色有码无码视频| 国内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午夜久久影院|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a级毛片|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亚洲天堂免费| 欧美伦理一区| 找国产毛片看| 色噜噜中文网|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亚洲看片网| 亚洲综合第一区|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91av国产在线| 成人第一页|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伊人福利视频|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费看| AV老司机AV天堂|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八区|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久视频免费精品6|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欧美精品1区2区|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